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免气腹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杜慎华

关键词:免气腹, 腹腔镜, 新技术
摘要: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是利用非气腹装置机械性地提拉或拱起前腹壁,使前腹壁与腹腔脏器分离形成操作空间,完成腹腔镜手术,旨在避免气腹并发症,增加手术安全性,拓宽腹腔镜的应用发展范围.现将免气腹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应用综述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选取12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手术组)和对照组(开腹手术组)各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从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方面比较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效果理想,较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继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的临床分析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约为10%[1].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laparotomy cholecystectomy,MC)以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为基础,又吸取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优点,是基层医院腹部外科胆囊切除的首选方式之一[2].我院于2005年3月至2011年5月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进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烧伤病区心电监护仪消毒方法的探讨

    随着烧伤专业的发展,心电监护仪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心电监护仪是病原体传播的载体之一[1],也是导致烧伤病人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因为烧伤病人皮肤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失去了天然的屏障功能,并且烧伤创面有血液、体液的渗出,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加强心电监护仪的消毒与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作者:何文娉;汪永莲;罗远风;李汉芬;李少丽;陈英凤;刘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VCO)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0眼采用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治疗,30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TE)治疗.观察两组患眼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2~12个月,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组视力无1例下降,平均眼压由术前43.15 mmHg改善为出院时11.20 mmHg,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传统小梁切除术组视力下降5例,平均眼压由术前42.77 mmHg改善为出院时11.50 mmHg.术中前房出血4例;术后浅前房5例,脉络膜脱离1例,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能很好地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人的眼压,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推广应用.

    作者:黎海平;郝小波;唐勇华;林柳燕;钟舒阳;宋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免气腹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是利用非气腹装置机械性地提拉或拱起前腹壁,使前腹壁与腹腔脏器分离形成操作空间,完成腹腔镜手术,旨在避免气腹并发症,增加手术安全性,拓宽腹腔镜的应用发展范围.现将免气腹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杜慎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53例指端缺损的病例,根据不同的缺损情况,分别选择不同的皮瓣进行移植修复.结果 50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坏死,短缩指骨后伤口愈合;2例皮瓣边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4~18个月,50例患指外形满意,皮瓣无臃肿,质地柔软,两点分辨觉达5~9 mm,手指活动基本正常.结论 正确选用皮瓣、严格手术操作及皮瓣的一期愈合,是手指外形重建的关键.

    作者:韦廷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内镜下负压套扎内痔治疗的术中配合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采用内镜下负压套扎治疗痔疮患者1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术中配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0例,其中男80例,女20例,年龄33~78岁,平均50.1岁.套扎1次治愈者80例,套扎2次治愈者15例,套扎3次治愈者5例.

    作者:谢明丽;陆小凡;钟巧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颅多普勒对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2型糖尿病脑血管早期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 60例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临床症状的患者分为A组(病程≥10年)、B组(病程<10年),与年龄相近的30例对照组(C组)接受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对比分析各组人群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末段、大脑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及频谱图像的差异.结果 A组、B组患者与C组间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显著升高(P均<0.01),PI基底动脉A组与B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A组、B组患者和C组间脑动脉的PI值均显著升高(P<0.01);糖尿病组(A组+B组)脑血管硬化较C组明显(P<0.05),脑血管异常也较C组明显(P<0.01).结论 TCD检测无症状2型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可以为及时制定干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何积源;缪道华;凌世英;张明陆;黄恒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腹腔镜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

    腹腔镜治疗是微创外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腹腔镜以其外科微创化的特性,从各个角度渗入至胃肠道疾病的治疗环节,其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好,深受临床医生与患者的欢迎.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腹腔镜在胃肠道疾病的研究报道进行分析,对其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梁振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电凝钩法联合经肛门拖出式吻合治疗中低位直肠癌

    目的 探讨电凝钩法联合拖出式吻合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对诊断为中低位直肠癌的60例病人分别施以腹腔镜下电凝钩法联合经肛门拖出式吻合手术(A组,n=30)及腹腔镜下超声刀及吻合器(B组,n=30)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电凝钩法联合经肛门拖出式吻合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其无腹部辅助切口,更微创,且住院费用低,适合于推广应用.

