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电切在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

刘华

关键词:瘢痕妊娠, MTX, 宫腔镜
摘要:目的 研究子宫瘢痕妊娠处注射甲氨蝶呤(MTX)联合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住院治疗患者44例,其中A组(24例)进行子宫瘢痕妊娠处注射MTX联合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B组(20例)采用单纯宫腔镜电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住院时间及β-HCG的变化情况,随访其预后,并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明显减少,术后阴道流血时间、β-HCG恢复时间、术后月经来潮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随访痊愈时间均较B组缩短(P<0.05).A组治疗后妊娠包块明显缩小(t =3.96,P <0.05),且A组治疗后妊娠包块较B组缩小明显(P<0.01),其周围血流信号明显减少;A、B组治疗后7 dβ-HCG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A组降低较B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宫腔镜下均可见到子宫前壁下段瘢痕处有灰黄色陈旧绒毛样组织,混油陈旧凝血块,质硬,与宫壁黏附较紧,病检显示均为变性坏死的绒毛组织.A组总有效率83.3% (20/24),较B组55%(11/20)明显升高(P<0.05).结论 子宫瘢痕妊娠处注射MTX联合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瘢痕妊娠,较单一宫腔镜电切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明显.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数字化全景口腔曲面摄影在口腔颌面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数字化全景曲面断层摄影在口腔颌面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00例经Cranex D数字全景系统检查的口腔颌面疾病患者的成像方法与曝光条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对口腔全景曲面摄影胶片进行评级,其中优片255例,优片率为85%;良片43例,良片率为14.3%;合格片2例,合格片率为0.7%,无差片(没有废片),一次曝光成功率达100%.结论 数字化全景曲面断层摄影一次曝光即可全景显像,不仅成像速度快、所含影像范围广,且优片率高,曝光剂量低,具有高对比度、高分辨率以及低辐射特征,符合现代数字化诊疗趋向微创低辐射的检查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张建军;张进;何长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CSP)是指受精卵、滋养叶细胞种植于剖宫产(CS)后子宫瘢痕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同时是剖宫产术后一种罕见而危险的远期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比例的增加,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随着妊娠进展可能导致阴道大出血或子宫破裂而切除子宫,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故子宫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恰当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在该病中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陈静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正骨推拿与小针刀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症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正骨推拿与小针刀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症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门诊确诊的47例颈性眩晕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骨推拿手法与小针刀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有无眩晕症状,颈枕部有无不适和明显压痛来判断其疗效.结果 47例颈性眩晕症患者经过治疗后,20例患者疗效为优,占42.5%;17例为良,占36.2%;疗效一般7例,占14.9%;无效者3例,占6.4%,总有效率为93.6%.所有患者经过随访发现无1例出现并发症,均预后良好.结论 正骨推拿与小针刀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症是安全、合理、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启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微创神经外科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将95例行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在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方式进行,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神经系统的功能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微创神经外科的手术中,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正常神经组织的损伤,降低患者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同时对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有效的控制,手术更加安全,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覃家敏;吴雪松;潘荣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T增强扫描中发生碘海醇渗漏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渗漏后的处理办法及护理.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多排螺旋CT,注射器选用西门子公司高压注射器增强,碘海醇给药量按1.5 ~2.0 ml/kg计,注射速率2.5~4.0 ml/s,时间为25~40 s,重点观察碘过敏反应的症状、体征等.结果 816例患者中发生外渗11例(1.3%),其中中等程度渗出8例,重度渗出3例,经过积极对症处理,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增强扫描中预防碘海醇外渗要在注射前做好预防措施,一旦渗漏要积极快速地进行有效处理,减少造影剂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樊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索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冠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19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变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发现护理问题,对其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1例术后死亡,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28.3 h,ICU监护2.7d,住院时间平均14.6 d,其余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无一例死亡,心功能均维持在Ⅰ~Ⅱ级.结论 完善的护理措施,必要的护理指导,有效的术后随访,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达到较好的远期预后.

    作者:李细森;郑宝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神经导航下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占卒中病人的10% ~ 15%,但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却居高不下,1年的生存率只有38%,在我国其比率更高.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和HICH发病的年轻化,如何降低HICH的发病率,减少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已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1,2].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十二项关于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用于比较HICH的内科保守和外科手术治疗,但在理论上并未形成何者更优的共识[3~5].

    作者:刘卫东;孙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分体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分体铸造桩核烤瓷冠在修复后牙残根残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后牙残根残冠修复治疗患者7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行分体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对照组行成品桩核烤瓷冠修复,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治疗情况.结果 随访第12个月时,观察组35例中有34例修复成功,成功率为97.14%,1例失败,失败率为2.86%.对照组35例中有30例修复成功,成功率为85.71%,5例失败,失败率为14.2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体铸造桩核烤瓷冠行后牙残根残冠修复,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莫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计算机导航系统在脊柱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系统在脊柱内固定术中应用时手术室护士的护理配合.方法 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进行脊柱内固定术共93例,植入椎弓根螺钉462枚,对手术前后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置钉准确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结果 术后经X射线摄片证实,置钉准确451枚,准确率达97.7%;手术室护士术中与手术者配合默契,手术医生满意率提高.结论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障.

    作者:骆如香;陈云超;苏庆娇;温秀芬;徐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镍钛聚髌器及AO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移位髌骨骨折

    目的 比较镍钛聚髌器与AO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移位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移位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AO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实验组给予镍钛聚髌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末次侧膝关节疼痛及切口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1%,膝关节活动优良率为90.5%,膝关节面复位优良率为92.7%;对照组在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3.3%,在膝关节活动优良率为85.7%,膝关节面复位优良率为8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镍钛聚髌器治疗移位髌骨骨折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术后恢复较好.

