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类癌1例报告

宁麒铭;张海添;陆云飞

关键词:胃类癌, 腹腔镜手术, 诊断, 治疗
摘要:胃类癌临床罕见,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标准,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随着腹腔镜手术的迅速发展,微创技术开始应用于胃类癌的治疗.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胃类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历简介患者,女,35岁,体重60 kg.上腹部隐痛4年,伴恶心、泛酸、嗳气,口服制酸药后可缓解,无腹泻.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异常对高血压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异常对高血压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76例经超声心动图常规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且均大于5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患者分为杓型组28例、非杓型组48例,使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测定两组左室各壁的平均峰值收缩期应变率(mPSSR).结果 非杓型组mPSSR比杓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未降低时,非杓型组患者局部收缩功能明显降低,提示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异常对早期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张芳;何涛;张棣;王庆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环孢素预处理对同种带瓣主动脉移植后钙含量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 探讨环孢素预处理对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移植后钙含量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4周龄的白兔50只(取带瓣动脉)为供体,体重0.30~0.35 kg;8周龄白兔50只,体重3.00~3.50 kg,随机分2组为受体,25只(环孢素预处理移植带瓣主动脉)实验组,25只(环孢素预不处理移植带瓣主动脉)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4、8周取出血管测定CD25和CD40的表达,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组织钙含量.结果 ①对照组CD25和CD40表达水平的高峰在移植后2周,此后逐渐回落,实验组在移植后2~4周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实验组在2、4、8周3个不同时间点的钙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移植后使用环孢素抑制了早期的免疫排斥反应,降低了同种带瓣血管的钙化程度.

    作者:罗程;郑宝石;何巍;冯旭;雷宾峰;彭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B超引导下经腹穿刺硬化治疗卵巢良性肿瘤53例报告

    目的 探讨卵巢良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53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在 B超引导下经腹行肿瘤穿刺、抽液并注入无水乙醇.结果 53例穿刺抽液注药成功.穿刺后经1、3、6个月的复查,治愈51例,治愈率达92.23%;另2例手术治疗证实为多房性囊肿.治愈的51例继续随访,3例在3年内复发,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结论 B超引导下经腹穿刺硬化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定位准确,患者依从性高,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费用少,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对42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行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者,男27例,女15例,年龄64~85岁,体重43~78 kg,ASA分级Ⅰ~Ⅲ级.

    作者:赵亮阳;黄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应用

    我院2003年5月至2011年3月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治疗颅内出血60例,均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在CT定位引导下进行血肿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承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对8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2例为观察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4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68.7±18.2)min,对照组平均为(83.5±11.8)min,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平均为(36.8±14.8)mL,对照组为(46.5±21.7)mL,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平均为(4.5±1.5)d,对照组为(7.5±2.5)d,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感染率低等优点,可作为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的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李富生;陈荣海;张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频电波刀治疗CIN及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行LEEP治疗的115例CIN患者,其中89例伴高危型HPV感染,术后3个月行细胞学、阴道镜检查及高危型HPV-DNA负荷量检测,并定期随访2年.结果 阴道镜下定位多点活检结果与LEEP术后组织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1.30%.LEEP术后低HPV负荷组CIN转归优于高HPV负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高危型 HPV负荷量转阴率85.39%.结论 LEEP可以有效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同时可以明显降低宫颈HPV负荷量.

    作者:廖丽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的临床报告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患者共30例,应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观察确认导管置于子宫螺旋动脉内后,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1~6个月观察患者有无临床症状及肌瘤体积的变化.结果 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肌瘤体积明显缩小,月经量逐渐恢复到正常,贫血状态、疼痛及压迫症状减轻,能保留子宫原有的正常生理功能.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作者:廖东林;樊志勇;黄汝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2例报告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少的优点,倍受患者青睐.尽管理论上LM是微创手术,但对于子宫本身仍是高度侵入性的操作,切开包膜暴露肌瘤、取出肌瘤、缝合修复肌壁三步均有难度,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风险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abdominal resection of myoma,TARM)[1].现报告2011年我院产科收治的2例LM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病例,以探讨LM导致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

    作者:徐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下腰椎结核

    在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约3%~6%的人伴发骨与关节结核,而脊柱结核约占骨与关节结核的48%,当脊柱结核发生在承重的下腰椎时,造成了脊柱失稳、脊髓神经损伤,是导致生活、劳动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脊柱结核的发病人数随肺结核的再燃有了增长的趋势.在手术治疗的选择上,适当入路及内固定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尤其重要,对下腰椎稳定性的恢复起到关键影响[1].我院2006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下腰椎结核患者28例,均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同时进行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硕;周铁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加常规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加常规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肺部感染 11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 51例;对照组予抗炎、平喘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灌洗,观察两组患者咳嗽、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咳嗽、肺部湿啰音体征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加常规治疗肺部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文宁;张素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附42例报告)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共49个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个动脉瘤中100%栓塞39个,95%栓塞 6个,90%栓塞3个,失败1个.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3例,脑栓塞1例.42例随访2~8个月无复发.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治疗创伤小,效果好,术中出现并发症也可当即处理,效果满意.

