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声汉;全守波;谢建梅
目的 探讨卵巢良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53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在 B超引导下经腹行肿瘤穿刺、抽液并注入无水乙醇.结果 53例穿刺抽液注药成功.穿刺后经1、3、6个月的复查,治愈51例,治愈率达92.23%;另2例手术治疗证实为多房性囊肿.治愈的51例继续随访,3例在3年内复发,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结论 B超引导下经腹穿刺硬化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定位准确,患者依从性高,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费用少,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华蟾素是我国传统生物药材中华大蟾蜍干皮的水化萃取制剂.近年来随着对华蟾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深入研究,已证实华蟾素具有强心、抗肿瘤、抗病毒、麻醉、止痛、促进骨髓增生的作用,并可调节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1],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静脉滴注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等现象,使病人难以忍受和坚持治疗.笔者对部分使用华蟾素注射液的患者局部外用利多卡因凝胶,可有效预防静脉刺激症状,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兰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56例,其中内镜治疗相关性消化道出血108例,非内镜治疗相关性消化道出血248例.内镜下明确出血部位,根据出血方式选择钛夹、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氩离子凝固术(APC)或局部喷洒8%去甲肾上腺素止血治疗.结果 356例患者中即时止血成功350例(98.31%),术后2周内再出血14例(3.93%),再次内镜下止血成功9例(2.52%),11例(3.08%)内镜下止血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治疗总有效率为96.91%(345/356).11例内镜止血失败患者的出血原因均为动脉出血.结论 内镜治疗急性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动脉出血有可能影响内镜止血效果,应及时转外科治疗,以免失去抢救时机.
作者:于冰;唐星火;吕小平;韦荣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少的优点,倍受患者青睐.尽管理论上LM是微创手术,但对于子宫本身仍是高度侵入性的操作,切开包膜暴露肌瘤、取出肌瘤、缝合修复肌壁三步均有难度,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风险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abdominal resection of myoma,TARM)[1].现报告2011年我院产科收治的2例LM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病例,以探讨LM导致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
作者:徐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十二指肠瘘(duodenal fistula)是临床上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分内瘘和外瘘,外瘘又可分为残端瘘和侧壁瘘,可引发机体全身和局部病理生理紊乱.目前对于该病还没有很好的诊治手段,其病死率在目前仍高达25%以上[1].十二指肠瘘的原因包括医源性、创伤性和合并其他疾病,其中医源性约占80%,其次是创伤约占10%,其他较少见的原因为肿瘤、结核、克罗恩病及放射性等病理因素.
作者:林荣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表面麻醉下行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复明工程中的效果.方法 对342例350眼白内障患者行表麻下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疼痛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手术过程中患者无痛感、能很好地配合手术共319眼(91.14%);术中偶感有轻度疼痛,可忍受并能配合手术顺利完成18眼(5.14%),总有效率达100.00%.无一例患者因疼痛无法承受手术而改行球后或球周麻醉.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1~0.3者43眼占12.29%,0.4~0.6者220眼占62.86%,0.6以上者87眼占24.86%.结论 表麻下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避免了相应的并发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质量较好,适宜于大规模复明行动中以白内障为主的防盲治盲工作.
作者:钟珊;李莉;梁丽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声带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是发生于一侧声带前中部边缘的表面光滑的息肉样组织,多为一侧单发或多发,呈灰白色半透明样或红色小突起,常随呼吸上下移动,影响发音,大者可阻塞声门发生呼吸困难.成年人出现声带息肉一般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抗炎雾化吸入,并注意保护嗓子、正确发音方法和避免过度用嗓,可防止复发.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实施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105例,经过术前术后的宣教工作和精心治疗及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韦连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肝移植术后的胆道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在早期的报道中,其发生率高达50%,引起的死亡率达到25%~30%.随着器官选择、保存和胆道标准化重建技术的提高,胆道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但仍存在一定的发生率,目前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25%.主要包括胆管狭窄、胆漏、铸型、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致死率达到10%.
作者:胡榜利;杨光;韦潇湘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梗阻的急诊微创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输尿管镜对279例输尿管梗阻患者行腔内置入双J管内引流,对其中152例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行一期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结果 术后患者均解除了梗阻,肾包膜下积液经内引流后得到了控制,肾功能不全患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急诊腔内手术留置双J管内引流,输尿管镜直视下碎石,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微创等优点,是解除输尿管梗阻首选的理想手术方法.
作者:熊升远;阮同德;张京东;徐英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对42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行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者,男27例,女15例,年龄64~85岁,体重43~78 kg,ASA分级Ⅰ~Ⅲ级.
