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芬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CI干预.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TnI)及脑钠肽(BNP)水平,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K-MB、TnI、BN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小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可以有效改善心肌血流灌注,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在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所致心功能不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明剑;温志浩;潘朝锌;何新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0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 (43/45),高于对照组的77.8%(35/45) (P <0.05);治疗后研究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骨水泥椎间盘渗漏1例,对照组出现椎体疼痛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可明显改善骨折疼痛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优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建斌;程喜红;邓剑平;吴琦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为探讨临床教学中提高学员会阴缝合技能的有效方法,观察组50名学员将牛舌头运用于会阴缝合教学后进入临床实习,对照组50名学员直接进入临床实习.结果观察组技能分数为(87.72±4.73)分,对照组技能分数为(79.62±5.55)分,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900,P=0.001).观察组对于教学方法满意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62,P=0.001).牛舌头代替会阴组织模拟缝合教学,可快速提高学员的会阴缝合技能,提高学员对缝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是会阴缝合带教的好方法.
作者:零恒莉;潘敏;饶倩羽;潘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多发性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技术进行探查、诊断,同时进行胸腔内血肿清除、胸腔镜下定位引导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操作.结果 22例重型胸部外伤患者除进行胸腔内血肿清除、胸腔镜引导胸壁小切口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术中探查发现2例合并膈肌破裂,肺裂伤5例,肋间血管损伤8例,术中分别进行了胸腔镜下膈肌修补术、肺修补或肺叶楔形切除术及血管止血术,手术时间(125±18)min.术后复查胸片显示肺复张良好,胸腔无积液积气.结论 多发性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应用电视胸腔镜诊治,可使诊断及时,避免胸腔内脏损伤和漏诊,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
作者:罗志强;黄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近年来微创心脏外科快速发展,在瓣膜外科中,以小切口及胸腔镜辅助瓣膜置换或成形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心脏外科医生接受并运用.TAVI手术被称之为“不需要开胸的换瓣手术”,为高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带来福音.随着技术的成熟,其适应证也逐渐扩大,也给传统的瓣膜外科带来严峻的挑战.心脏不停跳瓣膜手术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在瓣膜病的治疗中有很大的优势,尤其对重症瓣膜疾病手术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作者:谢晓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急腹症患者的超声诊断情况以及手术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将超声诊断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60例急腹症患者中有56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符,符合率为93.33%,其中急性盆腔炎10例,正确率为90.91%,1例超声诊断显示为正常.黄体囊肿破裂诊断正确率为90%,其中1例误诊为宫外孕;卵巢囊肿蒂扭转诊断率为100%,宫外孕诊断正确率为95.83%,难免流产诊断正确率为88.89%,1例误诊为葡萄胎.结论 超声检查能直接观察子宫形态及大小,能清楚显示子宫内部的回声情况以及盆腔积液情况,从而利于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
作者:程军;范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33例,女25例,年龄42~ 78岁,出血量33~ 94 mL,平均(50.69±15.049) mL,均采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入颅抽吸血凝块.结果 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后,剔除9例术后死亡病例,其余49例患者,6个月随访时,存活49例,其中ADL Ⅰ级2例,Ⅱ级11例,Ⅲ级29例,Ⅳ级4例,V级3例.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良好,但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头颅CT,以指导术后治疗.
作者:钟仕茂;魏风;杨松;刘海峰;廖光查;兰杰;胡北泉;吴静;李鹏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居家缜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卒中好转出院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采用缜密康复护理.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缜密康复护理组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训练过程中给予缜密康复护理措施,能使神经缺损功能恢复加快,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蒙桂琴;汪莉;陈琼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宫颈癌是世界第三大女性恶性肿瘤,是中国女性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逾47万新发宫颈癌病例,中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数约占世界总发病数的28%.若缺乏适当、有效的筛查方法及预防计划,至2025年,亚洲的宫颈癌发病率将上升40%.以往,宫颈癌筛查是以早期检出宫颈癌为目的,而随着宫颈癌病因及病程的明确,现代宫颈癌筛查已将早期检出高级别癌前病变并进行阻断性治疗作为目标.尽早筛查、及时发现和适当治疗是防治宫颈癌、降低疾病死亡风险的重要手段.
作者:韩钦;郭红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面神经炎是一种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目前,临床上多是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针灸或辅以穴位按摩等.面神经炎治疗效果的评价是重要的一部分,House-Brackmann标准、肌电图检查被认为是评价面神经炎患者病情恢复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康复护理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功能训练及心理康复受到重视.在心理护理方面,除宣教与心理疏导之外,音乐治疗作为新的治疗手段被加入.大多学者主张采用综合康复方法.
作者:汪莉;冯冬梅;韦梦燕;洪雁;张千;李吕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诊断水平和检出率.方法 分析1例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的冠状动脉CT造影(CTA)和血管内超声(IVUS)的影像学表现,并经皮冠状动脉行介入治疗(PCI).结果 患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远端血管内见偏心性壁内血肿(IMH)及剥离皮瓣,符合E型冠状动脉夹层的诊断,PCI植入支架后血管狭窄得到解决.结论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临床少见,发病率低,病死率高,愈后差.冠状动脉造影(CAG)、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等多种先进的影像学检查对冠状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分析掌握可以提高SCAD的检出率和及时施救.
