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溶栓药物结合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黄赛;姜洪;邓忠勇

关键词: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 尿激酶, 阿替普酶, NIHSS评分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溶栓药物结合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脑出血患者80例分为两组,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后,对照组37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研究组43例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评价两组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观测治疗前后水肿量和血肿量及并发症状况.结果 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方面,两组存在差异(P<0.05),对照组显效17例(45.95%),研究组治愈22例(51.16%);NIHSS评分、血肿量和水肿量变化上,两组治疗前后均存在显著变化(P<0.01),治疗后NIHSS评分和血肿量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量变化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GOS评分为(3.05±0.75),研究组GOS评分为(3.43±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上,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完全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效果、水肿和血肿消除及预后,阿替普酶结合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优于尿激酶,值得推广.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314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诊疗的204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开腹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204例患者中,术中诊断率为96.22%,成功行腹腔镜手术186例,18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15例,感染率7.35%,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16例,感染率14.55%.结论 腹腔镜技术在诊断和治疗急腹症中确诊率高,术后切口感染率低,创伤小,具有较高的诊疗价值.

    作者:谢德金;王小忠;彭云恒;孙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行中鼻甲完全或部分切除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行中鼻甲完全或部分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0例鼻窦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中鼻甲完全或部分切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35例中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随访观察组及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4.3%和28.6%,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治疗鼻窦炎的同时行中鼻甲完全或部分切除,可明显提高鼻内镜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冯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周围性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周围性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102例肺周围性结节病变患者,经胸部CT检查提示肺部周围结节或肿块,进行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心电图、心超等常规术前检查,合格后行胸部CT检查,确定病灶位置,按照特定的位置进针穿刺取样,对标本进行细胞学检查,记录穿刺取样情况、样本细胞学检查结果、并发症情况.结果 102例患者均穿刺取样成功(100.0%),经病理学检查,有88例患者确诊(86.27%),11例患者出现穿刺后并发症(10.78%),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随访无肿瘤沿针道转移现象.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于肺周围性结节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为肺周围性结节病变准确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式.

    作者:刘霞;周宗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加膀胱颈内切开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加膀胱颈内切开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小体积(< 30 mL)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单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37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加膀胱颈内切开(TURP+ TUIBN).结果 20例接受TURP的患者,治疗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21.56±3.64)分,明显高于治疗后的(15.81 ±3.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大尿流率治疗为(8.95±1.54) ml/s,与治疗后的(13.47±1.24)ml/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尿道狭窄6例,2例予以尿道扩张后好转,4例二次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后好转.37例接受TURP+TUIBN的患者,治疗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为(22.35 ±3.21)分,明显高于治疗后的(10.24±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大尿流率为(9.42±1.73) ml/s,与治疗后的(16.32±1.58) ml/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尿道狭窄2例,予以尿道扩张后好转;尿失禁1例,予以加强盆底肌训练后两月恢复正常.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加膀胱颈内切开治疗小前列腺增生疗效较好.

    作者:王凤龙;葛庆生;桑士仿;丁小波;李超;郝云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创伤应激研究

    目的 观察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创伤应激表现.方法 将76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前后腋温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elin)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发热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腋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IL-6、TNF-c、CRP、Ghrelin表达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观察组IL-6、TNF-α、CRP、Ghreli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对患者机体应激的影响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在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中有良好的适用性.

    作者:莫海山;胡聪;杨君;操斌;何焯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微创型举宫器在妇科良性病变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创型举官器在妇科良性病变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妇科良性病变患者597例,其中子宫肌瘤480例,卵巢内膜样囊肿1 17例.4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282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出术(LM),198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LTH).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术中使用YSZ-1型举宫器,试验组术中使用微创型举宫器.比较两组举宫器安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子宫活动度、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举宫器安装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型举官器成本低廉,安装使用方便,并发症少,在临床上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雯华;王小婕;张秀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干预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观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2例,分析其临床上出现的并发症,提出预防和处理对策.结果 122例手术患者中,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胆汁痿1例,皮下气肿2例,恶心、呕吐及肩背部酸痛各4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实施周到、全面的护理服务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有效的控制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治疗效果,对身体恢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潘肖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ook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有效性、安全性探讨

    目的 探讨Cook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有引产指征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行Cook官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催产素干预,比较宫颈Bishop评分、引产结局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率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引产失败率和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操作后2h、6h官颈Bisho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操作后12 h官颈Bishop评分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ok宫颈扩张球囊能有效地促宫颈成熟,引产成功率高,提高了阴道分娩率,安全可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促宫颈成熟的方法.

