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态血糖监测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梁慧;张萍;蓝海云;刘明

关键词:糖尿病, 2型, 皮下输注胰岛素,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摘要:目的 观察动态血糖监测(CGM)下应用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CGM联合CSII组(简称“双C”组),B组为常规强化应用胰岛素(CSII组),C组每天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组),比较治疗3d的日内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记录治疗2周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IS)、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情况.结果 3组患者经治疗3d后的MBG以A组、B组较C组下降更明显(P<0.01),A组的MAGE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1).Homa-IR、CRP以A组、B组较C组下降更明显(P<0.01或P<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FIns、FCP、Homa-IS以A组、B组较C组升高更明显(P<0.01),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及所需胰岛素用量比较C组>B组>A组(P<0.01或P<0.05).A组在动态血糖监测时间段低血糖事件发生43次,无症状性低血糖37次,B组低血糖事件发生11次,C组低血糖事件发生14次.结论 CGMS监测CSII治疗T2DM的治疗达标时间更短,血糖波动更少,血糖达标时所需胰岛素量更少,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和CRP的降低明显优于MSII,且容易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较MSII疗效、安全性更好.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加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微波加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波加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微波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膝关节HSS量表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其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及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治疗组的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加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能明显减轻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活动功能.

    作者:肖展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玻璃体切除治疗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的围手术期护理

    感染性眼内炎是眼外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眼内炎时,炎症会快速对眼内组织结构及视功能造成严重破坏,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视功能丧失甚至眼球萎缩[1].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治疗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15例(眼),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钟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经皮肾镜Ⅰ期治疗结石合并脓肾的护理观察

    脓肾又名肾积脓,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肾化脓性感染,以上尿路结石引起梗阻、继发感染为常见,肾组织广泛性破坏,致使全肾形成一脓囊而功能丧失,严重者需行脓肾切除[1].以往对结石合并肾积脓的治疗多是先行肾穿刺造瘘引流,待症状改善后再行手术取石,主要是为了预防脓肿扩散导致败血症.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术后出现败血症的报道[2].随着微创手术发展以及高效碎石技术的不断改进,使经皮肾镜Ⅰ期治疗结石合并脓肾成为可能.我科从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36例结石合并脓肾的患者,采用经皮肾镜Ⅰ期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燕芳;王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微创右胸小切口不阻断腔静脉心脏跳动下二尖瓣置换术中的护理配合

    传统的二尖瓣置换手术通常采用胸部正中切口,锯开胸骨.随着二尖瓣手术技术的成熟,追求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减少医疗费用等微创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从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采用右胸小切口不阻断升主动脉和腔静脉在心脏跳动下完成二尖瓣置换手术11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顾超琼;温昭科;邓福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5例,比较B超和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无异常子宫出血,复发率为0.8% (1/12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70.4% (88/125),宫腔镜的诊断符合率为94.4%(11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符合率高,出血少,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周雪勤;林秋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经导管灌注综合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及DSA、MRI评价

    目的 探讨经导管灌注综合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39髋)成人早期NFHA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至患髋股骨头旋股内外动脉,灌注罂粟碱30 mg、尿激酶20~40万单位及低分子右旋糖酐60 ~80 mL,结合洛伐他汀、肠溶阿司匹林、丹参注射液及钙尔奇D等药物综合治疗.术后1周及1个月以同样的条件再次对患髋进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并行药物灌注治疗.并避免负重3个月,同时加强功能锻炼.结果 DSA检查见动脉主干闭塞5髋中,3髋再通;动脉分支闭塞9髋中,6髋再通;毛细血管闭塞6髋中,5髋股骨头内充盈缺损面积明显减小;静脉淤滞3髋,3髋血液回流加速;混合型16髋中,14髋血供明显改善.MRI检查见髋关节积液吸收好转23例,坏死骨基本吸收2例、部分吸收12例、新骨形成4例,无1例进展.术后随访3 ~41个月,失访7例,术后疼痛缓解占95.8% (23/24),疼痛消失占50.4%(13/24),髋关节屈伸、外旋、内旋、外展、内收活动度改善占96.5% (23/24),运动能自如行走者占61.2% (15/24),步行距离延长者占94.6% (18/24).本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发生2例血管痉挛,未发生夹层、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灌注综合治疗成人早期ANFH创伤小、并发症低,能有效地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DSA、MRI可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非常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惠本军;陈东民;朱蒙蒙;牛磊;杨春;蔡明诚;凌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研究

