学术投稿

持续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林世荣;唐继仁;陈武;梁科友;黎忠文;贾世青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持续加压空心钉, 内固定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持续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明显移位型(Ⅲ、Ⅳ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10例分为A、B两组,A组58例采用持续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B组52例采用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随访19 ~52个月.A组愈合时间为85~ 126 d,平均愈合时间为(102±18)d,骨折不愈合2例,股骨头坏死4例;B组愈合时间为130~ 176 d,平均愈合时间为(150±28)d,骨不愈合9例,股骨头坏死12例;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末次随访时Harri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持续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再次手术几率低、骨折不愈合率和骨坏死发生率低的优点.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部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疼痛是手术应激反应的重要表现,是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之一.腹部手术的疼痛主要产生于前腹壁,可通过采用多模式镇痛(如曲马多、非甾体类抗炎药复合静脉应用阿片类药物)得以缓解.阿片类药物常以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方式静脉给药,但因诸多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皮肤瘙痒、尿潴留、抑制呼吸和胃肠道功能),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应用已成为术后快速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1].区域阻滞(椎管内或外周神经阻滞)是术后镇痛常用的替代方法或辅助措施.而硬膜外阻滞镇痛可引起血管扩张、低血压、内脏灌注不足、运动阻滞致活动受限,甚至有文献报道硬膜外镇痛有时是恶化预后的原因[2].

    作者:刘敬臣;秦朝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持续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持续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明显移位型(Ⅲ、Ⅳ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10例分为A、B两组,A组58例采用持续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B组52例采用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随访19 ~52个月.A组愈合时间为85~ 126 d,平均愈合时间为(102±18)d,骨折不愈合2例,股骨头坏死4例;B组愈合时间为130~ 176 d,平均愈合时间为(150±28)d,骨不愈合9例,股骨头坏死12例;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末次随访时Harri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持续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再次手术几率低、骨折不愈合率和骨坏死发生率低的优点.

    作者:林世荣;唐继仁;陈武;梁科友;黎忠文;贾世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9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即DHS)内固定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的优良率.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评分的优良率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志平;夏炳树;陈超坤;王军;熊林;张观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穿刺至置管时间、X线曝光时间等指标;观察穿刺相关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急性左心衰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穿刺至置管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相关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体循环栓塞、急性左心衰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患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促进患者尽早下床,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黄明剑;温志浩;潘朝锌;何新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臂丛神经阻滞的择期手术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于肌间沟和腋路注射0.25%罗哌卡因,剂量分别为15 mL和25 mL;对照组给予腋路多点注射0.25%罗哌卡因共40 mL,分别阻滞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结果 观察组臂丛神经阻滞时间、手术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首次阻滞成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二次阻滞成功率、镇痛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阻滞评分、感觉阻滞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皮神经运动阻滞神经、感觉阻滞神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作者:张宏宇;吕有文;刘宏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迟发性大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13例,9例为肾结石,4例为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均出现肾积水,行碎石术后1~11d发生出血,行保守治疗或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结果 10例经保守治疗治愈,3例反复出血者诊断为假性动脉瘤,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 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迟发性大出血为严重并发症之一,既要积极有效地治疗,又要充分认识出血的原因,积极预防.

    作者:冯伟;莫乃新;吕忠;吴斌;史红雷;王旭刚;魏汉平;施云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剥离术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剥离术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8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 (P <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术后效果的提升,且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引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8例腹股沟疝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疝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患儿康复,避免复发,适合于临床推广.

    作者:马杜丰;周家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经肾造瘘管持续缓慢滴注冰盐水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肾造瘘管持续缓慢滴注冰盐水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行经皮肾镜取石术且术后并发出血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围术期均行经皮肾镜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夹闭导管压迫止血法,治疗组给予肾造瘘管持续缓慢滴注冰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及生活质量、疼痛程度.结果 对照组48 h内止血19例,7d内止血18例,治疗无效改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11例,开放肾探查修补1例,肾切除1例;治疗组48 h内止血20例,7d内止血22例,治疗无效改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7例,开放肾探查修补1例;治疗组止血效果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患者,行肾造瘘管持续缓慢滴注冰盐水的止血效果理想,操作相对简单、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

    作者:沈明凤;张庆;肖隐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后腹腔镜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适应证和技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后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结果 6例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均成功,术后恢复良好,平均手术时间112 min,平均出血量120 mL,术中平均补液量4 660 mL.2~4d拔除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 d.无明显外科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结论 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正确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者娴熟的操作技巧,可以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

