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桂琴;汪莉;陈琼珍
目的 探讨自制可控性吸引管在腹腔镜手术电外科烟雾吸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将一次性吸引连接管经trocar侧孔吸引去除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观察组采用自制可控性吸引管经trocar侧孔吸引去除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比较两种不同的吸雾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对手术医生止血操作的干扰率、手术创面止血时间及手术耗材成本.结果 观察组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吸除操作对手术医生止血操作的干扰率、手术创面止血时间及手术耗材成本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可控性吸引管能快速去除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保持手术野清晰,避免手术医生因吸除电外科烟雾而对术中止血操作的干扰,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了手术耗材费用.
作者:莫丽平;谭云燕;杨秀媛;罗冬兰;李捷琼;吕廉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心胸外科是临床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心胸外科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充分利用微信网络平台,采用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PBL)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方法(CBL)应用于临床见习,提高学生对临床实践的兴趣,使学生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临床见习效果.
作者:王永勇;陈铭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手术方法不同将79例高血压脑出血者分为显微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显微手术组41例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常规手术组38例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显微手术组手术耗时、术后昏迷结束时间、术后12h内残余血肿量明显短于或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而术后1周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显微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显微手术组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的预后均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军;苏一家;莫永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诊断水平和检出率.方法 分析1例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的冠状动脉CT造影(CTA)和血管内超声(IVUS)的影像学表现,并经皮冠状动脉行介入治疗(PCI).结果 患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远端血管内见偏心性壁内血肿(IMH)及剥离皮瓣,符合E型冠状动脉夹层的诊断,PCI植入支架后血管狭窄得到解决.结论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临床少见,发病率低,病死率高,愈后差.冠状动脉造影(CAG)、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等多种先进的影像学检查对冠状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分析掌握可以提高SCAD的检出率和及时施救.
作者:姜波;贺长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微创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效果及患者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方法 甲状腺腺瘤患者96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6例,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甲状腺腺瘤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清PA、RBP和CRP水平变化.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 (2/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A、RBP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PA、RBP和CRP水平分别为(0.27±0.05) g/L、(27.42±3.72) mg/L和(7.73±1.23) mg/L;对照组分别为(0.23 ±0.03) g/L、(23.68±4.03) mg/L和(9.05±1.36) 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具有安全有效兼具美容的优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学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患者共26例,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常规鼻窦镜检查,随访时间为12个月.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的鼻塞、嗅觉障碍、鼻分泌物、面部疼痛等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呈现逐次下降的趋势,与术前各个症状评分相比,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术后治愈者随访观察,一次性治愈率达到88.46% (23/26),未治愈者经再次手术后完全治愈,经CT检查无复发情况.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章锦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前入路3DMAX补片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行经腹腔镜腹膜前修补(腹腔镜组),30例行前入路腹膜前修补(前入路组),术中均应用3DMAX补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下床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均少于前入路组(P<0.05).前入路组平均住院费用多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 经腹腔镜腹膜前修补术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创伤轻,恢复快,疗效较前入路组好,特别适合双侧疝及复发疝患者.
作者:李海鹏;庞春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P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220例BPH患者行PVP术围术期护理进行回顾.结果 220例手术患者均成功行PVP术,平均手术时间1.5h,无1例术中输血.术后仅有5例拔除尿管后出现短暂的尿失禁,3例术后尿道狭窄,6例术后出现继发性出血,余无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 全面、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丽;庞兰;梁伟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组合微创技术治疗重症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5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27例采用经双侧多裂肌间隙入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TLIF)、钉棒固定术;另24例采用经单侧多裂肌间隙入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TLIF)、钉棒固定术,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果 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18个月,平均13.1个月.采用Macnab评定疗效,优31例,良18例,可2例,优良率94.2%.结论 组合微创技术能很好地解决一些复杂的重症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症状,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组合微创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温晓阳;何东生;刘杨;余凯龙;刘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63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根据具体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79例采用传统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试验组84例采用腹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为(134.52±30.14) min、对照组为(128.78土33.21)min;试验组出血量为(37.08±16.31)mL、对照组为(56.71±22.69) mL;试验组术后引流量为(53.86±20.07)mL、对照组为(86.64±24.61)mL,试验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试验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VAS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试验组VAS评分为(3.52±1.08)分、对照组为(3.69±1.45)分,试验组V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瘀斑、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较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疾病具有疗效可靠、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等特点,有助于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华钦;陈永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同孔切除术对胆囊良性病变合并慢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5例胆囊良性病变合并慢性阑尾炎患者按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2例采用常规联合三孔切除术为对照组,43例采用联合同孔切除术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手术的临床综合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均取得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63.7±9.6)min、术中出血量(25.8土8.2)mL、住院时间(4.0±2.1)d、术后VAS(1.8±0.9)分,较对照组的(78.4±12.4) min、(38.4±10.1)mL、(7.6±3.5)d、(3.0±1.1)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无不良反应率为0.00%,较对照组的9.52%显著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同孔切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疼痛、出血量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综合疗效较好.