    东方民族普遍认为,女性的椭圆形脸是美丽、温柔和妩媚的象征.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呈现凹陷、萎缩、消瘦、皱纹形成、皮肤松弛等一系列面容老化,主要原因是人体面部脂肪组织量的不断下降或深层软组织结构松弛下垂,肌肉及其附着区结构进行性萎缩.要想重返青春,关键是要恢复面部体积.应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面部达到丰满塑形效果,移植后形态和质感与周围组织一致,受区手感自然,皱纹得到明显改善,年轻化得到平衡,是面部嫩肤术治疗领域的趋势.现就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面部美容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陈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膝关节镜下采用两种自体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在膝关节的韧带损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伤后不能自愈,若不及时进行修复,将会产生明显的关节不稳,继发半月板和关节软骨的损伤退变,导致膝关节骨关节炎,从而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1].以往开放手术重建前交叉韧带已经基本被关节镜手术取代,膝关节镜下行重建前交叉韧带可完全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疗效满意[2].目前采用的自体重建材料主要有中1/3髌韧带、双股半腱肌腱半膜肌腱两种,对两者的疗效说法不一.本文分别采用两种移植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比较分析两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辉贤;磨惠君;甘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预处理对老年人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及术后复苏的影响

    目的 观察预处理地塞米松对老年人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及术后复苏的影响.方法 采用抽签法对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分为地塞米松预处理组(实验M组)和未用地塞米松预处理组(对照N组),ASA I~Ⅱ级.两组分别在麻醉前30 min(T0)、气腹即刻(T1)、气腹后1 h(T2)、放气腹时(T3)、术毕后2 h(T4)以及术后1 d(T5)5个时点采静脉血3mL,测定皮质醇浓度,并同时观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术中、术后复苏时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做对比,观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M组在T1、T2、T3三个时点检测皮质醇浓度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组组内T1 、T2、T3、T44个时点检测皮质醇浓度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组组内T1、T2、T3 3个时点检测皮质醇浓度与T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与N组在T1、T2、T3、T44个时点监测MAP比较(P<0.05)以及N组在T1、T2、T3、T44个时点监测MAP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组术后副反应及不良事件为寒战、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肤瘙痒,与N组比较M组明显好于N组(P<0.05),M组术中过敏发生情况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塞米松预处理能保持老年人对腹腔镜手术引起的保护性应激反应,可维持老年患者术中生命征稳定,以及减少术中术后复苏时副反应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龚拯;李雷;栗俊;马利;梁宁;唐莹;刘小青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病例20例共26指进行分析.对指端缺损重建感觉的成功率与患者的年龄、瓣膜大小、神经嫁接、损伤水平、受伤类型、指位等6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相关因素中,年龄、瓣膜大小、神经嫁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水平、受伤类型、指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显示,年龄、瓣膜大小、神经嫁接为影响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影响因素中,年龄、瓣膜大小、神经嫁接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卢忠存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DHS、LCP与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比较使用动力髋部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5例使用DHS、27例使用LCP和24例使用PFNA小切口微创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组术后疗效.结果 76例获得随访,随访8 ~36个月,平均随访18.8个月.LCP组和PFNA组在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和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方面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方面PFNA组优于DHS组、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DHS、LCP和PFNA内固定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LCP和PFNA的临床疗效优于DHS.

