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镜在多发性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诊治中的体会

罗志强;黄健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 多发性肋骨骨折, 重型胸部外伤, 诊治
摘要: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多发性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技术进行探查、诊断,同时进行胸腔内血肿清除、胸腔镜下定位引导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操作.结果 22例重型胸部外伤患者除进行胸腔内血肿清除、胸腔镜引导胸壁小切口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术中探查发现2例合并膈肌破裂,肺裂伤5例,肋间血管损伤8例,术中分别进行了胸腔镜下膈肌修补术、肺修补或肺叶楔形切除术及血管止血术,手术时间(125±18)min.术后复查胸片显示肺复张良好,胸腔无积液积气.结论 多发性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应用电视胸腔镜诊治,可使诊断及时,避免胸腔内脏损伤和漏诊,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微骨折技术结合去神经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微骨折技术结合去神经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单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接受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微骨折技术治疗的对照组和联合应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微骨折技术和去神经化治疗的观察组各30例,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膝关节功能及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治疗前两组膝关节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微骨折技术结合去神经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贤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5例宫颈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8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5例,尿潴留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盆腔淋巴囊肿2例.结论 护士术前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整体评估,做好术前护理;术后认真观察病情,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术后护理,才能更好地促进患者早期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姜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多发肾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多发肾结石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80例复杂性多发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采用F16~ F18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F20~ F24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两组患者结石取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多发肾结石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各有优点,临床应结合结石大小、分布范围,选择适宜大小的经皮肾通道,以达到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李陆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在男性不育症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在男性不育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男性不育症患者34例行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对术后患者精子的复通率、精子数量、精子活力、复孕率、生育指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例患者术后精子数量为3000~4000万/mL占50% (17/34),在4 100~6000万/mL占29.4%(10/34),大于6 000万/mL占20.6%(7/34).术后患者平均精子活力为1级占2.9%,2级占5.8%,3级占55.9%,4级占35.3%.34例生育指数为0者占8.8%(3/34),生育指数为0~1者占20.6%(7/34),生育指数大于1者占70.6%(24/34).34例术后精子复通率为91.2% (31/34),1年后复孕率为35.3% (12/34),2年后复孕率为20.6% (7/34).结论 采用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男性不育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莫晓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有关问题的临床体会

    目的 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相关问题及临床体会进行总结.方法 对970例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就阑尾切除术的手术人员站位、观察孔位置、主辅操作孔位置、trocar的直径等问题及临床体会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每个步骤都有特别注意的细节及技巧问题,如手术人员、观察孔等位置的选择,术中气腹压力、阑尾系膜及阑尾根部的处理及术后的其他注意事项等.结论 只有关注每个细节和技巧,手术才能做到更精准、更完美.

    作者:彭文仪;杨金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切口手术治疗老年阑尾炎的疗效及耐受度观察

    目的 观察小切口手术治疗老年阑尾炎的疗效及患者耐受度.方法 64例老年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口阑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结果、手术相关指标,并结合术后随访结果分析两组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切除阑尾,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5.6±5.4) min、术中出血量为(28.7±4.8)mL,术后4 h VAS评分为(1.3±0.8)分、术后恢复时间为(4.6±1.7)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5.4±7.5) min、(57.2±6.3)mL、(3.2±1.1)分、(7.2±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 (2/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 (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手术能有效治疗阑尾炎,且手术风险较低,术后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耐受度.

    作者:杨思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皮肾镜C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C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术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肾镜C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碎石时间、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碎石时间为(55.6 ±3.5)min、住院时间为(8.2±1.2)d,对照组碎石时间为(65.8 ±5.2)min、住院时间为(10.6±3.1)d,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6.43%(27/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20/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487,P=0.029).结论 经皮肾镜C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结石清除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固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自制可控性吸引管在腹腔镜手术烟雾吸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可控性吸引管在腹腔镜手术电外科烟雾吸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将一次性吸引连接管经trocar侧孔吸引去除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观察组采用自制可控性吸引管经trocar侧孔吸引去除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比较两种不同的吸雾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对手术医生止血操作的干扰率、手术创面止血时间及手术耗材成本.结果 观察组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吸除操作对手术医生止血操作的干扰率、手术创面止血时间及手术耗材成本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可控性吸引管能快速去除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保持手术野清晰,避免手术医生因吸除电外科烟雾而对术中止血操作的干扰,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了手术耗材费用.

    作者:莫丽平;谭云燕;杨秀媛;罗冬兰;李捷琼;吕廉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同孔切除术对胆囊良性病变合并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同孔切除术对胆囊良性病变合并慢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5例胆囊良性病变合并慢性阑尾炎患者按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2例采用常规联合三孔切除术为对照组,43例采用联合同孔切除术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手术的临床综合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均取得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63.7±9.6)min、术中出血量(25.8土8.2)mL、住院时间(4.0±2.1)d、术后VAS(1.8±0.9)分,较对照组的(78.4±12.4) min、(38.4±10.1)mL、(7.6±3.5)d、(3.0±1.1)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无不良反应率为0.00%,较对照组的9.52%显著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同孔切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疼痛、出血量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综合疗效较好.

    作者:高亚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30例肩袖损伤患者,并总结、优化治疗方案.结果 患者术后肩关节前屈角度为(155.1±15.4)°,外展角度为(148.0±15.1)°,内旋角度为(59.1±9.2)°,外旋角度为(59.7±9.1)°,疼痛评分为(1.2±0.5)分,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肩袖损伤患者,予以关节镜检查确认后需进行带线锚钉缝合修复联合肩峰成形术,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征,还能降低疼痛感.