    作者:梁泰生;吴刚;汤泊涛;卢尚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肝切除术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取因肝胆管结石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180例,患者中149例行肝切除术,其中122例使用纤维胆道镜(81.88%),27例未使用纤维胆道镜(18.12%).按照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比不同手术方式下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情况.结果 在治疗后无死亡病例,其中发生切口感染4例(2.22%),发生肺部感染5例(2.78%),均经抗炎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另发生胆瘘3例(1.67%),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12/180).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数明显多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数,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纤维胆道镜与未使用纤维胆道镜的患者相比,残石率、复发率及再手术率明显下降;使用肝切除术与未使用肝切除术相比,残石率、复发率及再手术率明显下降;肝切除术组中使用纤维胆道镜与未使用纤维胆道镜相比,残石率、复发率及再手术率明显下降;非肝切除术组中使用纤维胆道镜与未使用纤维胆道镜的患者相比,残石率、复发率及再手术率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较为突出,残石率、结石率以及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其他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张雄杰;黄文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翼点锁孔入路经外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改良翼点锁孔入路经外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改良翼点锁孔入路经外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48 h内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率>90% 66例,>80%10例,无再出血患者.ADL评分Ⅰ级12例,Ⅱ级34例,Ⅲ级26例,Ⅳ级4例.结论 改良翼点锁孔入路经外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有利于保护神经和血管组织,缩短手术时间,可以获得满意的预后.

    作者:田飞;陈文荣;杨文鹏;杨少锋;李永生;张增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CT导引下激光消融-胶原酶注射联合活血舒筋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激光消融-胶原酶注射联合活血舒筋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在CT导引下行激光消融和胶原酶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活血舒筋方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优43例,良35例,中8例,差4例,对照组优15例,良42例,中21例,差12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活动能力、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不舒适、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T影像显示突出物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发生率为2.2%(2/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 (9/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适或压痛发生率为5.6%(5/90),对照组为10.0%(9/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 (7/90),对照组为15.6%(14/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引下激光消融-胶原酶注射联合活血舒筋方治疗腰椎间盘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作者:何建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子宫肌瘤微创手术后再妊娠期间子宫破裂的诊疗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微创手术后在妊娠期间子宫破裂的诊疗体会.方法 选取80例子宫肌瘤微创手术后在妊娠期间发生子宫破裂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急救,试验组在常规急救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急救.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结果 试验组急救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救满意率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的65.0% (2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肌瘤微创手术后在妊娠期间子宫破裂患者应该做到早期诊断,并给予针对性的急救,以降低母婴死亡率.

    作者:丁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泪囊鼻内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内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6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内造孔术治疗,术后用曲安奈德喷鼻剂喷鼻,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进行泪道冲洗.结果 治愈50例(54眼),好转4例(6眼),无效2例(2眼),总有效率为96.77%(60/62).结论 泪囊鼻内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理直;韦辉;黄锐;韦联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局部晚期官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局部晚期官颈癌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40例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开腹组36例新辅助化疗后给予经腹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为89.47%.两组年龄、分期、病理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满意,安全可行.

    作者:胡碧洪;郑映金;黄浩;田乔;王小婕;李莉芳;李雯华;黄诗敏;王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抗感染治疗后盆腔脓肿患者腹腔镜手术时机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抗感染治疗后对盆腔脓肿患者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 根据腹腔镜术前抗感染治疗时间的不同将40例盆腔脓肿患者进行分组,抗感染治疗3d后再施行腹腔镜手术者20例为观察组,同期抗感染治疗7d后再施行腹腔镜手术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周血白细胞降低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卵管复通率为75.0% (12/16),高于对照组的40.0% (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炎复发率及痛经、慢性盆腔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月经紊乱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感染治疗3d后对盆腔脓肿患者施行腹腔镜手术是合理、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殷艳;韦业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随访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1±1.5)VS(54.3±12.5)]mL,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11.2±7.6)VS(24.4±12.1)]h、住院时间分别为[(4.2±1.6) VS(7.3±2.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9% (2/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3%(1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两组B超复查均无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王本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脐部外形结构及大小的调查及其在经脐无瘢痕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调查分析人群的脐部外形结构和大小,为寻求合适的经脐无瘢痕腹腔镜手术脐部相关护理治疗、切口及器械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橡皮泥对557例研究对象的肚脐进行塑型,再用圆规与标准硬尺测量出肚脐脐径(上下径、左右径).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脐部外形结构凹陷型473例占84.9%,平坦型78例占14.0%,外凸型6例占1.1%;肚脐大小与年龄(r=0.034)、身高(r=0.021)、体重(r=0.029)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 脐部形状以凹陷型为主,脐部大小不随年龄、身高、体重而发生变化,说明经脐无瘢痕手术的器械适用于各类人群.

    作者:黄泽云;钟艳媛;蓝芳;曾多多;黄新红;王清华;陆晓萍;宁琼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微创短节段联合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9例体会

    目的 探讨微创短节段联合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微创短节段联合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9例,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Cobb's角的矫正程度、疼痛改善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70±20) min,平均出血(65±15)mL,随访4~ 16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术前和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由(14.9±3.6) mm恢复到(23.4±4.8)mm,Cobb's角分别由平均(24.1±6.9)°恢复到(15.8±7.3)°,疼痛症状改善明显.无断钉及松动,椎体高度未出现明显丢失.结论 微创短节段联合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口小,对腰背肌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内固定坚强,术后可以早期下床功能锻炼,疼痛症状改善明显,并发症少.

    作者:罗辉耀;吴昊;苗立冬;朱冬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