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烧伤病区心电监护仪消毒方法的探讨

何文娉;汪永莲;罗远风;李汉芬;李少丽;陈英凤;刘平

关键词:心电监护仪, 消毒效果, 烧伤病区
摘要:随着烧伤专业的发展,心电监护仪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心电监护仪是病原体传播的载体之一[1],也是导致烧伤病人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因为烧伤病人皮肤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失去了天然的屏障功能,并且烧伤创面有血液、体液的渗出,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加强心电监护仪的消毒与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免气腹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是利用非气腹装置机械性地提拉或拱起前腹壁,使前腹壁与腹腔脏器分离形成操作空间,完成腹腔镜手术,旨在避免气腹并发症,增加手术安全性,拓宽腹腔镜的应用发展范围.现将免气腹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杜慎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纤维喉镜加喉息肉钳在环杓关节脱位复位术中的应用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食道镜检查插胃管、喉外伤等均可引起环杓关节脱位,若未予以及时手术治疗,日久环杓关节固定,可遗留永久性发声困难[1].但由于环杓关节脱位复位术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清晰地显示喉腔、患者的合作尤其重要.并且环杓关节的解剖位置隐蔽,手术成功率不高.我科2006年至2010年在纤维喉镜+喉息肉钳下对13例环杓关节脱位患者行杓状软骨拨动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建居;黄华;韦春教;覃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护理技巧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术后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急性胰腺炎是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i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常见并发症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对58例行ERCP/EST术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运用护理技巧实施护理,对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有极大影响,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风险.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翠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阴式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阴式(TVH)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TLH)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院收治行全子宫切除术的住院患者394例,其中TVH和TLH分别为163例和188例,其他手术43例.对比TVH和TLH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和住院费用,并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术式选择及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H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恢复工作天数和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优于TLH组(P<0.05).结论 TVH创伤小、腹部无伤口或伤口小、术后病率低、粘连少、恢复快、住院天数短,此外,TVH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廉等优越性,而TLH可进一步扩大TVH手术的适用范围,使更多的患者显著地提高了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孟丽;刘素芹;金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内镜下负压套扎内痔治疗的术中配合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采用内镜下负压套扎治疗痔疮患者1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术中配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0例,其中男80例,女20例,年龄33~78岁,平均50.1岁.套扎1次治愈者80例,套扎2次治愈者15例,套扎3次治愈者5例.

    作者:谢明丽;陆小凡;钟巧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体会 (附24例报告)

    甲状腺疾病是常见多发病,发病率约占我国人口的7%~10%,而且好发于年轻女性,男女比例大约为1 ∶7[1].外科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常用方法,但是传统手术后在患者颈前会留下瘢痕,影响美观.为了达到美容效果,颈部切口缝合方法由间断缝合发展到连续皮内美容缝合.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1996年Gagner[2]应用内镜技术完成世界首例腔镜甲状旁腺手术之后,腔镜甲状腺手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1997年Huscher等[3]施行了首例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并获得成功,美容效果满意.我院普外科完成了24例腔镜甲状腺手术,体会如下.

    作者:李天武;刘国生;殷耀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烧伤病区心电监护仪消毒方法的探讨

    随着烧伤专业的发展,心电监护仪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心电监护仪是病原体传播的载体之一[1],也是导致烧伤病人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因为烧伤病人皮肤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失去了天然的屏障功能,并且烧伤创面有血液、体液的渗出,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加强心电监护仪的消毒与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作者:何文娉;汪永莲;罗远风;李汉芬;李少丽;陈英凤;刘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选取12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手术组)和对照组(开腹手术组)各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从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方面比较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效果理想,较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继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93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疗效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死亡率高的疾病,多年来一直是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治疗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发展,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也朝微创方向不断发展.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随机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93例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满意.

    作者:黄毅;龙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门冬酸钾镁配合131碘治疗甲亢性心脏病

    目的 观察门冬酸钾镁联合131碘(131I) 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 对135例已确诊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在门冬酸钾镁口服控制心律失常配合下,行放射性131I治疗,定期随访并观察131I治疗后2年内甲亢性心脏病治愈率及转归.结果 经治疗2年后,各种心律失常复律122例,占90.4%,缓解13例(9.6%).结论 门冬酸钾镁配合131I治疗甲亢性心脏病效果显著,可作为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唐武儒;刁丽娜;宋伟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观察

    卵巢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1].有手术指征的卵巢囊肿以往行开腹手术,但会影响病人术后的恢复,增加术后疼痛和盆腔粘连的发生率.随着腹腔镜运用于妇科领域,目前卵巢良性肿瘤的切除均可在腹腔镜下完成.现将我院采用电视腹腔镜行卵巢囊肿手术与同期开腹行卵巢囊肿手术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瑞作;刘继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中应用的新进展

    自1987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成功开展以来,腹腔镜技术在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手术范围已由单一的胆囊切除术扩展到普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妇科及泌尿外科等专业领域.本文就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中应用的新进展作一阐述.