    作者:曾广轩;陈少健;邹隆强;肖诗梁;蔡幸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内窥镜下经颈前入路枕颈交界区的应用研究

    回顾国内外目前可以检索到的关于内窥镜下经颈前入路枕颈交界区的解剖学、影像学、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献分析表明通过内窥镜下经颈前入路能到达枕颈交界区特定区域,并对该区域的创伤、畸形、肿瘤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存在学习曲线较长,对于病变范围较广的疾病不适合等缺点.内窥镜下经颈前入路处理枕颈交界区病理变化具有显著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运用.

    作者:胡钊彰;沈茂荣;周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前入路3 DMAX补片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前入路3DMAX补片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行经腹腔镜腹膜前修补(腹腔镜组),30例行前入路腹膜前修补(前入路组),术中均应用3DMAX补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下床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均少于前入路组(P<0.05).前入路组平均住院费用多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 经腹腔镜腹膜前修补术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创伤轻,恢复快,疗效较前入路组好,特别适合双侧疝及复发疝患者.

    作者:李海鹏;庞春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及常规术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和常规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 15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病例号分为两组,单数为试验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75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客观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生存质量.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试验组,术后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低于对照组(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高者52例,生活质量一般者16例,评价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高者37例,生活质量一般者25例,评价有效率为8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480,P=0.013).结论 腹腔镜下微创手术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更高.

    作者:卢余莉;何利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身与局部联合用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26例报告

    目的 探讨有效、简便、价廉、易操作的慢性皮肤溃疡治疗方法.方法 对26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全身应用胰岛素+葡萄糖+18复方氨基酸静滴、局部应用胰岛素+庆大霉素+维生素B12湿敷并配以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联合治疗.结果 24例28处治愈,1处显效,无效的2例(2处)后确认为恶性肿瘤.结论 全身和局部联合用药可以加快组织修复,促进创面痊愈,方法简单安全,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作者:李灿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28例,研究组采取空心加压螺钉术治疗,常规组采取双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髋关节评分优12例,良11例,中3例,差2例,常规组髋关节评分优10例,良12例,中2例,差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0.607,P=0.504 4);研究组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5.2%(23/28)、愈合率为89.3%(25/2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3.6%(21/28)和71.4%(20/28),研究组缺血性股骨头坏死1例,常规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结论 采取空心加压螺钉手术可有效提高股骨颈骨折愈合率,改善髋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钊鹏;李金生;谢学义;陈小雅;邹祝艺;丁东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9例骨关节损伤患者进行X线片及螺旋CT扫描,并采用VR、SSD、MPR等方法进行图像重建分析.结果 X线平片检查时共检出有明确骨折者41例,可疑2例,6例显示阴性;经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后,49例均得以确诊,四肢关节创伤18例,脊柱骨折16例,颌面部骨折8例,骨盆骨折7例.结论 骨关节损伤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容易漏诊,而螺旋CT三维重建则能将漏诊或可疑病例清晰显示出来.

    作者:陈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CI干预.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TnI)及脑钠肽(BNP)水平,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K-MB、TnI、BN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小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可以有效改善心肌血流灌注,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在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所致心功能不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明剑;温志浩;潘朝锌;何新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3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微量尿白蛋白水平分为阳性组(70例)和阴性组(61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斑块及狭窄等情况.结果 阳性组颈动脉IMT为(1.20 ±0.33)mm,明显高于阴性组的(0.97±0.24) mm;阳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左侧38.6%(27/70)、右侧42.9%(30/70)、双侧30.0% (21/70),阴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左侧19.6%(12/61)、右侧21.3%(13/61)、双侧14.8% (9/61);阳性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左侧20.0% (14/70)、右侧21.4% (15/70)、双侧15.7% (11/70),阴性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左侧14.8% (9/61)、右侧13.1% (8/61)、双侧11.5%(7/61),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24h尿蛋白排泄率(UAE)为(86.4±52.2)mg/d,明显高于阴性组的(15.4±6.8) mg/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颈动脉IMT厚度与UAE呈正相关(r=0.28,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的诊断手段,对于UAE显著增高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风险显著增加.

    作者:罗俐聪;潘新珍;廖镜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卒中患者居家缜密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居家缜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卒中好转出院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采用缜密康复护理.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缜密康复护理组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训练过程中给予缜密康复护理措施,能使神经缺损功能恢复加快,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蒙桂琴;汪莉;陈琼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效果.方法 按手术方法不同将94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分为腹腔镜组51例与开腹组43例.开腹组施行开腹肿瘤剥除手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肿瘤剥除手术,对比两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抗生素用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留院观察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开腹组手术时间为(60.74±26.82) min,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62.14±28.96)min,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P=0.91);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2.52±34.34) mL,低于开腹组(65.26±64.85)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1,P=0.023).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抗生素用药时间为(3.33±1.25)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73±0.56)d、留院观察时间为(3.93±1.12)d,均短于开腹组(5.72±1.93)d、(2.15 ±0.43)d、(5.93±1.7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6%,少于开腹组(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0,P=0.71).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于良性卵巢肿瘤的治疗效果确切,操作难度比开腹手术高,但具有微创性,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抗生素用药时间,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余冬梅;骆晓芳;罗思;陆乐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