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分析

冯荣亮;高忠恩;岑庆君;黎海滨

关键词:迷走神经反射, 拔鞘压迫止血, 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处理措施及预防和控制方法.方法 分析200例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患者中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发生35例的相关因素,给予补液及静注阿托品等治疗.结果 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包括年龄、精神紧张、疼痛、血容量不足及过度压迫等;经治疗及处理,患者血压、心率0.5h内正常恢复25例,1h内恢复8例,12 h内恢复2例,全部患者病情均明显改善.结论 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较多,医务人员应进一步提高操作技术,针对患者并发症及发生的异常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减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诊断与内镜治疗进展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是一种新类型大肠肿瘤,因病变形态及发生、发展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与一般的腺瘤不同,癌变率较高,与大肠癌发生密切相关,其发生率并不低,近年来对其研究增多.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就其诊断与内镜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林良兜;卢杰夫;李超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芦荟外敷配合产后康复综合治治疗初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芦荟外敷配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仅治疗初产妇乳房胀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哺乳期单纯乳房胀痛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心理疏导、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按摩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在上述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芦荟外敷治疗.结果 治疗48 h后,两组患者乳房肿胀程度、硬度及乳腺管通畅情况均明显好转,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48 h后总有效率达98.0%,高于对照组的6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芦荟外敷配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能有效减轻乳房胀痛及乳房硬度等症状,为初产妇提供更有效的乳房护理.

    作者:籍春燕;龚嫜;龚桂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尺偏屈腕复位法与牵抖复位法治疗Colle's骨折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尺偏屈腕复位法与牵抖复位法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 Colle's骨折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行尺偏屈腕复位法治疗,对照组行牵抖复位法治疗.结果 两组随访8~12个月(平均10.5月),采用Sarmiento改良评分进行影像学评估,治疗组优良率87.5%,对照组优良率70.0%;按Gar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治疗组优良率85.0%,对照组优良率70.0%,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牵抖复位法治疗Colle's骨折能够获得优良的解剖复位效果,同时亦能获得良好的腕关节功能.

    作者:黄昆;覃植荣;詹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创伤应激研究

    目的 观察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创伤应激表现.方法 将76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前后腋温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elin)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发热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腋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IL-6、TNF-c、CRP、Ghrelin表达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观察组IL-6、TNF-α、CRP、Ghreli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对患者机体应激的影响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在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中有良好的适用性.

    作者:莫海山;胡聪;杨君;操斌;何焯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腹腔内复发的防治作用

    目的 评价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 接受手术切除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温热组及常温组,每组25例.温热组在手术结束后用含氟尿嘧啶(5-FU)0.5 g/L、丝裂霉素(MMC)8 mg/L、奥沙利铂25 mg/L的温热(43℃~45℃)蒸馏水4000 mL在腹腔灌洗1h.常温组灌洗药物与温热组相同,灌洗液温度控制在25℃~30℃,给予腹腔灌洗1h.两组分别于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再次腹腔灌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术中、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应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IL-2、TNF-α水平.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腹腔内复发率及肝转移发生率.结果 与常温组相比,温热组IL-2、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生存率升高12.0%,而腹腔内转移率和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下降12.0%和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可促进免疫指标(IL-2、TNF-α)水平升高,提高抗肿瘤免疫功能,对结直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的治疗或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庞黎明;吴卫;李德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Super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SuperPATH人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行Super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23髋),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 行Super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6.73 cm,手术平均时间(102±11)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74±53)mL,术后24h引流量平均(123 ±41)mL,平均住院时间为5.7d;术后Harri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令人满意,无切口感染、假体脱位、骨折及双下肢长度不等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SuperPATH人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活动快、可快速康复等优点,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胡方煜;赖仁欢;梁木荣;安玉梅;胡田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与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与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每侧置管2次,并有计划地选择穿刺点;对照组采用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4次.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和术后血肿发生情况;置管后1d、2d、3d、5d,于穿刺口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及拔管前导管血、拔管后导管头端细菌培养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和术后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术在患者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术.

    作者:利庆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29膝)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用刨削刀行关节腔清理,刨除增生水肿炎性滑膜;用刮勺轻轻刮除关节软骨面、半月板和交叉韧带表面附着的白色尿酸盐结晶体,同时使用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术后给予降尿酸药物、低嘌呤饮食等综合干预.结果 24例术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口感染,关节肿胀于术后4~7d消失,术后1周出院,2~3周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随访10~ 60个月,平均28.7个月.其中3例于术后1个月、2个月、4个月痛风复发.术前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42.8±3.1)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的(91.7±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滑膜及尿酸盐清理可以有效阻止关节内结构进一步侵蚀性破坏,防止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作者:杨福成;张向敏;张朝阳;刘丁玮;肖仕辉;杨文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06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比较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特点.结果 超声诊断乳腺良性与恶性肿块符合率分别为96.47%和87.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对乳腺肿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76%、80.95%、89.62%;乳腺良恶性肿块在边界、形态、内部回声、纵横比、细点状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血供、PSV及RI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参数存在一定差异,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诊断鉴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在乳腺良恶性诊断鉴别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黄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联合指叩百会穴法在腹腔镜术后腹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联合指叩百会穴法对腹腔镜术后腹胀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4例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运动、按摩等传统方法促进肛门排气,试验组在传统方法基础上采用联合指叩百会穴法促进肛门排气,观察对比两组肛门排气效果及腹胀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在4~ 60 min内肛门排气总有效率为90.32%,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所需时间及腹腔胀气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采用联合指叩百会穴法能促进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肛门有效排气,使腹胀症状明显改善,提高舒适度.