    作者:翁山耕;张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腹腔镜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研究

    急腹症的临床特征是急性腹痛、起病急、病情重,而以急性腹痛为其突出表现,早期临床诊断和及时处理尤为重要,过去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多需剖腹探查.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领域的发展,手术创伤小、操作机动灵活、病人痛苦小、恢复快的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外科急腹症已日臻成熟,降低了阴性剖腹探查率[1].本文就腹腔镜在外科非梗阻性急腹症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唐继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疾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约占胆囊结石病例的5%~29%,平均18%[1].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手术是胆总管结石的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由于手术者直视手术区域、手能接触手术部位,故能完成各种胆总管结石取石手术,包括目前一部分腹腔镜下无法能完成的各种胆总管结石手术,如腹腔严重粘连、尤其是胆囊三角粘连无法分离的胆总管结石手术等,都能较好的完成.

    作者:龚加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体会

    目的 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85例.结果 手术时间18~60 min,平均35 min.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碎石取石率分别为85.7%(24/28)、96.5%(55/57).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1例为输尿管穿孔,1例为输尿管壁损伤,2例为假道形成.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安全高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仁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53例指端缺损的病例,根据不同的缺损情况,分别选择不同的皮瓣进行移植修复.结果 50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坏死,短缩指骨后伤口愈合;2例皮瓣边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4~18个月,50例患指外形满意,皮瓣无臃肿,质地柔软,两点分辨觉达5~9 mm,手指活动基本正常.结论 正确选用皮瓣、严格手术操作及皮瓣的一期愈合,是手指外形重建的关键.

    作者:韦廷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1例瘢痕子宫胎盘植入的保守手术治疗的观察护理

    胎盘植入是产科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常引起严重的产后出血,如果处理不及时恰当,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及切除子宫,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极大的痛苦.我院2011年3月收治1例瘢痕子宫胎盘植入产妇,先行5-氟尿嘧啶(5-Fu)保守治疗后再行子宫内病灶清除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爱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腹腔镜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

    腹腔镜治疗是微创外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腹腔镜以其外科微创化的特性,从各个角度渗入至胃肠道疾病的治疗环节,其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好,深受临床医生与患者的欢迎.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腹腔镜在胃肠道疾病的研究报道进行分析,对其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梁振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颅多普勒对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2型糖尿病脑血管早期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 60例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临床症状的患者分为A组(病程≥10年)、B组(病程<10年),与年龄相近的30例对照组(C组)接受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对比分析各组人群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末段、大脑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及频谱图像的差异.结果 A组、B组患者与C组间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显著升高(P均<0.01),PI基底动脉A组与B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A组、B组患者和C组间脑动脉的PI值均显著升高(P<0.01);糖尿病组(A组+B组)脑血管硬化较C组明显(P<0.05),脑血管异常也较C组明显(P<0.01).结论 TCD检测无症状2型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可以为及时制定干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何积源;缪道华;凌世英;张明陆;黄恒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改良兰氏法在腭裂早期修复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兰氏法早期修复单侧完全性腭裂的效果.方法 选择18~24个月龄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65例,手术均采用改良兰氏法修复腭裂,切开裂隙边缘,在腭部黏膜距上牙龈缘1~2 mm处,自尖牙近中始向后切开至上颌结节后方,剥离腭侧黏骨膜瓣、鼻腔黏膜及犁骨瓣,松解腭前血管神经束,重建腭帆提肌,分层缝合关闭裂隙.结果 手术后出现腭裂穿孔、复裂2例,近期语音恢复良好53例,远期语音恢复良好58例.结论 用改良兰氏法早期修复腭裂,既能获得良好的语音效果,又能减少日后颌骨发育障碍,为术后功能的重建创造条件.

    作者:蒋榕林;李军;沈宁;唐增斌;陈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