作者:高亚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33例,女25例,年龄42~ 78岁,出血量33~ 94 mL,平均(50.69±15.049) mL,均采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入颅抽吸血凝块.结果 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后,剔除9例术后死亡病例,其余49例患者,6个月随访时,存活49例,其中ADL Ⅰ级2例,Ⅱ级11例,Ⅲ级29例,Ⅳ级4例,V级3例.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良好,但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头颅CT,以指导术后治疗.
作者:钟仕茂;魏风;杨松;刘海峰;廖光查;兰杰;胡北泉;吴静;李鹏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和常规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 15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病例号分为两组,单数为试验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75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客观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生存质量.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试验组,术后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低于对照组(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高者52例,生活质量一般者16例,评价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高者37例,生活质量一般者25例,评价有效率为8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480,P=0.013).结论 腹腔镜下微创手术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更高.
作者:卢余莉;何利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治疗踝关节前方骨性撞击的疗效.方法 对踝关节前方撞击患者17例在踝关节镜下,采用陈旧骨折片取出、骨赘切除、游离体取出、滑膜清理等方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病例均获得12~1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6个月.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分别为(80.6±3.7)分、(87.1±2.7)分、(90.4±2.7)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58.9±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Mazur踝关节评分分别为(81.7±3.4)分、(86.7±3.1)分、(89.9±2.6)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60.3±5.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镜下行前踝撞击部分骨片取出、增生骨质切除、游离体取出、滑膜清理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早期恢复,是治疗踝关节前方撞击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赵文斌;涂峰;王浩;张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84例T1~2N0M0期乳腺癌患者于手术时应用亚甲蓝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依据术前患者意愿分替代组和清扫组,替代组如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则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清扫组前哨淋巴结活检后直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统计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准确率、假阴性率等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腋窝复发的发生率.结果 ①检出率为90.4%;清扫组中准确率为96.7%,灵敏度为92.8%,特异性为100%,假阴性率为7.1%,假阳性率为0.②并发症:替代组术后上肢麻木、肿胀、僵硬、肌力减退、腋窝外形改变方面均明显较清扫组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复发情况:随访21.5个月,替代组出现腋窝复发2例,清扫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亚甲蓝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准确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转移状况,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基层医院仍可将其作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安全分期手术.
作者:李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系统在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排痰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96例行有创机械通气的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振动排痰.观察组给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比较两组排痰量、生命体征变化、撤机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排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痰后,两组心率、呼吸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撤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系统对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排痰护理,可有效促进排痰,提高血氧饱和度,缩短撤机时间,有效预防VAP.
作者:李英;齐见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前24h局麻下钬激光标识膀胱癌切缘在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局限性膀胱癌(T2期)患者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例,对照组单纯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于术前24 h局麻下钬激光标识膀胱癌切缘后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治疗前后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观察组可见钬激光汽化标识的膀胱壁出现特有的水肿带,无膀胱穿孔及继发出血等并发症,在腹腔镜下水肿带将肿瘤边缘的分界线标识清晰.两组手术时间[(60± 12)min vs (45±10)min]、术中出血量[(20 ±5)mL vs (10 ±4) mL]、病变切除范围[(4.5 ±1.5)cm×(3.5±1.8) cm vs (4.0±1.6)cm×(3.0±1.6)cm]、切缘阳性率[25.0%(1例)vs 0.0%(0例)]、12个月复发率[50.0%(2例)vs25.0%(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漏尿、感染、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24h局麻下钬激光标识膀胱癌切缘后行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减少肿瘤组织残留隐患的优点,并见清晰界线的特有水肿带指引,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廖土明;谢克基;郑亮葵;王宇雄;黄乐清;王鹏;何燊;曾炜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包皮环切术是门诊的一个多见的小手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此手术.但手术创伤可能造成的疼痛、出血、水肿及感染等并发症,使治疗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有效的延续护理方法可大大提高术后的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患者的满意度.本文就目前门诊包皮环切术后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梁静云;吴艳;陈远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多发性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技术进行探查、诊断,同时进行胸腔内血肿清除、胸腔镜下定位引导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操作.结果 22例重型胸部外伤患者除进行胸腔内血肿清除、胸腔镜引导胸壁小切口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术中探查发现2例合并膈肌破裂,肺裂伤5例,肋间血管损伤8例,术中分别进行了胸腔镜下膈肌修补术、肺修补或肺叶楔形切除术及血管止血术,手术时间(125±18)min.术后复查胸片显示肺复张良好,胸腔无积液积气.结论 多发性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应用电视胸腔镜诊治,可使诊断及时,避免胸腔内脏损伤和漏诊,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
作者:罗志强;黄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评估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及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及术前后凸Cobb's角、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半年后凸Cobb's角大于对照组,V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且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疼痛轻的特点.
作者:万松;明江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