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桂琴;李仁华;蒙湛东;黄霞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方式.方法 脑卒中清醒的神经外科住院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另外的100例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宣教资料和在床旁或护士站进行宣教;观察组增加采用科室医患沟通室的模型、多媒体等进行沟通.结果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率、宣教效果高于对照组(x2=21.96,P <0.05),改良沟通模式后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x2=2.94,P<0.05).结论 采用改良多种方式沟通后,患者满意效率提高,和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率提高.
作者:叶晓花;卢琼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SuperPATH人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行Super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23髋),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 行Super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6.73 cm,手术平均时间(102±11)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74±53)mL,术后24h引流量平均(123 ±41)mL,平均住院时间为5.7d;术后Harri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令人满意,无切口感染、假体脱位、骨折及双下肢长度不等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SuperPATH人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活动快、可快速康复等优点,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胡方煜;赖仁欢;梁木荣;安玉梅;胡田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处理措施及预防和控制方法.方法 分析200例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患者中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发生35例的相关因素,给予补液及静注阿托品等治疗.结果 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包括年龄、精神紧张、疼痛、血容量不足及过度压迫等;经治疗及处理,患者血压、心率0.5h内正常恢复25例,1h内恢复8例,12 h内恢复2例,全部患者病情均明显改善.结论 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较多,医务人员应进一步提高操作技术,针对患者并发症及发生的异常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减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冯荣亮;高忠恩;岑庆君;黎海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06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比较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特点.结果 超声诊断乳腺良性与恶性肿块符合率分别为96.47%和87.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对乳腺肿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76%、80.95%、89.62%;乳腺良恶性肿块在边界、形态、内部回声、纵横比、细点状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血供、PSV及RI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参数存在一定差异,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诊断鉴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在乳腺良恶性诊断鉴别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黄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创型举官器在妇科良性病变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妇科良性病变患者597例,其中子宫肌瘤480例,卵巢内膜样囊肿1 17例.4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282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出术(LM),198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LTH).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术中使用YSZ-1型举宫器,试验组术中使用微创型举宫器.比较两组举宫器安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子宫活动度、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举宫器安装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型举官器成本低廉,安装使用方便,并发症少,在临床上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雯华;王小婕;张秀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超声胃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拟接受超声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低剂量组给予地佐辛25 μg/kg;中剂量组给予地佐辛50 μg/kg;高剂量组给予地佐辛75 μg/kg.记录3组患者麻醉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胃镜置人后1 min(T2)及苏醒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患者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术中呛咳、体动、呼吸抑制和呕吐误吸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T1时点,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的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时点,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两组与低剂量组组的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方面,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1),高剂量组低于中剂量组(P<0.01);三组患者术中呼吸抑制、呕吐误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术中呛咳、体动的发生率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超声胃镜检查,其中地佐辛75 μg/kg术中不良反应少,丙泊酚用量少,是无痛超声胃镜检查中较适合的药物剂量.
作者:陈虹光;周瑞仁;赵丽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有效的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医患沟通是医患之间不可缺少的交流,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加强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提高医学生对医患沟通的认识,采用以PBL教学法、模拟遗传咨询教学,增加学生临床实践机会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旨在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发生.
作者:庞丽红;陈军莹;杨文梅;王晨光;徐红;李柳铭;庞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ook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有引产指征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行Cook官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催产素干预,比较宫颈Bishop评分、引产结局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率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引产失败率和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操作后2h、6h官颈Bisho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操作后12 h官颈Bishop评分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ok宫颈扩张球囊能有效地促宫颈成熟,引产成功率高,提高了阴道分娩率,安全可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促宫颈成熟的方法.
作者:简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消化内镜在消化疾病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对内镜医师进行规范化教学培训是内镜诊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尚缺乏统一的教学培训模式,培训效果良莠不齐.本文结合临床教学实践经验,探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及培训模式开展消化内镜医师的规范化教学培训,提高消化内镜的教学质量.
