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陆安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微骨折技术结合去神经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单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接受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微骨折技术治疗的对照组和联合应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微骨折技术和去神经化治疗的观察组各30例,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膝关节功能及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治疗前两组膝关节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微骨折技术结合去神经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贤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评估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及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及术前后凸Cobb's角、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半年后凸Cobb's角大于对照组,V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且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疼痛轻的特点.
作者:万松;明江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急腹症患者的超声诊断情况以及手术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将超声诊断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60例急腹症患者中有56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符,符合率为93.33%,其中急性盆腔炎10例,正确率为90.91%,1例超声诊断显示为正常.黄体囊肿破裂诊断正确率为90%,其中1例误诊为宫外孕;卵巢囊肿蒂扭转诊断率为100%,宫外孕诊断正确率为95.83%,难免流产诊断正确率为88.89%,1例误诊为葡萄胎.结论 超声检查能直接观察子宫形态及大小,能清楚显示子宫内部的回声情况以及盆腔积液情况,从而利于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
作者:程军;范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宫腔内病变是不孕不育主要病因之一,宫腔内病变影响受精卵着床和胚胎发育;宫腔镜是诊断宫内病变的金标准,通过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子宫纵隔切除、宫腔粘连分离术、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等,可提高妊娠率,具有直观、微创、有效、恢复快等优点.本中叙述宫腔镜在不孕不育中的诊治,以有益于不孕不育的临床治疗.
作者:梁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包皮环切术是门诊的一个多见的小手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此手术.但手术创伤可能造成的疼痛、出血、水肿及感染等并发症,使治疗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有效的延续护理方法可大大提高术后的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患者的满意度.本文就目前门诊包皮环切术后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梁静云;吴艳;陈远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前入路3DMAX补片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行经腹腔镜腹膜前修补(腹腔镜组),30例行前入路腹膜前修补(前入路组),术中均应用3DMAX补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下床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均少于前入路组(P<0.05).前入路组平均住院费用多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 经腹腔镜腹膜前修补术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创伤轻,恢复快,疗效较前入路组好,特别适合双侧疝及复发疝患者.
作者:李海鹏;庞春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血管支架植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stenting,CAS)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择期行CAS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护理前后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分别为(89.64 ±5.17)分、(86.37±6.30)分、(91.36 ±7.24)分、(87.22±6.9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3/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10/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后给予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黄晓霞;刘蕾;沈倩;杨丽萍;杨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CI干预.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TnI)及脑钠肽(BNP)水平,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K-MB、TnI、BN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小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可以有效改善心肌血流灌注,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在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所致心功能不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明剑;温志浩;潘朝锌;何新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Herbert钉治疗Bryan-Morrey Ⅰ型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Bryan-Morrey Ⅰ型肱骨小头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Herbert钉治疗,术后给予早期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和X线检查,运用改良肘关节HSS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一过性尺神经损伤1例,异位骨化1例.X线片提示骨折全部愈合.采用改良肘关节HSS评分,平均改善32(29 ~36)分,VAS疼痛评分为(1.32±1.05)分,肘关节平均伸直8.9°、屈曲130.5°,平均旋前71.3°、旋后82.6°,优18例,良7例.结论 关节镜下Herbert钉治疗Bryan-Morrey Ⅰ型肱骨小头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康复快.
作者:蒙延雄;米琨;俸志斌;王斌;刘鹏飞;王洪涛;李玉文;吴舟;伏春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3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微量尿白蛋白水平分为阳性组(70例)和阴性组(61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斑块及狭窄等情况.结果 阳性组颈动脉IMT为(1.20 ±0.33)mm,明显高于阴性组的(0.97±0.24) mm;阳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左侧38.6%(27/70)、右侧42.9%(30/70)、双侧30.0% (21/70),阴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左侧19.6%(12/61)、右侧21.3%(13/61)、双侧14.8% (9/61);阳性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左侧20.0% (14/70)、右侧21.4% (15/70)、双侧15.7% (11/70),阴性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左侧14.8% (9/61)、右侧13.1% (8/61)、双侧11.5%(7/61),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24h尿蛋白排泄率(UAE)为(86.4±52.2)mg/d,明显高于阴性组的(15.4±6.8) mg/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颈动脉IMT厚度与UAE呈正相关(r=0.28,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的诊断手段,对于UAE显著增高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风险显著增加.
