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自然管壁内镜手术的发展与未来

梁列新

关键词:经自然管壁, 内镜手术, 述评
摘要:在1998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Kiawah岛召开的一次内镜专家会议上,Kalloo医生首次提出了通过胃肠道腔内壁进入腹腔进行内镜诊断和治疗的理念.2005年,美国消化内镜协会(ASGE)和美国消化内镜外科医生协会(SAGES)组织外科医生和内镜专家,就该项技术的开展达成了共识,首次提出了经自然管壁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概念并被广泛采用.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探讨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创伤而处于高分解的应激状态,机体营养状况差,抵抗力降低,如治疗护理不及时,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危及病人的生命.患者常因颅脑手术及气管切开等不同程度的损伤,不能经口进食,需要通过鼻腔置入胃管进行鼻饲[1].但气管切开后,一次性气囊气管套管充气后,可造成食管受压,胃管置入困难.为提高成功率,我们对传统胃管置入进行改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卜蕴东;陈庆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腔镜在可疑性阑尾炎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可疑性阑尾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对36例可疑性阑尾炎行腹腔镜诊断,对确诊者同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 36例中34例得到确诊(其中合并小肠憩室1例,左卵巢囊肿1例),2例不能确诊,其中27例阑尾炎,2例盆腔炎,2例小肠憩室,1例回肠穿孔,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右卵巢囊肿破裂. 确诊病例均行腔镜治疗,痊愈出院.随访3~12月,手术1例并发穿刺孔感染.结论 腹腔镜在可疑性阑尾炎的诊治中是切实、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田小林;王海鹏;张广钰;钟漓;庞凌坤;戴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双侧开窗减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护理体会

    腰椎滑脱是常见的脊柱疾患,发病率可达到6%[1].临床以退变型、峡部型多见,主要表现为腰腿痛和腰部活动障碍,局部可有压痛,有神经根卡压较重的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手术治疗原则主要是纠正畸形、恢复稳定、减压植骨.我院自2005年起,采用双侧开窗减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30例,疗效满意.在手术过程中,手术护理对防止并发症及术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2],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殷铁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因手术复杂、创伤大、风险高,故并发症也多,新的手术方式的出现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现将我院20例接受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余艳丽;黄卫庆;欧梅芳;吴小红;何春荣;吴燕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影像学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慢性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通常自掌指关节及腕关节等小关节开始,以后侵及大关节,常为多发、对称性.病理改变由滑膜改变开始,然后是血管翳形成,随后血管翳覆盖软骨面,干扰正常营养,引起软骨变性和关节骨的破坏,随后关节被血管翳填满,关节软骨破坏消失,纤维性关节强直,后骨性关节强直,而至功能丧失.

    作者:袁文昭;李伟雄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微创切口加内环缩小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是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之一.传统的手术方法采取腹股沟斜切口,创伤较大,出血较多,术后存在皮肤对合不良、切口局部缝线反应和愈后切口瘢痕大等缺点.我科自2000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微创小横切口高位结扎疝囊加内环缩小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苗万青;陈中群;鞠忠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 24 例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主要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单眼或双眼持续溢泪和分泌物增多,泪囊区挤压后常有黏液自泪小点溢出,是小儿眼科门诊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加压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术等.我们对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我院门诊确诊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并经保守治疗和泪道冲洗仍不通畅的患儿实施泪道探通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炳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同时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26例

    老年男性患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并伴有腹股沟疝比较常见.1998~2008年,我们对26例BPH伴腹股沟疝患者在手术切除BPH 的同时行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庞永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肝门区胆管癌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进展

    肝门区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指起源于胆总管分叉和主肝管胆管上皮的肿瘤,约占67%,在肝脏恶性肿瘤中仅次于原发性肝癌,位居第二[1].肝门区胆管癌位置特殊,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晚,手术切除率低,对放疗、化疗不敏感.近年来,采取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多学科联合的综合治疗,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对肝门区胆管癌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袁宝春;朱厚明;余文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43 例分析

    垂体瘤是一种鞍区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好发于青壮年,引起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或压迫蝶鞍区结构导致相应的症状.近年来,随着经蝶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手术技巧的提高,逐渐成为垂体瘤切除的主要方法(该术式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良好).现回顾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我院的经鼻蝶垂体瘤切除的43例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胡栓贵;张鉴文;黄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巨大心脏二尖瓣置换术的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反复发作、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临床上一般将心胸比率>0.70者称为巨大心脏,这类患者往往因术前全身情况差,心肺功能严重受损,而致术后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1].微创心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CS)是上个世纪后期提出来的临床新概念,其核心理念是减轻心脏手术创伤.目前公认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也是一种新的微创手术[2].

