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下腰椎结核

彭硕;周铁军

关键词:下腰椎结核, 前路病灶清除, 后路内固定手术, 钉棒系统, 植骨
摘要:在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约3%~6%的人伴发骨与关节结核,而脊柱结核约占骨与关节结核的48%,当脊柱结核发生在承重的下腰椎时,造成了脊柱失稳、脊髓神经损伤,是导致生活、劳动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脊柱结核的发病人数随肺结核的再燃有了增长的趋势.在手术治疗的选择上,适当入路及内固定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尤其重要,对下腰椎稳定性的恢复起到关键影响[1].我院2006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下腰椎结核患者28例,均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同时进行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科基本技能教学之条理性与打结技术要领

    外科基本技能是外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是外科诊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手术既是一种治疗,同时也是一种创伤,手术台上任何一丁点儿的疏忽都有可能牺牲一个病员的生命.所以,高等医学院校在临床医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重视外科基本技能的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动作规范准确,理解每一个操作的要点,避免动作的随意性,尽量达到临床住院医生的要求,鼓励学生灵活地将各种基本操作融合于模拟手术中.

    作者:莫安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GC-803的细胞周期分布及侵袭能力之比较研究

    目的 体外培养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GC-803,并比较两种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及侵袭能力.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两株细胞的周期分布情况;采用涂有Matrigel胶的Transwell小室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GC-803进行体外侵袭实验,通过检测穿过小室的相对细胞数量比较两株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SGC-7901在G0/G1期、S期、G2/M期的分布百分比分别为(63.74±3.40)%、(30.23±2.70)%、(6.03±0.70)%;MGC-803在G0/G1期、S期、G2/M期的分布百分比分别为(62.94±6.13)%、(28.67±7.76)%、(8.39±1.69)%,两胃癌细胞株对应的周期时相分布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SGC-7901和MGC-803穿过涂抹有Matrigel胶的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分别为65.67±6.03和94.5±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C-803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强于SGC-7901,而两株细胞在对应的周期时相分布情况则无明显差异.

    作者:马鹏飞;陈俊强;刘金禄;王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用于老年人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麻醉效果.方法 拟行ERCP术的老年患者4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组(E组)和恒速输注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记录术中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Narcotrend指数(NI),并记录术中体动、呛咳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2时MAP和HR均低于T1,但E组下降的幅度比P组小,且在T2、T3、T4、T5时无明显变化;P组诱导后各时间点的RR和SpO2均低于诱导前,且低于同时间点的E组;两组患者的麻醉和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E组体动或呛咳和SpO2<9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 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麻醉用于老年患者ERCP术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周声汉;全守波;谢建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R系统与屏/胶组合摄影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CR系统与传统屏/胶组合摄影在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检查方法、成像质量和诊断价值对比.方法 随机抽取近几年在该院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患者34例,分别在CR系统与传统屏/胶组合摄影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并对所有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传统屏/胶组合因图像质量欠佳无法做出相对准确的统计,CR系统对34例病例共68条输卵管可以清楚统计:通畅24条,通而不畅7条,近端阻塞16条,远端阻塞21条.结论 CR系统作为替代传统屏/胶组合成像的一种技术,具有可与普通X线照片(传统屏/胶组合摄影)无法相比拟的成像质量和信息量.

    作者:黄迪开;谭莉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系良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妇女更加重视子宫的生殖功能及器官的完整性,选择微创腹腔镜手术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日益增多.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更重要的是维持了子宫的生理功能,保持了盆底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影响小,有利于术后的身心健康.

    作者:雷东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院120例胎儿进行了产前检查,观察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畸形.结果 以上120例胎儿中共存在10例心脏畸形患儿,检测出有9例胎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畸形,漏诊1例,漏诊患儿为房间隔缺损,在出生后经过超声心动图复查核实.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在产前发现大多数的胎儿心脏结构异常,对于产前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具有意义.

    作者:殷红霞;刘江泽;陈海燕;罗丽;李华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支撑喉镜下联合鼻内镜手术切除声带良性病变的疗效观察

    支撑喉镜下联合鼻内镜实施声带显微手术,两镜联用能更有效发挥各器械的潜能,提高疗效.我科自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使用支撑喉镜下联合鼻内镜手术切除声带良性病变96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韦树春;吴长持;刘为纲;黄天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环孢素预处理对同种带瓣主动脉移植后钙含量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 探讨环孢素预处理对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移植后钙含量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4周龄的白兔50只(取带瓣动脉)为供体,体重0.30~0.35 kg;8周龄白兔50只,体重3.00~3.50 kg,随机分2组为受体,25只(环孢素预处理移植带瓣主动脉)实验组,25只(环孢素预不处理移植带瓣主动脉)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4、8周取出血管测定CD25和CD40的表达,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组织钙含量.结果 ①对照组CD25和CD40表达水平的高峰在移植后2周,此后逐渐回落,实验组在移植后2~4周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实验组在2、4、8周3个不同时间点的钙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移植后使用环孢素抑制了早期的免疫排斥反应,降低了同种带瓣血管的钙化程度.