作者:赵亮阳;黄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我院2003年5月至2011年3月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治疗颅内出血60例,均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在CT定位引导下进行血肿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承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用16G和18G两种不同直径的活检针行B超引导下肾活检的取材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96例肾功能正常的肾小球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18G针者110例,另一组使用16G粗针者86例.对两种不同直径的活检针行肾活检所获肾组织的肾小球数量及术后肉眼血尿及肾周血肿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①粗、细活检针组取得的组织肾小球数分别为 28.16±12.23 及16.18±7.56,粗针组多于细针组(P<0.05);②肉眼血尿发生率粗针组为3.49%,细针组为1.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肾周血肿发生率粗针组为10.47%,细针组为6.36%,粗针组高于细针组(P<0.05).结论 16G粗针肾活检取材效果优于18G细针,但肾周血肿发生率高于细针组,应根据患者情况谨慎选择活检针.
作者:杨桢华;伍巧源;霍冬梅;王成玉;黎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环孢素预处理对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移植后钙含量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4周龄的白兔50只(取带瓣动脉)为供体,体重0.30~0.35 kg;8周龄白兔50只,体重3.00~3.50 kg,随机分2组为受体,25只(环孢素预处理移植带瓣主动脉)实验组,25只(环孢素预不处理移植带瓣主动脉)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4、8周取出血管测定CD25和CD40的表达,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组织钙含量.结果 ①对照组CD25和CD40表达水平的高峰在移植后2周,此后逐渐回落,实验组在移植后2~4周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实验组在2、4、8周3个不同时间点的钙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移植后使用环孢素抑制了早期的免疫排斥反应,降低了同种带瓣血管的钙化程度.
作者:罗程;郑宝石;何巍;冯旭;雷宾峰;彭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外科基本技能是外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是外科诊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手术既是一种治疗,同时也是一种创伤,手术台上任何一丁点儿的疏忽都有可能牺牲一个病员的生命.所以,高等医学院校在临床医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重视外科基本技能的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动作规范准确,理解每一个操作的要点,避免动作的随意性,尽量达到临床住院医生的要求,鼓励学生灵活地将各种基本操作融合于模拟手术中.
作者:莫安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胃类癌临床罕见,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标准,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随着腹腔镜手术的迅速发展,微创技术开始应用于胃类癌的治疗.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胃类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历简介患者,女,35岁,体重60 kg.上腹部隐痛4年,伴恶心、泛酸、嗳气,口服制酸药后可缓解,无腹泻.
作者:宁麒铭;张海添;陆云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及较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本文对MPCNL的发展及通过经皮肾镜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毕革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体外培养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GC-803,并比较两种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及侵袭能力.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两株细胞的周期分布情况;采用涂有Matrigel胶的Transwell小室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GC-803进行体外侵袭实验,通过检测穿过小室的相对细胞数量比较两株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SGC-7901在G0/G1期、S期、G2/M期的分布百分比分别为(63.74±3.40)%、(30.23±2.70)%、(6.03±0.70)%;MGC-803在G0/G1期、S期、G2/M期的分布百分比分别为(62.94±6.13)%、(28.67±7.76)%、(8.39±1.69)%,两胃癌细胞株对应的周期时相分布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SGC-7901和MGC-803穿过涂抹有Matrigel胶的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分别为65.67±6.03和94.5±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C-803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强于SGC-7901,而两株细胞在对应的周期时相分布情况则无明显差异.
作者:马鹏飞;陈俊强;刘金禄;王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异常对高血压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76例经超声心动图常规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且均大于5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患者分为杓型组28例、非杓型组48例,使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测定两组左室各壁的平均峰值收缩期应变率(mPSSR).结果 非杓型组mPSSR比杓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未降低时,非杓型组患者局部收缩功能明显降低,提示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异常对早期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张芳;何涛;张棣;王庆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胸骨正中切口是心内直视手术的标准入路, 这种切口比较容易暴露心脏的各个心腔和心底部的各大血管,但是有创伤大、出血多、胸廓稳定性差、鸡胸、影响美观等缺点.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成熟和手术安全性的提高,术后美观问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采用胸部不同部位小切口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日渐增多[1,2].
作者:雷宾峰;郑宝石;冼磊;郭建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急、慢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阑尾切除术是外科治疗的好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腹腔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各个方面,腹腔镜也在基层医院普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创伤少,恢复快,并发症少,技术操作不难,逐渐被外科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本院从2010年2月开展腹腔镜技术至2011年10月共行腹腔镜阑尾切除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骆元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