作者:罗薇;姜海行;覃山羽;宁红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丁苯肽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颈动脉狭窄且伴有脑缺血症状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在支架植入术前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流状态改变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颈动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肽软胶囊可以显著改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胡瑞婷;欧世宁;覃东华;秦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孤立性腹腔干动脉夹层(IDCA)的影像表现及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孤立性腹腔干动脉夹层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6例患者行腹腔干动脉CTA检查均显示主干管腔呈双腔样改变,腔内均可见内膜片,内膜片见大小不等的破口.其中可见腹腔千周围脂肪层模糊3例;夹层累及脾动脉1例,伴脾动脉假性动脉瘤及腹膜后血肿形成;夹层伴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动脉瘤及胰头下方血肿形成1例.6例患者均未见主动脉夹层及腹腔脏器缺血、坏死征象.行介入治疗5例,其中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0%,另外1例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治疗后腹痛消失5例,腹痛明显缓解1例,未见腹腔脏器缺血、坏死的表现,亦无明显腹膜炎体征.随访3~ 10个月复查CTA,支架置人的3例患者腹腔干管腔通畅,假腔血栓化;弹簧圈栓塞的2例患者腹腔干未见明显显示,远端血管通畅;保守治疗的1例患者见腹腔干夹层无明显变化及进展.结论 对于孤立性腹腔干夹层患者,CTA可明确诊断,是首选的检查方法,介入腔内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鹤;李焜;朱勇;董祥军;周国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硬化及门静脉灌注治疗门静脉癌栓(PVTIT)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4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分成两组治疗,观察组21例采用经皮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硬化治疗及门静脉灌注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PVTT患者的生存率及复发率,分析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41例均顺利完成PVTT治疗,发生肝脓肿1例.观察组治疗后6、12、24、36个月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硬化治疗及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PVTT疗效明显,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PVTT的形成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作者:王俊东;刘长珠;李宝金;邝彩虹;李甜甜;张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应用电钩联合超声刀精细解剖胆囊三角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6例胆囊结石患者,均采用电钩联合超声刀精细解剖胆囊三角技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 73例患者顺利完成LC手术.其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联合阑尾切除(LA)6例,2例因Mirizzi综合征粘连严重胆囊三角解剖不清,1例因胆囊坏死,三管结构无法辨别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35~ 96 min,平均49.5 min,术中出血量约6~70 mL,平均19.5 mL.术中未出现胆管损伤.5例需放置橡胶引流管引流.住院时间4~7d,平均4.5d.术后76例患者随访3~9个月,平均7.6个月,均无胆瘘、胆管狭窄、肠粘连及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电钩联合超声刀精细解剖胆囊三角技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准确辨清胆囊区域特别是胆囊三角区域的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管局部解剖关系的前提下切除胆囊,创伤小,可有效预防胆道损伤,安全可行,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价格.
作者:张荣斌;傅得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不同溶栓药物结合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脑出血患者80例分为两组,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后,对照组37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研究组43例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评价两组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观测治疗前后水肿量和血肿量及并发症状况.结果 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方面,两组存在差异(P<0.05),对照组显效17例(45.95%),研究组治愈22例(51.16%);NIHSS评分、血肿量和水肿量变化上,两组治疗前后均存在显著变化(P<0.01),治疗后NIHSS评分和血肿量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量变化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GOS评分为(3.05±0.75),研究组GOS评分为(3.43±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上,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完全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效果、水肿和血肿消除及预后,阿替普酶结合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优于尿激酶,值得推广.
作者:黄赛;姜洪;邓忠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镇痛药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为7.94% (5/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40%(16/63);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可靠性,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可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谭彬斯;谢永灿;罗海军;卢天有;李国宝;刘传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CIK细胞免疫疗法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140例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术后2个月内是否行预防性TACE及CIK治疗分为三组:术后行预防性TACE术联合CIK免疫治疗者57例为联合预防组;术后行预防性TACE术者41例为TACE预防组;仅行支持对症治疗者42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1、2、3年的累积复发率及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联合预防组1、2、3年的累积复发率为39.9%、49.2%和57.3%;TACE预防组1、2、3年的累积复发率为43.5%、68.5%和81.5%;对照组1、2、3年的累积复发率为51.2%、61.3%和68.3%.联合预防组与TACE预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联合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6),单纯TACE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00).肿瘤个数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补充TACE术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是降低患者复发率的有效手段,对于多发肿瘤尤为显著.
作者:陈示光;余文昌;张孔志;林海澜;周东;叶韵彬;郝明志;陈起忠;胡育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测定左室高电压患者血浆脑尿钠肽(BNP)及心脏彩超测量室间隔(IVS)变化,探讨左室高电压的病因及其预后.方法 选取经心电图诊断为左室电压正常者68例为对照组;心电图诊断为左室高电压的患者65例为左室高电压组,根据患者伴发疾病情况将左心室高电压组进一步分为合并高血压组(35例)和正常血压组(30例),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的BNP和IVS数值.结果 对照组BNP和IVS分别为(23.48±7.15) pg/mL和(9.0 ±0.8)mm,左室高电压组BNP和IVS分别为(65.00±9.80) pg/mL和(11.0±0.6)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组BNP和IVS分别为(95.39±22.81) pg/mL和(12.01±0.90) mm,无合并高血压组BNP和IVS分别为(50.11±15.01)pg/mL和(10.23±0.60)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室高电压患者的BNP及IVS较正常者有明显升高,可能影响其预后.
作者:李文启;钟锋;花秀英;胡忠金;陆忠红;黄敏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5例患者中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127例,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11例,中转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LAVH)3例,4例(2.76%)因盆腔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结论 如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证,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适于基层医院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李祖萍;隆亚明;程仁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接受开胸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炎性介质水平的变化.结果 组内,与术后2h相比,两组术后12 h VAS评分均上升,但仅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 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2 h(P <0.05),术后48 h评分低于术后24 h(P <0.05),对照组仅术后24 h、48 h评分低于术后12 h(P <0.05);组间,术后2h、12 h、24 h、48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分别为(149.2±7.4) pg/mL、(1.5 ±0.4) ng/mL,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开胸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可改善术后镇痛效果,减轻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徐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放射科CT增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放射科CT增强检查患者7 2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放射科CT增强检查患者13 078例作为试验组.将两组患者在检查时发生的对比剂渗漏情况进行比较,分别从组中抽取100例患者,对比两组的检查等待时间与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在检查期间发生对比剂渗漏情况以及患者的等待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跟踪回访患者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将品管圈手法融入到放射科CT增强护理质量管理中,可以有效地降低对比剂渗漏的情况,缩短患者检查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梁俊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