    作者:龙飞;秦坤明;冯大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前房维持器下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娩核处理

    白内障手术中的娩核处理是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我们在小切口白内障术中采用前房维持器灌注下脱核,黏弹剂辅助娩核,植入人工晶体,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梁民;刘正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系良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妇女更加重视子宫的生殖功能及器官的完整性,选择微创腹腔镜手术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日益增多.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更重要的是维持了子宫的生理功能,保持了盆底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影响小,有利于术后的身心健康.

    作者:雷东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凝胶在防护华蟾素静脉刺激中的效果观察

    华蟾素是我国传统生物药材中华大蟾蜍干皮的水化萃取制剂.近年来随着对华蟾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深入研究,已证实华蟾素具有强心、抗肿瘤、抗病毒、麻醉、止痛、促进骨髓增生的作用,并可调节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1],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静脉滴注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等现象,使病人难以忍受和坚持治疗.笔者对部分使用华蟾素注射液的患者局部外用利多卡因凝胶,可有效预防静脉刺激症状,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兰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治疗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分析

    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威胁,病死率达40%以上,而且生存者在一年内将再次出血,再出血率高达70%[1].临床治疗一般选择套扎、组织胶栓塞、硬化剂注射治疗、血管活性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其中胃静脉曲张较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危险性更大,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临床医生一般使用组织胶紧急止血,但并发症较多,费用昂贵,基层医院病人经济能力有限,往往放弃治疗或要求一次治疗即可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王品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普通腹腔镜隐瘢痕技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并穿孔80例报告

    目的 探讨以普通腹腔镜器械治疗急性阑尾炎并穿孔的手术方法、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为80例急性阑尾炎并穿孔患者行腹腔镜隐瘢痕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5~101 mim,手术平均时间57 mim,术中出血5~30 mL,术后排气时间平均20 h,住院4~11 d,平均5.5 d,均治愈出院.1例术后第3天出现阑尾残端漏,经禁食、支持治疗7 d 治愈,余未发生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腹腔感染、脓肿等并发症.随访2~13个月,腹壁戳口瘢痕隐蔽不明显,疗效满意.结论 普通腹腔镜器械隐疤痕行急性阑尾炎并穿孔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满意;但操作复杂,术者须具备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巧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作者:梁朝阳;唐建周;黄俊敏;罗耿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食管良恶性狭窄临床上多见,多数患者为晚期食管癌失去手术机会或术后吻合口复发、食管梗阻或食管/气管瘘等.因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吞咽困难、呕吐,严重者影响食物摄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存率[1].本文收集我院45例食管良恶性狭窄行覆膜内支架治疗并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的资料,总结探讨术后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作者:蒋芝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GC-803的细胞周期分布及侵袭能力之比较研究

    目的 体外培养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GC-803,并比较两种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及侵袭能力.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两株细胞的周期分布情况;采用涂有Matrigel胶的Transwell小室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GC-803进行体外侵袭实验,通过检测穿过小室的相对细胞数量比较两株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SGC-7901在G0/G1期、S期、G2/M期的分布百分比分别为(63.74±3.40)%、(30.23±2.70)%、(6.03±0.70)%;MGC-803在G0/G1期、S期、G2/M期的分布百分比分别为(62.94±6.13)%、(28.67±7.76)%、(8.39±1.69)%,两胃癌细胞株对应的周期时相分布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SGC-7901和MGC-803穿过涂抹有Matrigel胶的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分别为65.67±6.03和94.5±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C-803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强于SGC-7901,而两株细胞在对应的周期时相分布情况则无明显差异.

    作者:马鹏飞;陈俊强;刘金禄;王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12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资料,比较单发肌瘤组和多发肌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析不同类型肌瘤组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 除1例阔韧带肌瘤靠近子宫动脉中转开腹外,119例腹腔镜手术成功.腹腔镜术中出血(89.2±3.8)mL,手术时间(110.4±35)min.单发与多发肌瘤组间手术时间分别为(99±32)min和(119±42)min、术中出血量为(86±32)mL和(99±42)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浆膜下肌瘤组术中出血量(54±32)mL低于肌壁间肌瘤组(103±82)mL和阔韧带肌瘤组(121±62)mL,手术时间分别为(110±32)min和(112±43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浆膜下肌瘤更易于手术.

    作者:陈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