    作者:简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镇痛药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为7.94% (5/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40%(16/63);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可靠性,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可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谭彬斯;谢永灿;罗海军;卢天有;李国宝;刘传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超声胃镜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超声胃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拟接受超声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低剂量组给予地佐辛25 μg/kg;中剂量组给予地佐辛50 μg/kg;高剂量组给予地佐辛75 μg/kg.记录3组患者麻醉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胃镜置人后1 min(T2)及苏醒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患者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术中呛咳、体动、呼吸抑制和呕吐误吸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T1时点,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的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时点,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两组与低剂量组组的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方面,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1),高剂量组低于中剂量组(P<0.01);三组患者术中呼吸抑制、呕吐误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术中呛咳、体动的发生率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超声胃镜检查,其中地佐辛75 μg/kg术中不良反应少,丙泊酚用量少,是无痛超声胃镜检查中较适合的药物剂量.

    作者:陈虹光;周瑞仁;赵丽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溶栓药物结合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观察不同溶栓药物结合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脑出血患者80例分为两组,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后,对照组37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研究组43例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评价两组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观测治疗前后水肿量和血肿量及并发症状况.结果 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方面,两组存在差异(P<0.05),对照组显效17例(45.95%),研究组治愈22例(51.16%);NIHSS评分、血肿量和水肿量变化上,两组治疗前后均存在显著变化(P<0.01),治疗后NIHSS评分和血肿量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量变化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GOS评分为(3.05±0.75),研究组GOS评分为(3.43±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上,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完全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效果、水肿和血肿消除及预后,阿替普酶结合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优于尿激酶,值得推广.

    作者:黄赛;姜洪;邓忠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绿激光汽化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绿激光汽化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绿激光汽化术的BPH患者为对照组,护士在工作中随机不定时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另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入院,年龄、病程、病情等与对照组患者相匹配且接受绿激光汽化术的BPH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方法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使健康教育更加规范和具体化,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作者:李丽;庞兰;梁伟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丁苯肽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丁苯肽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颈动脉狭窄且伴有脑缺血症状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在支架植入术前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流状态改变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颈动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肽软胶囊可以显著改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胡瑞婷;欧世宁;覃东华;秦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微创组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微创组术后血肿完全消失时间为(7.5 0.3)d,常规组干预后血肿完全消失时间为(22.3 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微创、见效快、恢复迅速的优势,不良发生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彭军;余超;王欢;徐其明;杨柏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改良沟通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健康宣教效果的观察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方式.方法 脑卒中清醒的神经外科住院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另外的100例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宣教资料和在床旁或护士站进行宣教;观察组增加采用科室医患沟通室的模型、多媒体等进行沟通.结果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率、宣教效果高于对照组(x2=21.96,P <0.05),改良沟通模式后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x2=2.94,P<0.05).结论 采用改良多种方式沟通后,患者满意效率提高,和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率提高.

