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菊梅;赵勤菊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对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治疗,疗程六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结果: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两组疗效相似,但西酞普兰比氯米帕明见效快,不良反应轻,用量小,疗效指数好于氯米帕明(P<0.05).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安全有效、见效快、用量小、不良反应轻的抗抑郁药.
作者:刘超;关巧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组合药物(中西药合并)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8例符合CCMD-3[1]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合并药物组)与对照组(西药组),治疗8周.用HAMD[2](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用TESS[2](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合并药物组与西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和93%,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8周两组HAMD总分及焦虑躯体化因子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合并药物组主要不良反应是患者出现轻微眼花、体重增加等,与西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中西药合并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服用剂量小,是患者依从性高的抗抑郁组合药物.
作者:张宝山;马和增;褚会英;张敏;谷金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学习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的使用,同时对影响该量表评定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使用NOSIE对急性精神分裂症发作经治疗后缓解(以下简称急性组)、慢性精神分裂症(以下简称慢性组)患者评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方法:三名高年资护师经培训,在取得较高一致性后,对14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NOSIE评定,通过相关分析,探讨年龄、病程、首发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家族史对NOSIE评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年龄、病程与病情总估计、总积极因素呈显著负相关,受教育年限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各因子分比较,慢性组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抑郁因子分及总积极因素均显著低于急性组患者,前者的激惹、精神病性表现、迟缓、总消极因素、病情总估计显著高于后者,而迟缓因子分和病情总估计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OSIE是一种易于掌握的护理人员测评量表,其影响评定结果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急性组的总积极因素高于慢性组.
作者:王萍;朱孔美;梁家国;朱玉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人外走行为的原因、方式及护理措施.方法:对66例有外走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研究组)和50例无外走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有外走行为的危险因素、有自知力丧失、有攻击行为,不能耐受锥体外系反应,意识及定向力障碍,受幻听妄想支配.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住院精神病人外走行为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预防及护理措施,如详细了解病史及病情发展,安排好工娱疗活动,做好危险物品的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意外发生.
作者:李水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科病人躯体疾病共病情况及其意义.方法:调查217例老年精神科病人的精神科诊断及合并躯体疾病情况.结果:88.9%的病人合并有躯体疾病,每一个病人合并的躯体疾病的病种数平均为2.18种.合并的躯体疾病多见的是脑血管病、高血压、心脏病、感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结论:老年精神科病人的躯体共病现象具有普遍性,其躯体疾病分布具有普通老年科病人的特点.躯体共病影响精神疾病的疗效预后及老年精神科的临床工作模式.
作者:黄爱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阿立派唑与利培酮对女性患者血清催乳素、体型指数的影响.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女性患者随机分为阿立派唑组和利培酮组,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血清催乳素、体型指数变化.结果:阿立派唑与利培酮对女性患者血清催乳素、体型指数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结论:阿立派唑对女性患者血清催乳素的影响不明显;体型指数增加相对小.
作者:朴胜斌;梁健雄;张文顺;杨海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慢性酒精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继而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诱发脑电波的异常.通过对37例慢性酒精中毒伴发癫痫的脑电地形图(BEAM)进行分析,发现BEAM的异常程度与酒精中毒对脑功能的损害程度有相关性,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盛延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抑郁症康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治疗组除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外,还进行穴位按摩治疗.于诊初及治疗1、2、4、6周后分别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疗效.并在治疗后分别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的抑郁症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病人的抑郁症状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穴位按摩有助于提高抑郁症的康复治疗效果,且有助于消除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袁明华;李桂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亚健康状况,以提高护理人员生活质量及工作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18名精神科护士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118名护士亚健康结果为:头晕38例,失眠39例,情绪波动46例,记忆力下降62例,胃肠功能紊乱36例,易激惹45例.结论:精神科护士亚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因素主要是工作环境、工作强度以及社会支持系统,应引起护理管理者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作者:薛爱红;安淑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者,男,39岁,间断发作心悸6年,再发12 h入院.患者12 h前无明显诱因突然感到心悸,呈持续性,伴胸闷,无晕厥,无呼吸困难、胸痛,数小时后自行中止,1 h后再次发作,如此反复发作共4次,无好转,门诊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给予心律平35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 ml静脉注射后出现窦性静止4.28 s,交界性逸搏心律,随后室上性心动过速再次发作,于2004年10月2日22:15 min收入院.
作者:陈玉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针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6例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定期测量体重方法做自身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19例病人在服药6周后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平均增重4.06 kg.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必要地预防和避免体重增加的应对措施,对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玉霞;刘晓鹏;林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纤支镜检查前后患者的情绪障碍和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应用社会心理因素调查表,对98例接受纤支镜检查的患者进行调查,在检查前后对干预组患者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并用SDS和SAS评定两组患者的情绪障碍变化.结果:检查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和症状分无显著性差异;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情绪障碍(SAS:27.98±5.01,SDS:26.35±4.91)较对照组(SAS:37.40±5.53,SDS:34.62±5.72)明显改善(P<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有效减轻纤支镜检查患者的情绪障碍,有利于纤支镜检查的进行,值得推广.
作者:陈碧芬;桂立辉;石玉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对我院近三年救助收治街头流浪精神病患者有关资料进行探讨.1对象与方法对象为2002年5月至2005年6月我中心救助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共81例.
作者:张贵金;柳森;龚士虎;易天军;刘继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测精神分裂症与细胞色素P4502D6基因多态性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CYP2D6基因多态性,并以9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在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等位基因C、T及基因型C/T,C/C,T/T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组样本中CYP2D6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不相关联.提示CYP2D6C188T突变可能不是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主要因素.
作者:邓小敏;闫小华;吴怀安;陈启鹏;高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50例住院女病人拒食的观察,对患者拒食的多种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使病人进食[1],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秦绪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商品名:博思清)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7例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阿立哌唑治疗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治疗门诊精神分裂症疗效是肯定的,剂量10~30 mg/d.PANSS量表总分及各量表分自治疗2周起显著下降,显效;2周:44.6%;3周:55.3%;4周:70.2%.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静坐不能、口干、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失眠、头昏、嗜睡、心动过速.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汪道年;朱大凤;潘峰;覃松;佟圣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分两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干预组采用药物治疗与家庭干预相结合,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结果:干预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干预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其复发.
作者:刘桃芳;蔡效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以利培酮为对照,检验奥派(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各症状群的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40例与利培酮组40例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采用放射免疫法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末分别测定血清PRL水平. 结果:8周末PANSS的减分率,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分别为(69.46±20.18)%和(68.57±20.83)%.PANSS总分及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用TESS评定两药不良反应,阿立哌唑组评分为(3.23±2.67),利培酮组为(3.93±5.79),不良反应轻微.8周末血清PRL水平,阿立哌唑组(12.33±12.18)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120.35±75.64)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阿立哌唑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精神病药.
作者:赵淑敏;杜波;栗克清;田国庆;刘杰;宁征远;刘建丛;张旭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依从性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疗程24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PANSS 总分与CGI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利培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氮平组.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与氯氮平相当,且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程平;王天龙;唐鹏;付深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喹硫平为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由于疗效好、无明显的锥外系统不良反应和不影响血浆中催乳素水平,无肥胖和闭经而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在北京医保病人和经济状况较好的自费病人中广泛使用.但在临床实践中却发现该药仍有一些不良反应,如不安腿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晴晴;赵祖安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