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龙;葛庆生;桑士仿;丁小波;李超;郝云武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放射科CT增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放射科CT增强检查患者7 2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放射科CT增强检查患者13 078例作为试验组.将两组患者在检查时发生的对比剂渗漏情况进行比较,分别从组中抽取100例患者,对比两组的检查等待时间与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在检查期间发生对比剂渗漏情况以及患者的等待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跟踪回访患者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将品管圈手法融入到放射科CT增强护理质量管理中,可以有效地降低对比剂渗漏的情况,缩短患者检查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梁俊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是一种新类型大肠肿瘤,因病变形态及发生、发展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与一般的腺瘤不同,癌变率较高,与大肠癌发生密切相关,其发生率并不低,近年来对其研究增多.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就其诊断与内镜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林良兜;卢杰夫;李超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孤立性腹腔干动脉夹层(IDCA)的影像表现及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孤立性腹腔干动脉夹层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6例患者行腹腔干动脉CTA检查均显示主干管腔呈双腔样改变,腔内均可见内膜片,内膜片见大小不等的破口.其中可见腹腔千周围脂肪层模糊3例;夹层累及脾动脉1例,伴脾动脉假性动脉瘤及腹膜后血肿形成;夹层伴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动脉瘤及胰头下方血肿形成1例.6例患者均未见主动脉夹层及腹腔脏器缺血、坏死征象.行介入治疗5例,其中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0%,另外1例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治疗后腹痛消失5例,腹痛明显缓解1例,未见腹腔脏器缺血、坏死的表现,亦无明显腹膜炎体征.随访3~ 10个月复查CTA,支架置人的3例患者腹腔干管腔通畅,假腔血栓化;弹簧圈栓塞的2例患者腹腔干未见明显显示,远端血管通畅;保守治疗的1例患者见腹腔干夹层无明显变化及进展.结论 对于孤立性腹腔干夹层患者,CTA可明确诊断,是首选的检查方法,介入腔内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鹤;李焜;朱勇;董祥军;周国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改良成人扁桃体切除手术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扁桃体手术患者,将两侧扁桃体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进行扁桃体手术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咽部疼痛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组术中出血量为(26.9 ±5.7)mL明显少于传统组的(28.9±5.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为(25.8±3.5) min明显短于传统组的(28.2±4.3)min;术后咽部疼痛评分少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扁桃体手术改良切口与传统切口相比,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咽部疼痛较轻.
作者:覃宏康;何中扬;零兴勤;班正锋;彭兖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 接受手术切除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温热组及常温组,每组25例.温热组在手术结束后用含氟尿嘧啶(5-FU)0.5 g/L、丝裂霉素(MMC)8 mg/L、奥沙利铂25 mg/L的温热(43℃~45℃)蒸馏水4000 mL在腹腔灌洗1h.常温组灌洗药物与温热组相同,灌洗液温度控制在25℃~30℃,给予腹腔灌洗1h.两组分别于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再次腹腔灌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术中、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应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IL-2、TNF-α水平.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腹腔内复发率及肝转移发生率.结果 与常温组相比,温热组IL-2、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生存率升高12.0%,而腹腔内转移率和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下降12.0%和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可促进免疫指标(IL-2、TNF-α)水平升高,提高抗肿瘤免疫功能,对结直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的治疗或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庞黎明;吴卫;李德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创型举官器在妇科良性病变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妇科良性病变患者597例,其中子宫肌瘤480例,卵巢内膜样囊肿1 17例.4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282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出术(LM),198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LTH).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术中使用YSZ-1型举宫器,试验组术中使用微创型举宫器.比较两组举宫器安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子宫活动度、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举宫器安装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型举官器成本低廉,安装使用方便,并发症少,在临床上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雯华;王小婕;张秀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选择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56例,采用DSA引导下经皮穿刺下肢曲张静脉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18条患肢,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显效156条,有效62条,总有效率100.0%.治疗前218条患肢82条属于C1级,136条属于C2级,治疗后CO级172条,C1级46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6例患者出现静脉炎4例(2.56%),局部红肿3例(1.92%),发热1例(0.64%),头痛1例(0.64%),胸闷、咳嗽4例(2.56%),色素沉着5例(3.21%).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采用DSA引导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的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经济负担小、微创化、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钟醒怀;黄黎彦;张自旺;韦彩群;唐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保证婴儿核素99m 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质量和技术的关键.方法 通过对该院核医学科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763例婴儿核素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图像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保证婴儿核素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质量和技术的关键.结果 保证婴儿核素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质量和技术的关键,包括肝胆动态显像前的准备、显像剂的制备与质量要求、SPECT的质量控制和图像采集、图像的正确分析与处理、技术人员对于质量管理意识的提高等.结论 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严把显像操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减少技术差错,不断提高婴儿肝胆动态显像的质量,才能更好地为诊断医师提供高质量的影像信息.