    作者:陈延林;秦诚;秦伟;何德云;黄海旺;李有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

    术后出血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持续出血容易导致尿管堵塞,反复的注射器冲洗或更换尿管,对病人和医护人员都是一种很大的心理压力,出血严重者甚至需要手术止血.杜传军[1]报道TURP中输血发生率高达11.8%.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2月至2011年2月的2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病人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建雄;黄桂平;吴定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磷酸钠盐口服液在妇科腹腔镜术前肠道准备的应用价值

    肠道清洁是妇科腹腔镜手术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传统的清洁灌肠虽能有效地清除粪便,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但需要灌肠的次数较多,不仅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患者也不易接受[1].我院2010年 10月至2011年5月采用口服磷酸钠盐溶液代替传统的清洁灌肠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支气管灌洗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支气管扩张是呼吸科常见的疾病,常伴有细菌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常规治疗方法是抗生素治疗加体位引流排痰,引流不畅容易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间,进一步损害肺功能.支气管灌洗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在解除患者痰液阻塞深部气道所致呼吸困难,控制感染,救治患者的生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我院55例支气管灌洗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爱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体会 (附24例报告)

    甲状腺疾病是常见多发病,发病率约占我国人口的7%~10%,而且好发于年轻女性,男女比例大约为1 ∶7[1].外科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常用方法,但是传统手术后在患者颈前会留下瘢痕,影响美观.为了达到美容效果,颈部切口缝合方法由间断缝合发展到连续皮内美容缝合.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1996年Gagner[2]应用内镜技术完成世界首例腔镜甲状旁腺手术之后,腔镜甲状腺手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1997年Huscher等[3]施行了首例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并获得成功,美容效果满意.我院普外科完成了24例腔镜甲状腺手术,体会如下.

    作者:李天武;刘国生;殷耀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的护理体会

    面肌痉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表现为长期的面部肌肉阵发性发作的不自主的抽动,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1].面肌痉挛其原因不清,多数学者认为是面神经在脑干起始部被血管压迫所致[2,3],常规MRI平扫检查可显示或排除占位性病变,继发性面肌痉挛的病因能得以明确[4],诊断准确率为97.1%,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1.4%.

    作者:赖海燕;秦丽平;陈亚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无痛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的诊断分析

    目的 研究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通过电子结肠镜诊断的42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肠镜结果资料.结果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大肠癌77例(18.12%),其中发生在左半结肠及直肠52例,发生在横结肠至盲肠25例;结直肠息肉68例(包括幼年型息肉)(16.00 %);结直肠炎症改变117例(27.53%);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73例(17.18%);肛周疾病81例(19.06%);其他9例(2.12%)等.大肠癌及息肉者男性比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结论 结直肠癌及息肉是下消化出血的主要原因,年龄、性别等与病因相关.

    作者:陈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谈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周围性肺癌、肺严重裂伤、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等疾病常需要采用肺切除术来治疗.但因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术后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现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施行肺叶切除术的20例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

    作者:徐燕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93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疗效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死亡率高的疾病,多年来一直是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治疗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发展,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也朝微创方向不断发展.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随机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93例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满意.

    作者:黄毅;龙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B超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护理体会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并发肠坏死,故需要急诊处理.临床常用的处理方法为X线引导下灌肠复位术,但术式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医务人员及患者遭受X线的辐射.B超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术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有效方法之一.我科近年来对276例急性肠套叠患儿进行B超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阳;黄芸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唾液腺显像对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后腮腺功能的评价

    目的 探讨唾液腺显像对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IMRT)后腮腺功能的评价.方法 对30例鼻咽癌行IMRT的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5个月作口干程度的比较及唾液腺功能显像.结果 IMRT结束时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口干症状,IMRT后 5 个月时,部分患者口干症状有明显改善.IMRT结束时及放疗后5个月腮腺定量分析摄取指数(UI)及分泌指数(EI)均比放疗前的低(P<0.05).结论 唾液腺显像可用于观测鼻咽癌IMRT后腮腺功能变化.

    作者:黄秒;肖国有;李党生;姚忠强;邓李燕;覃伟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