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在严重肝外伤救治中的临床价值

林荣繁

关键词:严重肝损伤, 损伤控制性手术,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研究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在救治严重肝外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重度肝外伤患者60例,其中30例行控制性手术,设为A组;另外30例行传统规则性肝脏损伤手术,设为B组.观察两组病人术后ICU监测指标:pH值、体温、PT、APTT及术后ARDS、MODS、DIC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两组术后pH值、体温、PT、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ARDS B组(6例)多于A组(1例);MODS B组(15例)多于A组(1例);DIC B组(15例)多于A组(1例);B组死亡(19例)多于A组(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实施损伤控制性肝脏手术能有效救治重度肝外伤患者的生命,大大降低死亡率.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探讨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佳术式.方法 选择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78例,分为腔镜组和传统组,腔镜组(48例)采取乳晕入路腔镜治疗;传统组(30例)采取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一般情况及治疗4周后的临床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治疗4周后切口继发性感染、颈部感觉异常、吞咽不适、颈部外观满意例数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P<0.01),腔镜组优于传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腔镜组多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相比,腔镜下手术治疗具有优势,应严格手术适应证范围,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何仕青;伍宏章;袁超杰;甄杰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应用健康教育处方预防双J管移位的效果探讨

    双J管又名猪尾巴管,表面光滑、多孔、内径大,主要有内引流和内支架的作用,广泛应用于肾盂、输尿管开放性手术和泌尿外科腔内手术中…[1],多在放置1~6个月后拔除或更换[2],在医院观察1周左右即可出院,之后再按医师的嘱咐回院拔除.患者放置双J管期间过多活动可引起双J管向下滑入膀胱或向上回缩到输尿管内[3口],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带管期间活动度及管道移位处理办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我科利用健康教育处方对留置双J管患者进行预防管道移位的宣教,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燕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创建下肢重建外科的微创医学理念

    人类与猿猴类动物的根本区别是直立行走,其他如语言、智慧、情感等都是在双下肢直立行走的基础上产生的.股骨头坏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马蹄内翻足、(足母)外翻、平足症等许多下肢疾病乃是人类所独有.左右腿交替迈步行走,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上发育成熟的成年人由于腿的长短、粗细、比例不一、腰椎与臀部结构的细微差异,生存环境、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其他物种的独特行走方式.下肢的解剖部位从骨盆到足趾,行走、跑跳运动涉及全身每一块肌肉、血管、神经、淋巴、关节与相应部位的皮肤,因此下肢是复合组织,行走跑跳是全身运动.

    作者:秦泗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肱骨近端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包括Neer两部分及三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肱骨近端两部分和三部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通过肩关节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并应用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SST问卷评估以及VA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共有12例患者获得随访,1例因内科基础病死亡.随访短18个月,长23个月,平均14个月,骨痂生长在术后6~12周出现.患者均未出现肱骨头坏死.但有3例三部分骨折患者出现大结节骨折块移位约0.5 cm.术后患肩活动度好,疼痛VAS评分平均为(1.95 ±0.55).9例患者肩关节功能评估为优良.结论 肱骨近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和三部分骨折可以达到微创治疗目的,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袁明武;张晓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疗进展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是指不合并主动脉夹层,而单独出现的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夹层.SISMAD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血管疾病,发病率低,国内外报道病例较少.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提高,报道明显增多,现复习相关文献,对SISMAD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左江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DSA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域反复发作的触电样短暂且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1].该病治疗方法很多,其中射频热凝术是操作相对简单、效果比较确切、风险相对较小的一种治疗方法[2].我院康复疼痛科2009年以来在数字减影技术(DSA)介导下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兰;曹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信息化技术在抗菌药物合理化应用中的作用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品.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1].而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严重的国家之一.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表明,全国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其中外科患者比例高达97%.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抗菌药物在医院的使用率不超过30%,而美英发达国家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2%~25%[2].卫生部从2003年至今下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12个关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文件,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特别是2012年8月1日施行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被称为史上严厉的抗菌药物管理法规.信息化技术在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使抗菌药物监管和应用水平明显提升.现就国内外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监测管理的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庞才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儿输尿管镜治疗成人输尿管下段结石不留置双J管的探讨

    目的 总结小儿输尿管镜治疗简单成人输尿管下段结石不留置双J管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60例成人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用狼牌WOLF、工作直径4.5/6.5Fr的小儿输尿管镜行输尿管下段气压弹道碎石术,A组32例不放置双J管,B组28例均放置F7双J管,两组术后5d内均静脉滴注间苯三酚,口服尿石通及双氯芬酸钠片.结果 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术后2周活动时腰腹痛、血尿发生率、尿急尿痛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周后输尿管无石率两组均为100%.结论 小儿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简单成人输尿管下段结石,可不留置双J管,而且术后恢复快,不影响工作及学习,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邱光进;冯振华;黄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微创右胸小切口不阻断腔静脉心脏跳动下二尖瓣置换术中的护理配合

    传统的二尖瓣置换手术通常采用胸部正中切口,锯开胸骨.随着二尖瓣手术技术的成熟,追求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减少医疗费用等微创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从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采用右胸小切口不阻断升主动脉和腔静脉在心脏跳动下完成二尖瓣置换手术11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顾超琼;温昭科;邓福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胃镜下经软性异物防护套取锐性异物的配合体会

    内镜是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处理方法,软性异物防护套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协助胃镜下行上消化道异物取出的附件,在锐性异物取出过程中能有效保护食管[1],目前尚未推广应用.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成功应用12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小16岁,大75岁;异物嵌顿的位置见表1.

