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苏一家;莫永保
目的 探讨小切口微创PFNa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成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了小切口微创PFNa髓内钉内固定术,现随机抽取其中51例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中出血量100~ 200 mL,平均为130 mL;手术时间50~ 120 min,平均为75min,术后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髋内翻、骨折不愈合、髓内钉松动等并发症.随访时间11 ~28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4~3.0个月,平均2.6个月.依据Harris评分评估疗效,优38例,良11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6.08%.结论 股骨粗隆骨折闭合复位小切口PFNa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成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曾月东;包杰;苏建成;代宇;迈进;谭平先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多发肾结石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80例复杂性多发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采用F16~ F18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F20~ F24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两组患者结石取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多发肾结石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各有优点,临床应结合结石大小、分布范围,选择适宜大小的经皮肾通道,以达到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李陆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大、小鱼际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指骨外露,消灭伤口、保留患指末节外观与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1例手指末节外伤至皮肤软组织缺损、指骨外露病例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6例,对照组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鱼际皮瓣进行修复治疗;两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手术2周后伤口拆线.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创面的愈合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伤口愈合后,皮瓣颜色、外观与患指无明显差别,患指外形优良,皮肤无破损、溃烂.经术后功能锻炼,患手抓握功能优良.其中观察组伤口愈合良好4例,优秀11例,另有1例皮瓣远端或浅表小面积坏死,换药后伤口逐渐愈合.对照组伤口愈合优秀8例,良好1例,差6例.观察组优良率为93.8% (1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9/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小鱼际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指骨外露创面手术简单、有效、安全,能保留患指末节的外形与功能.
作者:吴兴;王振;苏涛;吴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评估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及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及术前后凸Cobb's角、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半年后凸Cobb's角大于对照组,V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且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疼痛轻的特点.
作者:万松;明江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手术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胆囊结石症患者共15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试验组采用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切除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及3 ~12个月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结石取净率100%;试验组在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上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3~12个月总体生活质量评分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年内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创伤小,康复快,手术安全,并发症少,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生活质量可得以提高,近期疗效好.
作者:冼健元;苏坤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前24h局麻下钬激光标识膀胱癌切缘在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局限性膀胱癌(T2期)患者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例,对照组单纯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于术前24 h局麻下钬激光标识膀胱癌切缘后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治疗前后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观察组可见钬激光汽化标识的膀胱壁出现特有的水肿带,无膀胱穿孔及继发出血等并发症,在腹腔镜下水肿带将肿瘤边缘的分界线标识清晰.两组手术时间[(60± 12)min vs (45±10)min]、术中出血量[(20 ±5)mL vs (10 ±4) mL]、病变切除范围[(4.5 ±1.5)cm×(3.5±1.8) cm vs (4.0±1.6)cm×(3.0±1.6)cm]、切缘阳性率[25.0%(1例)vs 0.0%(0例)]、12个月复发率[50.0%(2例)vs25.0%(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漏尿、感染、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24h局麻下钬激光标识膀胱癌切缘后行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减少肿瘤组织残留隐患的优点,并见清晰界线的特有水肿带指引,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廖土明;谢克基;郑亮葵;王宇雄;黄乐清;王鹏;何燊;曾炜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有效、简便、价廉、易操作的慢性皮肤溃疡治疗方法.方法 对26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全身应用胰岛素+葡萄糖+18复方氨基酸静滴、局部应用胰岛素+庆大霉素+维生素B12湿敷并配以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联合治疗.结果 24例28处治愈,1处显效,无效的2例(2处)后确认为恶性肿瘤.结论 全身和局部联合用药可以加快组织修复,促进创面痊愈,方法简单安全,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作者:李灿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患者共26例,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常规鼻窦镜检查,随访时间为12个月.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的鼻塞、嗅觉障碍、鼻分泌物、面部疼痛等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呈现逐次下降的趋势,与术前各个症状评分相比,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术后治愈者随访观察,一次性治愈率达到88.46% (23/26),未治愈者经再次手术后完全治愈,经CT检查无复发情况.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章锦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肿胀第一期患者运用冷刺激疗法配合缠线疗法的康复效果.方法 根据SHS诊断及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为基础采用康复护理冰水冷刺激(冰水混合物温度为62~8℃)疗法配合缠线疗法,于治疗前第1日、治疗后第1日和第7日分别测量手肿胀程度及掌指关节活动度,观察对比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手肿胀及掌指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后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肿胀及掌指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好转,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护理冷刺激配合缠线疗法在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增加了治疗的安全性,对防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孔佳佳;曾海涓;刘文伟;覃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包皮环切术是门诊的一个多见的小手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此手术.但手术创伤可能造成的疼痛、出血、水肿及感染等并发症,使治疗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有效的延续护理方法可大大提高术后的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患者的满意度.