    作者:罗玉华;李细森;黄灵;韦水金;罗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急诊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体会

    失血性休克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无论外出接诊还是病人已到急诊科就诊,都要先救命后治伤,边抗休克边检查诊断,为住院治疗作前期处理.能否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补液、输血、给药等治疗,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关键措施之一.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英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护理

    脑血管造影术及数字减影下颅内外血管疾病的治疗,已日益普及并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日显重要[1].2005年8月至2009年5月.我们为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行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龙海秋;潘宁萍;伍翠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免气腹单孔法迷你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应用体会

    急性阑尾炎是儿童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患病率高,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腹腔镜对阑尾炎的诊断治疗有肯定意义[1].2006年李锋等[2]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免气腹单孔法迷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并取得了成功.我院沿用该先进技术于小儿外领域开展了免气腹单孔法迷你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3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立健;李锋;黄林;张兴;林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在电视胸腔镜活检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应用于电视胸腔镜活检术的麻醉效能和术后复苏情况.方法 将60例胸腔镜活检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观察组使用舒芬太尼,对照组使用芬太尼,两组均复合氯胺酮、咪达唑仑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术中患者保留自主呼吸,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各时点HR、SBP、DBP、SPO2、RR的变化、麻醉药用药、术后复苏情况、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和术后VAS评分.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观察组氯胺酮用量(76.6±5.3)mg,明显比对照组(97.6±5.5)mg少(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7.6±2.2)min,明显比对照组(13.5±2.3)min短(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3例(10%),明显少于对照组呼吸抑制9例(30%),术后20 min、30 min VAS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舒芬太尼在胸腔镜手术麻醉中安全有效,是实施胸腔镜活检术麻醉的一种较好的用药选择.

    作者:唐华军;赵乃康;秦英;邱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35岁以上的妇女约20%~40%子宫内有肌瘤存在,美国每年约有600 000多人行子宫切除术,其中因子宫肌瘤行切除术的占60%[1].子宫肌瘤已成为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微创技术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上有了快速的发展.我院自2005年以来开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6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东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联合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56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6年12月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共1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甘能中;黄侃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用于基层医院集中复明

    我院在三甲医院的白内障专家的指导下,2007~2008年对15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手术,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儒贤;吴忠强;韦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膜后腔镜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糖尿病坏死足1例报告

    目的 糖尿病坏死足是一种非常难治的疾病,常常需要多次截趾或截肢才能控制病情,去除坏死病灶.腰交感神经切除可以扩张下肢血管,显著改善下肢的供血.本文探讨采用腹膜后腔镜的微创方法行腰交感神经切除治疗糖尿病坏死足的可能性.方法 患者76岁,糖尿病病史10余年.右足曾经因糖尿病坏死,曾经做过两次手术截趾仍未能控制右足趾坏死.采用腹膜后腔镜腰交感神经切除的方法,切除右侧腰交感神经链,术后配合内科治疗糖尿病坏死足患者.结果 手术后配合内科治疗,成功治愈了糖尿病坏死足.结论 对于糖尿病坏死足,采用腹膜后腔镜技术行腰交感神经夹闭术,切除第2至第4腰椎水平的交感神经链,可以显著增加下肢的血液供应,促进坏死组织脱落,溃疡愈合.

    作者:郭绍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膝以远软组织缺损12例分析

    目的 总结隐神经皮瓣转移修复膝以远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修复下肢创面12例,创面范围为6 cm×5 cm~15 cm×7 cm,皮瓣切取范围为7 cm×6 cm~16 cm×8 cm.结果 本组病例除1例足背前足部分皮瓣坏死需Ⅱ期清灶植皮手术外,其余病例均Ⅰ期愈合,获得良好的长期疗效.结论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损伤所致皮肤缺损,近、远期疗效好,质地满意,不牺牲主要动脉,操作易行,成功率较高,是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作者:赵顺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