    作者:叶晓花;卢琼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孤立性腹腔干动脉夹层的影像表现及介入治疗(附6例报告)

    目的 探讨孤立性腹腔干动脉夹层(IDCA)的影像表现及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孤立性腹腔干动脉夹层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6例患者行腹腔干动脉CTA检查均显示主干管腔呈双腔样改变,腔内均可见内膜片,内膜片见大小不等的破口.其中可见腹腔千周围脂肪层模糊3例;夹层累及脾动脉1例,伴脾动脉假性动脉瘤及腹膜后血肿形成;夹层伴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动脉瘤及胰头下方血肿形成1例.6例患者均未见主动脉夹层及腹腔脏器缺血、坏死征象.行介入治疗5例,其中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0%,另外1例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治疗后腹痛消失5例,腹痛明显缓解1例,未见腹腔脏器缺血、坏死的表现,亦无明显腹膜炎体征.随访3~ 10个月复查CTA,支架置人的3例患者腹腔干管腔通畅,假腔血栓化;弹簧圈栓塞的2例患者腹腔干未见明显显示,远端血管通畅;保守治疗的1例患者见腹腔干夹层无明显变化及进展.结论 对于孤立性腹腔干夹层患者,CTA可明确诊断,是首选的检查方法,介入腔内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鹤;李焜;朱勇;董祥军;周国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对预防盆腔清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预防盆腔清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36例经腹广泛全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病人为对照组,36例开腹广泛全官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妇科腹部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术后1~3d主诉切口疼痛、腹胀及术后2周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优质护理明显降低盆腔清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郭逸麟;李秀娥;庄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改良成人扁桃体切除手术切口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成人扁桃体切除手术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扁桃体手术患者,将两侧扁桃体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进行扁桃体手术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咽部疼痛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组术中出血量为(26.9 ±5.7)mL明显少于传统组的(28.9±5.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为(25.8±3.5) min明显短于传统组的(28.2±4.3)min;术后咽部疼痛评分少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扁桃体手术改良切口与传统切口相比,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咽部疼痛较轻.

    作者:覃宏康;何中扬;零兴勤;班正锋;彭兖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临床医学生在遗传咨询中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有效的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医患沟通是医患之间不可缺少的交流,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加强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提高医学生对医患沟通的认识,采用以PBL教学法、模拟遗传咨询教学,增加学生临床实践机会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旨在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发生.

    作者:庞丽红;陈军莹;杨文梅;王晨光;徐红;李柳铭;庞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两种粒径微球造孔剂粒径比和质量比对磷酸钙骨水泥孔隙率的影响

    目的 利用两种粒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作为微球工具以不同的粒径比和质量比加入磷酸钙骨水泥(CPC)后观察其对复合物孔隙率的影响.方法 使用50 μm/15 μmPMMA微球、100 μm/50 μm PMMA微球和20 μm/15 μm PMMA微球三种粒径组合方式(微球占复合物的体积比均为50%),每种组合中微球的质量比分别为2∶8、3∶7、4∶6、5∶5、6∶4、7∶3和8∶2,高温煅烧后用密度法计算磷酸钙骨水泥的孔隙率.结果 50 μm/15 μm PMMA微球质量比为2∶8、3:7、4∶6、5∶5、6∶4、7∶3和8∶2时CPC复合物孔隙率分别为(70.9±1.2)%、(70.0±0.6)%、(67.9±0.7)%、(71.2±0.9)%、(68.4±0.8)%、(70.5±0.8)%、(71.2±1.8)%;100 μm/50μmPMMA微球质量比为2∶8、3∶7、4∶6、5∶5、6∶4、7∶3和8∶2时CPC复合物孔隙率分别为(70.9±1.2)%、(71.3±2.6)%、(69.6±2.4)%、(71.1±1.5)%、(68.8±0.9)%、(69.1±1.5)%、(69.9±1.9)%;20 μm/15 μm PMMA微球质量比为2∶8、3∶7、4∶6、5∶5、6∶4、7∶3和8∶2时CPC复合物孔隙率分别为(76.7±2.9)%、(72.7±1.2)%、(70.7±0.7)%、(69.7±1.1)%、(70.8±2.1)%、(72.5±2.5)%、(66.9±1.4)%.结论 在磷酸钙骨水泥中添加相同体积的两种不同粒径微球,孔隙率会随着粒径比和质量比的变化而变化.

    作者:叶财敏;陈娟娟;梁翠薇;吴修团;李文良;谢柳蓉;廖红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