    作者:韦荣芬;于冰;李信;吴长亮;梁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妇科卵巢肿瘤腹腔镜手术的研究进展

    妇科卵巢肿瘤治疗一直以手术为主,传统的方法有良性卵巢肿瘤经腹卵巢囊肿剥除术、附件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及双附件切除术,恶性卵巢肿瘤行开腹手术分期和进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传统开腹手术切口大、出血多、住院时间长、恢复慢.近20年来,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妇科良性卵巢肿瘤的治疗,许多学者对腹腔镜下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分期、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也进行了临床研究,证明应用腹腔镜手术行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能达到开腹手术的效果[1,2],并显示出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吴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微创抽吸法除腋臭100例临床分析

    腋臭的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各种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及微波治疗等物理治疗,但其复发率高,不能根治,重度腋臭病人仍需手术治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美容意识的提高,腋臭病人多选择较小瘢痕的微创手术治疗[1].我科采用微创抽吸法治疗腋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应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病例20例共26指进行分析.对指端缺损重建感觉的成功率与患者的年龄、瓣膜大小、神经嫁接、损伤水平、受伤类型、指位等6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相关因素中,年龄、瓣膜大小、神经嫁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水平、受伤类型、指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显示,年龄、瓣膜大小、神经嫁接为影响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影响因素中,年龄、瓣膜大小、神经嫁接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卢忠存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腹腔镜下行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60例,ASA Ⅰ~Ⅱ级,按随机方式分为A组(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和B组(全麻插管组),每组30例,观察气腹效果、术后清醒时间,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苏醒时间(min)A组短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腹后HR、MAP、PetCO2比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作者:黄景贤;何二宁;甘伟耀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持续微泵滴入气道湿化液对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研究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和停止使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的肺部炎症,这是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可直接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治疗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院内感染病死率增高.我们对部分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持续微泵滴人气道湿化液,明显地降低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报告如下.

    作者:黄源雄;罗小珍;黄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检查及治疗输卵管间质部梗阻性不孕症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在诊治输卵管间质部梗阻性不孕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SG)诊断为输卵管间质部梗阻的不孕症患者60例,共120条输卵管,宫腔镜检查后在腹腔镜直视下经宫腔镜行输卵管插管,注入美蓝液,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若为梗阻,则通过加压推注或插人金属导丝疏通输卵管.结果 HSG诊断输卵管间质部梗阻假阳性率为51.7%(62/120),治疗后再通率为65.5% (38/58),同时发现有子宫内膜息肉6例,宫腔粘连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盆腔粘连17例.结论 虽然疏通输卵管间质部梗阻的成功率低,但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林秀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内镜下套扎-硬化序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套扎-硬化序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对7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非同步套扎-硬化序贯治疗,随访2年以上.结果 72例经治疗后,急诊止血率达97.2% (70/72),近期再出血率为1.4% (1/72),曲张静脉消失率达100% (72/72).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套扎治疗后8.3% (6/72)有轻度胸闷、胸痛;硬化治疗后有20.8% (15/72)出现不同程度胸闷、胸痛,有11.1% (8/72)出现发热.所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均能短期内消失.随访2年,曲张静脉复发率为13.9% (10/72),63.9% (46/72)有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远期再出血率为11.1% (8/72),有1.4%(1/72)出现食管狭窄.死亡率为11.1% (8/72),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者.结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硬化序贯治疗具有急诊止血率高、曲张静脉消失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早期及远期疗效较好.

    作者:陆兆炯;刘福建;贾秋红;关航;石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明胶海绵预防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术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研究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明胶海绵预防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术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疗效.方法 将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22例随机分成A、B两组各61例,A组行减压术后用地塞米松明胶海绵覆盖硬脊膜囊,B组只进行减压术而不用地塞米松明胶海绵覆盖硬脊膜囊;定期随访,以Macnab优良率、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等指标评估两组的疗效.结果 A组优良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神经根粘连少于B组,统计学上有极显著意义(P≤0.001),而且直腿抬高试验明显改善,功能恢复较好,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明胶海绵浸泡地塞米松后覆盖于腰部手术后硬脊膜囊上,既可起到止血的作用,又可有效预防硬脊膜外瘢痕粘连,预防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症较为满意.

    作者:张文作;罗小珍;陈东;曾业龙;宁世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ICU气道出血的原因及综合护理对策

    ICU是医疗机构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单元,多数患者需建立人工气道辅助通气,常见的人工气道是气管插管(经口、经鼻)和气管切开[1].气道出血是建立人工气道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指气管及周围组织、各级支气管、肺组织的出血,根据出血的程度分为血痰、渗血和出血[2].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科ICU收治的患者中气道出血36例,现就气道出血病因、护理对策和注意事项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做到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海清;曾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对患儿外周血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手术前后患儿外周血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的变化.方法 将56例腹股沟斜疝的患儿随机分为腹腔镜组(L组)与传统手术组(T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前1d、术后8h、24h、48 h外周血CRP值.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8hCRP均明显高于术前,并且传统手术组高于腹腔镜组;术后24h,腹腔镜组已经下降,而传统手术组仍然高于术前;术后48 h,两组血清CRP回落接近术前水平.结论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引起CRP的变化较小,故对患儿机体的创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杨桦;吴鸿根;吴东波;邓洪强;黄红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