作者:罗俐聪;潘新珍;廖镜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微创PFNa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成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了小切口微创PFNa髓内钉内固定术,现随机抽取其中51例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中出血量100~ 200 mL,平均为130 mL;手术时间50~ 120 min,平均为75min,术后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髋内翻、骨折不愈合、髓内钉松动等并发症.随访时间11 ~28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4~3.0个月,平均2.6个月.依据Harris评分评估疗效,优38例,良11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6.08%.结论 股骨粗隆骨折闭合复位小切口PFNa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成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曾月东;包杰;苏建成;代宇;迈进;谭平先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马蹄肾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行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33例马蹄肾肾结石患者,计算一期结石清除率、二期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穿刺时间为(15.1±2.0)min,手术时间为(67.7±3.6) min,住院时间为(7.1±1.3)d.术后第5天复查KUB,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1.8% (27/33),二期结石清除率达97.0%(32/33),未出现气胸、大出血及肠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治疗马蹄肾肾结石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建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宫颈癌是世界第三大女性恶性肿瘤,是中国女性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逾47万新发宫颈癌病例,中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数约占世界总发病数的28%.若缺乏适当、有效的筛查方法及预防计划,至2025年,亚洲的宫颈癌发病率将上升40%.以往,宫颈癌筛查是以早期检出宫颈癌为目的,而随着宫颈癌病因及病程的明确,现代宫颈癌筛查已将早期检出高级别癌前病变并进行阻断性治疗作为目标.尽早筛查、及时发现和适当治疗是防治宫颈癌、降低疾病死亡风险的重要手段.
作者:韩钦;郭红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血管内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介入组42例和药物组47例,介入组采用介入手术治疗,药物组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主要责任血管血流改善情况及随访期间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3个月、12个月介入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组未见明显改善(P>0.05).介入组治疗后3个月、12个月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2个月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均低于药物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均无死亡病例,治疗后12个月药物组死亡2例(4.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单纯药物治疗而言,血管内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能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
作者:陈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柳州市自愿无偿献血者与互助献血者群体特征与血液质量,以加强无偿献血者队伍建设与血液安全.方法 通过电脑查询该市捐献全血的无偿献血者和互助献血者各1 534名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自愿无偿献血者比较,互助献血者男性比例(73.53%)显著高于女性(26.47%),以31 ~40岁者多见,且以农民为主(30.77%),自由职业者次之(24.05%),小学与初中文化程度占50.91%(781/1 534),体重56~66 kg者更多见(40.16%),只献血1次者占78.36%(1 202/1 534),并且每次献血以400 mL及300 mL为主者占71.12%(1091/1 534),血液检测结果与自愿无偿献血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柳州市两类不同献血人群在性别、年龄、体重、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与献血量等方面有差异,血液5项检测(ALT、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总体不合格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邹梅馨;李聚林;吴梦娜;苏幸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和常规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 15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病例号分为两组,单数为试验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75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客观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生存质量.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试验组,术后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低于对照组(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高者52例,生活质量一般者16例,评价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高者37例,生活质量一般者25例,评价有效率为8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480,P=0.013).结论 腹腔镜下微创手术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更高.
作者:卢余莉;何利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小切口手术治疗老年阑尾炎的疗效及患者耐受度.方法 64例老年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口阑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结果、手术相关指标,并结合术后随访结果分析两组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切除阑尾,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5.6±5.4) min、术中出血量为(28.7±4.8)mL,术后4 h VAS评分为(1.3±0.8)分、术后恢复时间为(4.6±1.7)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5.4±7.5) min、(57.2±6.3)mL、(3.2±1.1)分、(7.2±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 (2/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 (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手术能有效治疗阑尾炎,且手术风险较低,术后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耐受度.
作者:杨思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患者共26例,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常规鼻窦镜检查,随访时间为12个月.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的鼻塞、嗅觉障碍、鼻分泌物、面部疼痛等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呈现逐次下降的趋势,与术前各个症状评分相比,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术后治愈者随访观察,一次性治愈率达到88.46% (23/26),未治愈者经再次手术后完全治愈,经CT检查无复发情况.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章锦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84例T1~2N0M0期乳腺癌患者于手术时应用亚甲蓝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依据术前患者意愿分替代组和清扫组,替代组如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则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清扫组前哨淋巴结活检后直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统计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准确率、假阴性率等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腋窝复发的发生率.结果 ①检出率为90.4%;清扫组中准确率为96.7%,灵敏度为92.8%,特异性为100%,假阴性率为7.1%,假阳性率为0.②并发症:替代组术后上肢麻木、肿胀、僵硬、肌力减退、腋窝外形改变方面均明显较清扫组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复发情况:随访21.5个月,替代组出现腋窝复发2例,清扫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亚甲蓝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准确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转移状况,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基层医院仍可将其作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安全分期手术.
作者:李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创腰麻在分娩镇痛后转剖宫产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娩镇痛后转剖宫产的7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沿用原有的硬膜外导管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保留原有硬膜外导管,并使用笔尖式腰穿针行腰麻.观察两组产妇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 麻醉前,两组SBP、DB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后5 min,观察组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15min,两组SBP、DB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肌松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1 min、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硬膜外导管行硬膜外麻醉相比,采用笔尖式腰穿针行微创腰麻起效迅速,镇痛和肌松效果满意,母婴安全性高,更适合在分娩镇痛后转剖宫产术中应用.
作者:梁焕强;曾广贤;朱婉瑜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