    作者:罗程;郑宝石;何巍;冯旭;雷宾峰;彭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2例报告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少的优点,倍受患者青睐.尽管理论上LM是微创手术,但对于子宫本身仍是高度侵入性的操作,切开包膜暴露肌瘤、取出肌瘤、缝合修复肌壁三步均有难度,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风险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abdominal resection of myoma,TARM)[1].现报告2011年我院产科收治的2例LM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病例,以探讨LM导致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

    作者:徐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应用

    我院2003年5月至2011年3月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治疗颅内出血60例,均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在CT定位引导下进行血肿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承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经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56例,其中内镜治疗相关性消化道出血108例,非内镜治疗相关性消化道出血248例.内镜下明确出血部位,根据出血方式选择钛夹、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氩离子凝固术(APC)或局部喷洒8%去甲肾上腺素止血治疗.结果 356例患者中即时止血成功350例(98.31%),术后2周内再出血14例(3.93%),再次内镜下止血成功9例(2.52%),11例(3.08%)内镜下止血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治疗总有效率为96.91%(345/356).11例内镜止血失败患者的出血原因均为动脉出血.结论 内镜治疗急性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动脉出血有可能影响内镜止血效果,应及时转外科治疗,以免失去抢救时机.

    作者:于冰;唐星火;吕小平;韦荣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鼻饲管置入困难者行纤维支气管镜导引置管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对鼻饲管置入困难的危重患者于纤维支气管镜下协助置管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87例常规鼻饲管置入困难的危重患者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协助导引和明视置入鼻饲管,统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协助导引置管1次成功者135例,无明显鼻咽部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纤维支气管镜明视置管52例,1次成功49例,3例改用纤维支气管镜协助导引置管成功.结论 对鼻饲管置入困难者,纤维支气管镜协助导引置管或纤维支气管镜明视导引置管,可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而局部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作者:陈林;刘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对8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2例为观察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4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68.7±18.2)min,对照组平均为(83.5±11.8)min,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平均为(36.8±14.8)mL,对照组为(46.5±21.7)mL,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平均为(4.5±1.5)d,对照组为(7.5±2.5)d,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感染率低等优点,可作为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的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李富生;陈荣海;张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类癌1例报告

    胃类癌临床罕见,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标准,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随着腹腔镜手术的迅速发展,微创技术开始应用于胃类癌的治疗.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胃类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历简介患者,女,35岁,体重60 kg.上腹部隐痛4年,伴恶心、泛酸、嗳气,口服制酸药后可缓解,无腹泻.

    作者:宁麒铭;张海添;陆云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意外拔管的风险管理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为颅内血肿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1],其以创伤小、愈合快、费用低等优点成为神经外科常见的手术方式.术后病人不仅头上有多条脑室引流管,大部分还留置有胃管、尿管、气管套管及深静脉置管等,并且置管时间长,多为1周以上,增加了护理难度.病人的躁动、意识不清,是意外拔管的高危群体,影响了手术的效果,增加了病人的不适,甚至威胁到病人的生命.我科2009年6月以来采用系统的管道风险管理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患者进行管道护理,明显降低了病人拔管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爱金;卢国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12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资料,比较单发肌瘤组和多发肌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析不同类型肌瘤组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 除1例阔韧带肌瘤靠近子宫动脉中转开腹外,119例腹腔镜手术成功.腹腔镜术中出血(89.2±3.8)mL,手术时间(110.4±35)min.单发与多发肌瘤组间手术时间分别为(99±32)min和(119±42)min、术中出血量为(86±32)mL和(99±42)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浆膜下肌瘤组术中出血量(54±32)mL低于肌壁间肌瘤组(103±82)mL和阔韧带肌瘤组(121±62)mL,手术时间分别为(110±32)min和(112±43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浆膜下肌瘤更易于手术.

    作者:陈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综合手术室护生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手术室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科室,也是工作任务繁重、难适应的场所,其工作环境、性质、节奏、护理技术操作与病房相比是截然不同的,其服务的对象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弱势群体,是一个全能科室.而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有关手术室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要求他们在有限的2~3周的学习时间内尽快熟悉手术室的工作环境及性质,掌握常见手术的基本配合方法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有些护生产生胆怯、恐惧心理.

    作者:韦敏玲;梁建华;张雪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脊柱脊髓损伤的院前救治与护理

    人体脊椎受到外界不同因素或外力的作用,引起组织或解剖上的破坏并出现局部症状或全身反应,常表现为脊柱骨折、脱位等,严重的脊椎骨折、脱位可使脊神经受压、挫裂或横贯伤,造成部分或高位截瘫,甚至死亡的危险.因此,对疑有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在正确判断伤情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现场救护,确保搬运方法正确,避免救护和转送不当造成脊髓继发性损伤,减少截瘫和死亡发生率.

    作者:农丽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中管道堵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皮肤软组织缺损82例,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在使用过程中,避免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管道堵塞、维持管道通畅是治疗的关键.现就VSD管道堵塞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韦宏文;黄少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CIN)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反映了宫颈浸润癌发生中的连续性和进展性过程.因此及时发现并治疗CIN能对宫颈癌的发生起到预防的作用.采用宫颈锥切术对CIN患者兼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1].宫颈锥切术是一种妇产科中切除子宫颈的手术,呈圆锥状切下一部分宫颈组织,既可以作为病理检查,确诊宫颈的病变,也能对宫颈病变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卢丽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