    作者:蒙桂琴;李仁华;蒙湛东;黄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选择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56例,采用DSA引导下经皮穿刺下肢曲张静脉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18条患肢,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显效156条,有效62条,总有效率100.0%.治疗前218条患肢82条属于C1级,136条属于C2级,治疗后CO级172条,C1级46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6例患者出现静脉炎4例(2.56%),局部红肿3例(1.92%),发热1例(0.64%),头痛1例(0.64%),胸闷、咳嗽4例(2.56%),色素沉着5例(3.21%).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采用DSA引导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的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经济负担小、微创化、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钟醒怀;黄黎彦;张自旺;韦彩群;唐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鼻咽癌放疗后重症放射性脑病行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重症放射性脑病行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例重症放射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咽癌放疗后重症放射性脑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慧;许阳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对肝癌术后预防复发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CIK细胞免疫疗法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140例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术后2个月内是否行预防性TACE及CIK治疗分为三组:术后行预防性TACE术联合CIK免疫治疗者57例为联合预防组;术后行预防性TACE术者41例为TACE预防组;仅行支持对症治疗者42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1、2、3年的累积复发率及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联合预防组1、2、3年的累积复发率为39.9%、49.2%和57.3%;TACE预防组1、2、3年的累积复发率为43.5%、68.5%和81.5%;对照组1、2、3年的累积复发率为51.2%、61.3%和68.3%.联合预防组与TACE预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联合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6),单纯TACE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00).肿瘤个数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补充TACE术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是降低患者复发率的有效手段,对于多发肿瘤尤为显著.

    作者:陈示光;余文昌;张孔志;林海澜;周东;叶韵彬;郝明志;陈起忠;胡育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及操作体会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AC的8例患者,在手术室气管插管全麻下行POEM术,其中第1例普通送气送水装置下操作,其余7例由CO2气泵辅助送气;术后给予禁食、补液、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等,必要时给予放置胃管行胃肠减压.结果 8例患者POEM过程顺利,术中平均出血量<5 mL,无严重出血,手术时间150 ~ 300 min,平均(200.88±55.39) min;环形肌切开长度9~11 cm,平均(9.25 ±0.71)cm;住院时间12~24 d,平均(16.63±4.14)d;钛夹数量5~7枚,平均(5.88±0.64)枚.第1例无CO2气泵辅助送气患者术后出现颈部、胸部及腹部皮下气肿征象,1例术后出现颈部皮下气肿,其余6例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短期疗效肯定,手术成功率与术者POEM术掌握程度、处理并发症的能力和经验及操作中CO2气泵的使用密切相关.

    作者:胡芳齐;卢杰夫;彭卓嵛;刘熙荣;王兴丽;孔小菁;秦娟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临床医学生在遗传咨询中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有效的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医患沟通是医患之间不可缺少的交流,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加强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提高医学生对医患沟通的认识,采用以PBL教学法、模拟遗传咨询教学,增加学生临床实践机会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旨在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发生.

    作者:庞丽红;陈军莹;杨文梅;王晨光;徐红;李柳铭;庞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无痛分娩用于临床初产妇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在初产妇中的应用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初产妇根据孕妇意愿并结合临床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分娩,分娩过程中医务人员为产妇及时地提供指导、帮助和鼓励.观察组行无痛分娩,在第2~3腰椎椎间隙部位实施联合麻醉,同时应用分娩镇痛.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0.0% (4/40),镇痛效果优良率为92.5%(37/40),第一产程时间为(9.6±2.2)h;对照组剖官产率为32.5% (13/40),镇痛效果优良率为77.5% (31/40),第一产程时间为(13.6 ±2.4)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初产妇中应用无痛分娩技术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分娩,可推广应用.

    作者:苏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行中鼻甲完全或部分切除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行中鼻甲完全或部分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0例鼻窦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中鼻甲完全或部分切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35例中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随访观察组及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4.3%和28.6%,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治疗鼻窦炎的同时行中鼻甲完全或部分切除,可明显提高鼻内镜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冯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浅谈B超下经腹减胎手术带教技巧

    随着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促排卵药物的使用,多胎妊娠率逐年上升.由此而带来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因此,选择性减胎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关注.经腹减胎手术是孕中期实施减胎术的方式之一,是每一名生殖医生均应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

    作者:袁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镇痛药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为7.94% (5/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40%(16/63);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可靠性,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可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谭彬斯;谢永灿;罗海军;卢天有;李国宝;刘传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上尿路腔内取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策略

    目的 总结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导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镜取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积极地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结果 经过积极的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所有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均治愈出院.结论 尿源性脓毒血症是上尿路腔内取石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预防、诊断及适当的干预可减少其发生率.

    作者:关晓峰;黎承杨;邓耀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