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雷东兰

关键词: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综述
摘要: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系良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妇女更加重视子宫的生殖功能及器官的完整性,选择微创腹腔镜手术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日益增多.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更重要的是维持了子宫的生理功能,保持了盆底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影响小,有利于术后的身心健康.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脊柱脊髓损伤的院前救治与护理

    人体脊椎受到外界不同因素或外力的作用,引起组织或解剖上的破坏并出现局部症状或全身反应,常表现为脊柱骨折、脱位等,严重的脊椎骨折、脱位可使脊神经受压、挫裂或横贯伤,造成部分或高位截瘫,甚至死亡的危险.因此,对疑有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在正确判断伤情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现场救护,确保搬运方法正确,避免救护和转送不当造成脊髓继发性损伤,减少截瘫和死亡发生率.

    作者:农丽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表麻下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复明工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表面麻醉下行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复明工程中的效果.方法 对342例350眼白内障患者行表麻下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疼痛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手术过程中患者无痛感、能很好地配合手术共319眼(91.14%);术中偶感有轻度疼痛,可忍受并能配合手术顺利完成18眼(5.14%),总有效率达100.00%.无一例患者因疼痛无法承受手术而改行球后或球周麻醉.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1~0.3者43眼占12.29%,0.4~0.6者220眼占62.86%,0.6以上者87眼占24.86%.结论 表麻下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避免了相应的并发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质量较好,适宜于大规模复明行动中以白内障为主的防盲治盲工作.

    作者:钟珊;李莉;梁丽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和处理对策

    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外科的广泛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已成为治疗肾结石的主流术式,其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预后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1].然而,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尤其迟发严重大出血是严重并发症,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均有可能导致患者肾脏的切除,甚至危及生命.我院于2007年4月至2012年1月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迟发大出血5例,经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提出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黄芸新;黄文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12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资料,比较单发肌瘤组和多发肌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析不同类型肌瘤组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 除1例阔韧带肌瘤靠近子宫动脉中转开腹外,119例腹腔镜手术成功.腹腔镜术中出血(89.2±3.8)mL,手术时间(110.4±35)min.单发与多发肌瘤组间手术时间分别为(99±32)min和(119±42)min、术中出血量为(86±32)mL和(99±42)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浆膜下肌瘤组术中出血量(54±32)mL低于肌壁间肌瘤组(103±82)mL和阔韧带肌瘤组(121±62)mL,手术时间分别为(110±32)min和(112±43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浆膜下肌瘤更易于手术.

    作者:陈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胸腔镜下Nuss手术的麻醉与配合

    漏斗胸是指胸骨、肋软骨或部分肋骨向背侧凹陷形成船样或漏斗样畸形,发病率为0.1%~0.3%,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胸廓畸形[1].漏斗胸不仅仅是外观畸形,更重要的是凹陷的胸骨有可能压迫心脏和肺脏,从而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生长发育.漏斗胸患者胸廓畸形明显或已经影响心肺功能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这是治疗漏斗胸的惟一方法[1~3].传统的手术纠治方法包括胸骨抬举术或胸骨翻转术等,手术创伤较大、恢复较慢,部分患者畸形纠治不满意或容易复发.1998年,Nuss等[1]首先报道了胸腔镜下漏斗胸纠治手术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不切骨、手术时间短、瘢痕小等优点[3],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这种微创漏斗胸矫正术被称为Nuss手术,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漏斗胸的标准术式[4,5].

    作者:黄国勇;黄小彬;梁宁;李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异常对高血压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异常对高血压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76例经超声心动图常规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且均大于5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患者分为杓型组28例、非杓型组48例,使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测定两组左室各壁的平均峰值收缩期应变率(mPSSR).结果 非杓型组mPSSR比杓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未降低时,非杓型组患者局部收缩功能明显降低,提示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异常对早期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张芳;何涛;张棣;王庆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类癌1例报告

    胃类癌临床罕见,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标准,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随着腹腔镜手术的迅速发展,微创技术开始应用于胃类癌的治疗.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胃类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历简介患者,女,35岁,体重60 kg.上腹部隐痛4年,伴恶心、泛酸、嗳气,口服制酸药后可缓解,无腹泻.

    作者:宁麒铭;张海添;陆云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11例临床分析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有发病急、病变快、高致死、致残的特点,其病死率为15%~25%[1],诊疗稍有延误或失当,将致残甚或致死.1963年Fogarty医师首次运用球囊导管成功摘取血管血栓,Fogarty取栓导管随之问世,微创取栓使动脉取栓变得简捷有效,使本病的救治成功率大幅度提升.然而囿于某些因素,围手术期的处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现就2006年3月至2012年2月我们治疗的11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邓柏杨;莫小勤;谭新华;钟世彪;李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支撑喉镜下联合鼻内镜手术切除声带良性病变的疗效观察

    支撑喉镜下联合鼻内镜实施声带显微手术,两镜联用能更有效发挥各器械的潜能,提高疗效.我科自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使用支撑喉镜下联合鼻内镜手术切除声带良性病变96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韦树春;吴长持;刘为纲;黄天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R系统与屏/胶组合摄影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CR系统与传统屏/胶组合摄影在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检查方法、成像质量和诊断价值对比.方法 随机抽取近几年在该院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患者34例,分别在CR系统与传统屏/胶组合摄影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并对所有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传统屏/胶组合因图像质量欠佳无法做出相对准确的统计,CR系统对34例病例共68条输卵管可以清楚统计:通畅24条,通而不畅7条,近端阻塞16条,远端阻塞21条.结论 CR系统作为替代传统屏/胶组合成像的一种技术,具有可与普通X线照片(传统屏/胶组合摄影)无法相比拟的成像质量和信息量.