    作者:覃小武;韦东;李林峰;蒙向铖;张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腹腔镜下行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60例,ASA Ⅰ~Ⅱ级,按随机方式分为A组(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和B组(全麻插管组),每组30例,观察气腹效果、术后清醒时间,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苏醒时间(min)A组短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腹后HR、MAP、PetCO2比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作者:黄景贤;何二宁;甘伟耀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的观察研究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在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激反应.方法 开腹行直、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高血压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BIS监测下以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指导,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诱导;Ⅱ组仅以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指导恒速推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诱导.记录入室静卧10 min(T0)、意识消失时(T1)、气管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1 min(T3)、3min(T4)、5min(T5)的HR、SBP、DBP;并测定上述时点血糖(Glu)及血浆皮质醇(Cor)浓度变化.结果 T1、T2时两组HR、SBP、DBP明显低于T0时(P <0.05);T3、T4时Ⅰ组SBP、DBP明显低于Ⅱ组,HRⅡ组明显快于Ⅰ组(P<0.05);T2时两组Cor浓度明显低于T0时(P<0.05),T3、T4时Ⅱ组Cor浓度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 BIS监测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TCI应用于开腹行直、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能较好地控制麻醉深度,降低插管应激反应,维持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作者:刘小青;马利;黄中华;胡彦艳;包延丽;梁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

    股骨头坏死也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主要发病原因为股骨头局部血管的堵塞而导致骨细胞坏死、缺血,甚至出现股骨头塌陷、骨小梁断裂等现象.股骨头坏死现已逐渐变成一种常见的、多发的骨科疾病,这主要是源于激素在临床上的推广与应用[2].现对我院收治的12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韦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5例临床体会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常见的急腹症.阑尾炎的传统治疗是开腹阑尾切除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目前大部分阑尾切除术可以通过腹腔镜完成,阑尾炎腹腔镜切除术也经历了四孔法、三孔法、二孔法、经脐单孔法等术式的演变[1].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经脐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庞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胸腔注入尿激酶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复杂性胸腔积液

    目的 观察胸腔注入尿激酶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复杂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 选取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困难、单纯胸腔闭式引流不畅的复杂性胸腔积液病人32例,予胸腔注射尿激酶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32例,经胸腔注入尿激酶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显效29例,有效3例,无效0例.结论 尿激酶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复杂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胸腔积液的引流效果,减轻患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轻胸膜肥厚程度,降低纤维板形成的几率.

    作者:禹德富;李畅波;张春;黄国武;杨钧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对患儿外周血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手术前后患儿外周血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的变化.方法 将56例腹股沟斜疝的患儿随机分为腹腔镜组(L组)与传统手术组(T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前1d、术后8h、24h、48 h外周血CRP值.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8hCRP均明显高于术前,并且传统手术组高于腹腔镜组;术后24h,腹腔镜组已经下降,而传统手术组仍然高于术前;术后48 h,两组血清CRP回落接近术前水平.结论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引起CRP的变化较小,故对患儿机体的创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杨桦;吴鸿根;吴东波;邓洪强;黄红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腹腔镜辅助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分析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分流术)是被广泛采用的有效手术方式.传统V-P分流术需要开腹,手术切口长,术后腹部粘连、腹腔管梗阻等并发症较多见.腹腔镜手术微创、并发症少,易为患者及术者接受.我们于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共开展了4例腹腔镜辅助下脑积水V-P分流术,现复习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覃家德;余居殿;李锋;霍永强;庞叶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食源性食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低剂量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食源性食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25例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低剂量MSCT轴扫及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在食源性食管异物诊疗中的价值.结果 经食管镜或手术证实的25例患者的食管异物为鸡鸭骨、鱼骨;7例钡棉透视、5例食管镜检阴性;低剂量MSCT轴扫加三维重建均清楚显示异物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异物与食道及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 低剂量MSCT轴扫加三维重建成像异物检出率高,可清楚地评价异物形态、位置、食管损伤程度、异物与食道及周围结构的关系、有无并发症等,同时可大限度地减少患者辐射剂量,在食源性食管异物诊疗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贺长斌;李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连续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连续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全麻插管组(A组)和连续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40例,观察不同麻醉方法下小儿在切皮前、切皮时、气腹时、气腹后20 min、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同时记录患儿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入PACU滞留的时间.结果 与切皮前相比,切皮时、气腹时、气腹后20 min的MAP和HR波动幅度A组较B组大(P<0.05),术后A组较B组在PACU滞留的时间长,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术后躁动发生明显增加(P<0.05).结论 连续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麻醉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而平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

    作者:陈淼岚;周瑞仁;唐小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