    作者:杨其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电切在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子宫瘢痕妊娠处注射甲氨蝶呤(MTX)联合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住院治疗患者44例,其中A组(24例)进行子宫瘢痕妊娠处注射MTX联合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B组(20例)采用单纯宫腔镜电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住院时间及β-HCG的变化情况,随访其预后,并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明显减少,术后阴道流血时间、β-HCG恢复时间、术后月经来潮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随访痊愈时间均较B组缩短(P<0.05).A组治疗后妊娠包块明显缩小(t =3.96,P <0.05),且A组治疗后妊娠包块较B组缩小明显(P<0.01),其周围血流信号明显减少;A、B组治疗后7 dβ-HCG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A组降低较B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宫腔镜下均可见到子宫前壁下段瘢痕处有灰黄色陈旧绒毛样组织,混油陈旧凝血块,质硬,与宫壁黏附较紧,病检显示均为变性坏死的绒毛组织.A组总有效率83.3% (20/24),较B组55%(11/20)明显升高(P<0.05).结论 子宫瘢痕妊娠处注射MTX联合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瘢痕妊娠,较单一宫腔镜电切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明显.

    作者:刘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阑尾炎的腹腔镜本科实习教学实践

    目的 比较腹腔镜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在普通外科本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两组入学考试成绩、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差异的本科学生,分为腹腔镜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各25人,对比两组之间的理论考试及问卷调查情况.结果 参与腹腔镜教学法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及对教学的满意度、学习兴趣各方面均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 腹腔镜技术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方法教学,应提高腹腔镜外科技术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

    作者:雷宇;蔡小勇;黄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经单侧椎弓根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4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23例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另24例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一周、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疼痛程度(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在患者术前、术后一周内及随访期间拍摄伤椎正侧位片或CT,了解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的变化.结果 单侧椎弓根入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双侧组,住院时间两者并无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较术前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功能及椎体高度、后凸畸形均得到恢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单侧椎弓根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但单侧椎弓根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放射线投照次数少的优势.

    作者:莫忠贵;郑亚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5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患者,采用二种手术止血方式,分别为改良式B-Lynch缝合术(B-Lynch组,20例)和宫腔内水囊纱布垫压迫止血法(对照组,15例)进行对比,记录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24h总出血量、宫腔粘连、子宫缺血坏死、产褥病率.结果 B-Lynch组平均手术时间(56.4±7.6) min,术中及24h总出血量(302.3±25.5)mL、(398.2±23.4) mL;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86.4±9.3) mL及术中、24h总出血量分别为(507.9±29.6)mL、(503.8±3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宫腔黏连(13.3%)、产褥病率(20.0%)显著高于B-Lynch组的0.0%、5.0%(P<0.05),两组比较子宫缺血坏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比宫腔内水囊纱布垫压迫止血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及术后至24h出血量、宫腔黏连、产褥病率少.结论 对剖宫产术中出血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操作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能够有效止血,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无需再次手术,临床效果好.

    作者:曾小燕;宋秀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84例腹腔镜下子宫后壁大肌瘤剥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后壁子宫大肌瘤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腹腔镜下后壁大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手术过程,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为(70.6±40.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0.6±42.5) mL,术后排气时间(24.00±6.58)h,术后住院时间(3.80±1.23)d,术后腹部伤口均愈合良好,其中4例因术野暴露不清,中转开腹,余均能在镜下手术完成,且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只要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肌瘤大小不是腹腔镜手术绝对禁忌证.

    作者:阮和云;甘精华;农文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B-Lynch缝合术及宫腔纱布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比B-Lynch缝合术和纱布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74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病率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64.41 ±4.75) min,术中出血量为(825.15±132.48)mL,产后病2例,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7.80%,对照组有效率为78.79%,两组产妇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2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Lynch缝合术操作简便,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有利于产妇术后的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两种麻醉方式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全身麻醉(GA)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PCN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和全身麻醉(GA)组各50例,连续监测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于手术前(T0)、截石位10 min(T1)、俯卧位10min(T2)记录各组数据.结果 截石位下,手术开始直至改俯卧位前,两组患者循环、呼吸无明显变化.在俯卧位后,CSEA组的血压和心率较手术前均有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A组的变化不大.结论 一般情况好、手术准备充分的患者,首选腰硬联合麻醉(CSEA)作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的麻醉方式.预计手术时间长,患者呼吸、循环差或老年人,则选择全麻,其效果确切、循环干扰小,更显得安全可靠.

    作者:吴先华;吴志伟;高满意;黄燕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管重建术对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血管重建术对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研究作用机制.方法 将颈动脉严重狭窄的107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血管重建)54例和对照组(药物治疗)53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搭火柴测验(Stick Test)对患者手术不同时期的认知能力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手术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MoCA总分、Stick Test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oCA总分、Stick Test评分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周MoCA总分、延迟回忆、注意力、Stick Test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MoCA总分、延迟回忆、注意力、Stick Test评分等方面评分上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会造成认知功能降低,血管重建术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永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可视系统在早孕微管人流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可视人流系统在早孕微管人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早孕计划流产的孕妇4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是在超声可视人流系统引导下用微管行人工流产术(超导微管术),对照组则按传统方法用金属棒行人工流产术(传统人流术),观察两组扩宫情况、术时疼痛程度、术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2组均在术后2周、1个月复查.结果 观察组扩宫率、疼痛程度、术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导微管术具有直观性,无需或极少扩宫,术时无痛或微痛,术程时间短,流产效果完全,术中出血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人工流产术.

    作者:罗蔼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普外急腹症中应用腹腔镜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普外科急腹症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6例急腹症患者按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并发症、止痛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止痛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外急腹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止痛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作者:蒙海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