作者:姚忠强;杨鸿宇;韦琳琳;廖光星;李宁;邓李燕;肖国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预防盆腔清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36例经腹广泛全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病人为对照组,36例开腹广泛全官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妇科腹部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术后1~3d主诉切口疼痛、腹胀及术后2周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优质护理明显降低盆腔清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郭逸麟;李秀娥;庄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联合指叩百会穴法对腹腔镜术后腹胀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4例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运动、按摩等传统方法促进肛门排气,试验组在传统方法基础上采用联合指叩百会穴法促进肛门排气,观察对比两组肛门排气效果及腹胀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在4~ 60 min内肛门排气总有效率为90.32%,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所需时间及腹腔胀气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采用联合指叩百会穴法能促进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肛门有效排气,使腹胀症状明显改善,提高舒适度.
作者:蒙桂琴;李仁华;蒙湛东;黄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的护理教学查房模式在手术室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6名护理实习生分为6组,每组21人,每组分别进行两次护理教学查房,第1次采用传统的查房模式,第2次采用同伴教育护理教学查房模式.将护生对前后两次查房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生对同伴教育模式下的护理教学查房在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创新思维、巩固理论知识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的教学查房.结论 同伴教育模式下的护理教学查房运用于手术室护理教学查房中有助于护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学习兴趣、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及PPT制作能力.
作者:李延;陈云超;施春柳;王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丁苯肽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颈动脉狭窄且伴有脑缺血症状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在支架植入术前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流状态改变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颈动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肽软胶囊可以显著改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胡瑞婷;欧世宁;覃东华;秦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处理措施及预防和控制方法.方法 分析200例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患者中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发生35例的相关因素,给予补液及静注阿托品等治疗.结果 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包括年龄、精神紧张、疼痛、血容量不足及过度压迫等;经治疗及处理,患者血压、心率0.5h内正常恢复25例,1h内恢复8例,12 h内恢复2例,全部患者病情均明显改善.结论 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较多,医务人员应进一步提高操作技术,针对患者并发症及发生的异常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减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冯荣亮;高忠恩;岑庆君;黎海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ook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有引产指征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行Cook官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催产素干预,比较宫颈Bishop评分、引产结局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率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引产失败率和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操作后2h、6h官颈Bisho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操作后12 h官颈Bishop评分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ok宫颈扩张球囊能有效地促宫颈成熟,引产成功率高,提高了阴道分娩率,安全可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促宫颈成熟的方法.
作者:简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微创组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微创组术后血肿完全消失时间为(7.5 0.3)d,常规组干预后血肿完全消失时间为(22.3 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微创、见效快、恢复迅速的优势,不良发生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彭军;余超;王欢;徐其明;杨柏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观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2例,分析其临床上出现的并发症,提出预防和处理对策.结果 122例手术患者中,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胆汁痿1例,皮下气肿2例,恶心、呕吐及肩背部酸痛各4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实施周到、全面的护理服务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有效的控制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治疗效果,对身体恢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潘肖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留置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为确保封管效果,简化封管操作流程,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研制一种操作便捷,封管、留置效果良好的留置针.方法 该留置针的止水单元代替了原有留置针的片式止水夹,止水单元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内并用于容纳延长管的一段延长管通道、梯形轮轴槽以及有齿滑轮,有齿滑轮在其圆周面上有多个齿以及沿其中轴线延伸的轮轴,有齿滑轮的轮轴安装在梯形轮轴槽内并能够沿梯形梯形轮轴槽前后移动.结果 封管操作时,只需将有齿滑轮往梯形轮轴槽细端移动,直至有齿滑轮的齿完全压紧在位于延长管通道内的延长管的截面上,即可达到有效正压封管的目的,此时,压紧在延长管上的齿轮与梯形轮轴槽的齿槽解密衔接,滑轮不会在计划外的情况下往后滑动而影响封管效果.结论 此专利技术达到操作便捷、封管效果良好以及安全的目的.
作者:张丽君;陈细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SuperPATH人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行Super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23髋),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 行Super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6.73 cm,手术平均时间(102±11)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74±53)mL,术后24h引流量平均(123 ±41)mL,平均住院时间为5.7d;术后Harri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令人满意,无切口感染、假体脱位、骨折及双下肢长度不等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SuperPATH人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活动快、可快速康复等优点,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胡方煜;赖仁欢;梁木荣;安玉梅;胡田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的7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床干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7.14% (34/35),并发症发生率为2.86% (1/35),住院时间为(9.3-2.8)d;对照组结石清除率为85.71%(30/35),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7/35),住院时间为(15.5±3.2)d.观察组肾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采用临床干预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智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下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6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神经导航方法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胶质瘤的边界和所影响的功能区的空间关系进行研究,根据影像资料的信息进行肿瘤切除.结果 36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肿瘤在切除手术前,准确获取神经导航影像资料,根据影像资料的信息进行肿瘤切除,其中全部切除25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24例,无改变者8例,病情加重者4例.结论 神经导航技术应用于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手术,能提高肿瘤和脑功能区定位的准确性,提高功能区胶质瘤的全切率,从而改善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李永生;田飞;杨少锋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