作者:姜波;贺长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回顾国内外目前可以检索到的关于内窥镜下经颈前入路枕颈交界区的解剖学、影像学、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献分析表明通过内窥镜下经颈前入路能到达枕颈交界区特定区域,并对该区域的创伤、畸形、肿瘤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存在学习曲线较长,对于病变范围较广的疾病不适合等缺点.内窥镜下经颈前入路处理枕颈交界区病理变化具有显著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运用.
作者:胡钊彰;沈茂荣;周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马蹄肾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行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33例马蹄肾肾结石患者,计算一期结石清除率、二期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穿刺时间为(15.1±2.0)min,手术时间为(67.7±3.6) min,住院时间为(7.1±1.3)d.术后第5天复查KUB,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1.8% (27/33),二期结石清除率达97.0%(32/33),未出现气胸、大出血及肠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治疗马蹄肾肾结石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建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制可控性吸引管在腹腔镜手术电外科烟雾吸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将一次性吸引连接管经trocar侧孔吸引去除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观察组采用自制可控性吸引管经trocar侧孔吸引去除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比较两种不同的吸雾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对手术医生止血操作的干扰率、手术创面止血时间及手术耗材成本.结果 观察组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吸除操作对手术医生止血操作的干扰率、手术创面止血时间及手术耗材成本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可控性吸引管能快速去除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保持手术野清晰,避免手术医生因吸除电外科烟雾而对术中止血操作的干扰,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了手术耗材费用.
作者:莫丽平;谭云燕;杨秀媛;罗冬兰;李捷琼;吕廉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前24h局麻下钬激光标识膀胱癌切缘在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局限性膀胱癌(T2期)患者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例,对照组单纯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于术前24 h局麻下钬激光标识膀胱癌切缘后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治疗前后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观察组可见钬激光汽化标识的膀胱壁出现特有的水肿带,无膀胱穿孔及继发出血等并发症,在腹腔镜下水肿带将肿瘤边缘的分界线标识清晰.两组手术时间[(60± 12)min vs (45±10)min]、术中出血量[(20 ±5)mL vs (10 ±4) mL]、病变切除范围[(4.5 ±1.5)cm×(3.5±1.8) cm vs (4.0±1.6)cm×(3.0±1.6)cm]、切缘阳性率[25.0%(1例)vs 0.0%(0例)]、12个月复发率[50.0%(2例)vs25.0%(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漏尿、感染、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24h局麻下钬激光标识膀胱癌切缘后行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减少肿瘤组织残留隐患的优点,并见清晰界线的特有水肿带指引,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廖土明;谢克基;郑亮葵;王宇雄;黄乐清;王鹏;何燊;曾炜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宫腔内病变是不孕不育主要病因之一,宫腔内病变影响受精卵着床和胚胎发育;宫腔镜是诊断宫内病变的金标准,通过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子宫纵隔切除、宫腔粘连分离术、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等,可提高妊娠率,具有直观、微创、有效、恢复快等优点.本中叙述宫腔镜在不孕不育中的诊治,以有益于不孕不育的临床治疗.
作者:梁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踝关节镜辅助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1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年龄17 ~ 75岁,右踝伤11例,左踝伤7例,经螺旋CT等术前检查,明确关节、韧带受伤情况,行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成功,出院后全部随访,平均时间为4.6个月,18例均治愈,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螺钉松脱断裂失效、术后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1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4.4%.结论 在踝关节镜辅助下实施踝关节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手术,能更直观地探查损伤部位,手术创伤更小,操作方便,不需切开关节暴露断端,有利于踝关节的功能锻炼及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痛苦及经济负担,手术更具微创性,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震旺;冯华;王满宜;危杰;王金辉;米琨;都巍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5例宫颈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8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5例,尿潴留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盆腔淋巴囊肿2例.结论 护士术前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整体评估,做好术前护理;术后认真观察病情,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术后护理,才能更好地促进患者早期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姜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治疗踝关节前方骨性撞击的疗效.方法 对踝关节前方撞击患者17例在踝关节镜下,采用陈旧骨折片取出、骨赘切除、游离体取出、滑膜清理等方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病例均获得12~1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6个月.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分别为(80.6±3.7)分、(87.1±2.7)分、(90.4±2.7)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58.9±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Mazur踝关节评分分别为(81.7±3.4)分、(86.7±3.1)分、(89.9±2.6)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60.3±5.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镜下行前踝撞击部分骨片取出、增生骨质切除、游离体取出、滑膜清理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早期恢复,是治疗踝关节前方撞击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赵文斌;涂峰;王浩;张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Herbert钉治疗Bryan-Morrey Ⅰ型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Bryan-Morrey Ⅰ型肱骨小头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Herbert钉治疗,术后给予早期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和X线检查,运用改良肘关节HSS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一过性尺神经损伤1例,异位骨化1例.X线片提示骨折全部愈合.采用改良肘关节HSS评分,平均改善32(29 ~36)分,VAS疼痛评分为(1.32±1.05)分,肘关节平均伸直8.9°、屈曲130.5°,平均旋前71.3°、旋后82.6°,优18例,良7例.结论 关节镜下Herbert钉治疗Bryan-Morrey Ⅰ型肱骨小头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康复快.
作者:蒙延雄;米琨;俸志斌;王斌;刘鹏飞;王洪涛;李玉文;吴舟;伏春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