    作者:黄迪开;谭莉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胸骨下段小切口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胸骨正中切口是心内直视手术的标准入路, 这种切口比较容易暴露心脏的各个心腔和心底部的各大血管,但是有创伤大、出血多、胸廓稳定性差、鸡胸、影响美观等缺点.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成熟和手术安全性的提高,术后美观问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采用胸部不同部位小切口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日渐增多[1,2].

    作者:雷宾峰;郑宝石;冼磊;郭建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乳晕小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体会

    乳腺纤维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常见于20~25岁青年妇女,多为单发性.纤维腺瘤好发于乳房的外上象限[1],其发生与雌激素的刺激有密切关系,因此很少发生在月经来潮前或绝经后.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采用乳晕小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共4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明新周;明新求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手术室全期护理

    手术室全期护理是护理人员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针对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要,提供患者在手术前、中、后期的各项专业及持续性的护理活动[1].我科2010年 1月至2011年12月配合18例腹腔镜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进行手术室全期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俊;许家丽;梁宁;蒙慧华;彭奎珍;何英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的临床报告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患者共30例,应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观察确认导管置于子宫螺旋动脉内后,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1~6个月观察患者有无临床症状及肌瘤体积的变化.结果 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肌瘤体积明显缩小,月经量逐渐恢复到正常,贫血状态、疼痛及压迫症状减轻,能保留子宫原有的正常生理功能.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作者:廖东林;樊志勇;黄汝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32例的介入治疗体会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也叫无菌性坏死,是骨科比较常见的疾病,治疗起来比较困难,保守治疗往往难以获得满意效果.近年来,我院针对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股骨头供血小血管阻塞、髓内高压、血流淤滞),应用介入治疗的方法直接从患髋股骨头供血血管内灌注溶栓,予活血化瘀、扩血管药物,以达到疏通股骨头微小血管、增加血流量、供养充足、修复坏死骨的目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莫深;林益良;梁丽芳;韦雪连;盛国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频电波刀治疗CIN及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行LEEP治疗的115例CIN患者,其中89例伴高危型HPV感染,术后3个月行细胞学、阴道镜检查及高危型HPV-DNA负荷量检测,并定期随访2年.结果 阴道镜下定位多点活检结果与LEEP术后组织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1.30%.LEEP术后低HPV负荷组CIN转归优于高HPV负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高危型 HPV负荷量转阴率85.39%.结论 LEEP可以有效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同时可以明显降低宫颈HPV负荷量.

    作者:廖丽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留置气囊尿管水囊嵌顿尿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留置导尿管在临床上常用于术前准备及尿潴留的患者,目前广泛使用的是硅胶材料的充气囊导尿管,具有操作简便、刺激性小、利用水囊固定尿管的优点,而且内固定稳定,不易漏尿,免除了普通导尿管需用胶布固定、不利于外阴清洁等诸多不便.气囊导尿管有着特殊的结构,如果不了解尿管的结构性能,操作不正确,尿管护理不当,也会导致各种并发症.我院离休干部病房于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发生气囊尿管水囊嵌顿尿道引起尿道损伤患者10例,经过改进护理措施,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阙秀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B超引导下粗细活检针行肾活检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评价用16G和18G两种不同直径的活检针行B超引导下肾活检的取材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96例肾功能正常的肾小球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18G针者110例,另一组使用16G粗针者86例.对两种不同直径的活检针行肾活检所获肾组织的肾小球数量及术后肉眼血尿及肾周血肿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①粗、细活检针组取得的组织肾小球数分别为 28.16±12.23 及16.18±7.56,粗针组多于细针组(P<0.05);②肉眼血尿发生率粗针组为3.49%,细针组为1.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肾周血肿发生率粗针组为10.47%,细针组为6.36%,粗针组高于细针组(P<0.05).结论 16G粗针肾活检取材效果优于18G细针,但肾周血肿发生率高于细针组,应根据患者情况谨慎选择活检针.

    作者:杨桢华;伍巧源;霍冬梅;王成玉;黎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食管良恶性狭窄临床上多见,多数患者为晚期食管癌失去手术机会或术后吻合口复发、食管梗阻或食管/气管瘘等.因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吞咽困难、呕吐,严重者影响食物摄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存率[1].本文收集我院45例食管良恶性狭窄行覆膜内支架治疗并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的资料,总结探讨术后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作者:蒋芝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留置尿管血尿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病人排尿困难,需留置尿管来引流尿液.而老年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并伴有各种基础病,免疫力低下,长期留置尿管出现多种并发症的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在插管和留置过程中出现血尿,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我科2008年至2011年应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或留置,有15例出现肉眼血尿,现将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陆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