本文就目前门诊包皮环切术后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梁静云;吴艳;陈远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血管支架植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stenting,CAS)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择期行CAS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护理前后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分别为(89.64 ±5.17)分、(86.37±6.30)分、(91.36 ±7.24)分、(87.22±6.9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3/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10/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后给予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黄晓霞;刘蕾;沈倩;杨丽萍;杨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28例,研究组采取空心加压螺钉术治疗,常规组采取双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髋关节评分优12例,良11例,中3例,差2例,常规组髋关节评分优10例,良12例,中2例,差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0.607,P=0.504 4);研究组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5.2%(23/28)、愈合率为89.3%(25/2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3.6%(21/28)和71.4%(20/28),研究组缺血性股骨头坏死1例,常规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结论 采取空心加压螺钉手术可有效提高股骨颈骨折愈合率,改善髋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钊鹏;李金生;谢学义;陈小雅;邹祝艺;丁东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效果.方法 按手术方法不同将94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分为腹腔镜组51例与开腹组43例.开腹组施行开腹肿瘤剥除手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肿瘤剥除手术,对比两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抗生素用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留院观察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开腹组手术时间为(60.74±26.82) min,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62.14±28.96)min,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P=0.91);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2.52±34.34) mL,低于开腹组(65.26±64.85)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1,P=0.023).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抗生素用药时间为(3.33±1.25)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73±0.56)d、留院观察时间为(3.93±1.12)d,均短于开腹组(5.72±1.93)d、(2.15 ±0.43)d、(5.93±1.7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6%,少于开腹组(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0,P=0.71).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于良性卵巢肿瘤的治疗效果确切,操作难度比开腹手术高,但具有微创性,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抗生素用药时间,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余冬梅;骆晓芳;罗思;陆乐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制可控性吸引管在腹腔镜手术电外科烟雾吸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将一次性吸引连接管经trocar侧孔吸引去除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观察组采用自制可控性吸引管经trocar侧孔吸引去除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比较两种不同的吸雾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对手术医生止血操作的干扰率、手术创面止血时间及手术耗材成本.结果 观察组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吸除操作对手术医生止血操作的干扰率、手术创面止血时间及手术耗材成本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可控性吸引管能快速去除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保持手术野清晰,避免手术医生因吸除电外科烟雾而对术中止血操作的干扰,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了手术耗材费用.
作者:莫丽平;谭云燕;杨秀媛;罗冬兰;李捷琼;吕廉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动态观察早孕妇女不同孕周的外周孕酮水平,评估其对于预测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 对3 901例早孕妇女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对早孕4~15周的孕妇进行外周血孕酮的动态监测,分析不同孕周期间外周血孕酮水平波动状况和外周血孕酮范围,评估不同孕周外周血孕酮水平对妊娠结局的预测能力.结果 早孕妇女不同孕周的外周血孕酮水平随着孕周的增加而缓慢上升,平均每周增值约2 ng/mL,与孕周大小无明显关系,但孕7~9周间增值低于1.3 ng/mL.结论 早孕妇女不同孕周的外周血孕酮水平与妊娠密切相关,其变化比较平稳,应密切观察孕酮的细微变化,可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重要指标.
作者:唐超人;韩宇春;马双凤;徐远霞;韦云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同孔切除术对胆囊良性病变合并慢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5例胆囊良性病变合并慢性阑尾炎患者按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2例采用常规联合三孔切除术为对照组,43例采用联合同孔切除术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手术的临床综合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均取得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63.7±9.6)min、术中出血量(25.8土8.2)mL、住院时间(4.0±2.1)d、术后VAS(1.8±0.9)分,较对照组的(78.4±12.4) min、(38.4±10.1)mL、(7.6±3.5)d、(3.0±1.1)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无不良反应率为0.00%,较对照组的9.52%显著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同孔切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疼痛、出血量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综合疗效较好.
作者:高亚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回顾国内外目前可以检索到的关于内窥镜下经颈前入路枕颈交界区的解剖学、影像学、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献分析表明通过内窥镜下经颈前入路能到达枕颈交界区特定区域,并对该区域的创伤、畸形、肿瘤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存在学习曲线较长,对于病变范围较广的疾病不适合等缺点.内窥镜下经颈前入路处理枕颈交界区病理变化具有显著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运用.
作者:胡钊彰;沈茂荣;周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小切口手术治疗老年阑尾炎的疗效及患者耐受度.方法 64例老年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口阑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结果、手术相关指标,并结合术后随访结果分析两组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切除阑尾,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5.6±5.4) min、术中出血量为(28.7±4.8)mL,术后4 h VAS评分为(1.3±0.8)分、术后恢复时间为(4.6±1.7)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5.4±7.5) min、(57.2±6.3)mL、(3.2±1.1)分、(7.2±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 (2/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 (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手术能有效治疗阑尾炎,且手术风险较低,术后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耐受度.
作者:杨思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33例,女25例,年龄42~ 78岁,出血量33~ 94 mL,平均(50.69±15.049) mL,均采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入颅抽吸血凝块.结果 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后,剔除9例术后死亡病例,其余49例患者,6个月随访时,存活49例,其中ADL Ⅰ级2例,Ⅱ级11例,Ⅲ级29例,Ⅳ级4例,V级3例.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良好,但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头颅CT,以指导术后治疗.
作者:钟仕茂;魏风;杨松;刘海峰;廖光查;兰杰;胡北泉;吴静;李鹏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踝关节镜辅助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1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年龄17 ~ 75岁,右踝伤11例,左踝伤7例,经螺旋CT等术前检查,明确关节、韧带受伤情况,行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成功,出院后全部随访,平均时间为4.6个月,18例均治愈,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螺钉松脱断裂失效、术后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1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4.4%.结论 在踝关节镜辅助下实施踝关节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手术,能更直观地探查损伤部位,手术创伤更小,操作方便,不需切开关节暴露断端,有利于踝关节的功能锻炼及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痛苦及经济负担,手术更具微创性,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震旺;冯华;王满宜;危杰;王金辉;米琨;都巍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