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治疗髌骨骨折25例分析

黄巍峰;张海

关键词:髌骨骨折, 关节镜, 空心钉
摘要:髌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其中横形骨折为常见,约占髌骨骨折的66%[1].目前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以往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手术创伤大,康复慢,易发生关节僵硬及关节内感染.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护理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病,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三大特点,是医学上急待解决的难题.自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简称微创术)问世以来,全国已有2500多家医院采用微创术治疗十余万例患者,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劳英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关节镜下射频汽化仪治疗膝盘状半月板损伤20例报告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临床常见,以往治疗多采用关节镜下机械刨削,篮钳、推刀咬切盘状半月板成形,手术操作困难,手术时间长,半月板表面比较粗糙.

    作者:莫洪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肿瘤的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进行介入治疗,可缩小癌肿,灭活癌细胞,减少手术出血,降低手术风险,预防术后复发,有利于根治性手术[2];对已经有远处转称的妇科恶 性肿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可以延长病人的存活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艾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的新近进展

    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原因之首,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肺癌发病隐匿,不易被早期发现,绝大多数肺癌患者初诊时已属中、晚期,丧失手术切除机会,尤其是中心型肺癌,因位置特殊及生物学物性,术后极易复发及转移.

    作者:黄军祯;王大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电视腹腔镜下卵巢套绑术的应用探讨

    随着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广泛应用,经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已逐渐成为一种较常用的手术方式,但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肿瘤时需电凝卵巢创面止血,对卵巢剩余组织破坏较多,可能会会对患者将来的生殖内分泌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覃友爱;韦丽君;黄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伴植入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250例(300眼)白内障患者施行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3d、7d裸眼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 术后3d裸眼视力≥0.5者231眼(占76.85%),术后7d裸眼视力≥0.5者265眼(占88.33%).术中并发症36眼,其中上方虹膜反复脱出7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23眼,晶状体上方悬韧带断离6眼.术后并发症145眼,其中角膜水肿103眼,前房出血26眼,一过性高眼压16眼.结论 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临床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海平;郝小波;钟舒阳;王云;宋艳;林柳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45例分析

    我院在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45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龚义伟;黄志红;李海滨;范显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鼻内镜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我国鼻内镜外科经过20余年的发展,正不断走向成熟[1].随着鼻内镜微创外科技术在鼻窦外科中的应用日臻完善,进一步拓展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应用领域是提高诊疗水平的客观要求,更是交叉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黄旋平;周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皮肤消毒液在腹腔镜镜头防雾中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得以迅速推广[1].保持术中视野的清晰和图像稳定是手术顺利开展的前提,镜头防雾的效果影响着图像的清晰,关系着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作者:雷陈丽;白小凤;李桂敏;马世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 患者俯卧位,通道管经棘突1cm旁做长约1.8cm纵形切口,安全骨钻开骨窗进入椎管后,沿神经根的走向即侧隐窝进行充分减压,松解神经根,合并椎间盘突出则行髓核切除.疗效采用NaKai评定标准评价.结果 随访3个月至4年8个月,平均18个月.本组优60例,良30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91.1%.结论 M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既保证神经根的充分减压,又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疗效显著,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黄民锋;莫坚;陈锋;马翠萍;周先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7例

    2003~2007年我院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2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食管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近年来,镍钛合金支架置入术治疗食道狭窄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并取得较好疗效.该法对良、恶性食道狭窄[2],尤其对合并食道气管瘘的患者能迅速缓解其吞咽困难和呛咳等症状[3],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范红;尹海芳;陈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护理

    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对20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劫;毛丽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自身疣体移植联合5-氟尿嘧啶疣体注射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

    目的 观察自身疣体移植与疣体内注射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尿道内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采用自身疣体移植与疣体内注射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电离子烧灼气化切除术与疣体基底部注射干扰素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复发3例(9.68%),对照组复发11例(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内出现短暂尿道刺激征,治疗组7例(22.58%),对照组12例(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身疣体移植与疣体注射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可有效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佳妍;刘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即刻中转开腹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转开腹的原因,评估LC术前难易的程度及怎样减少LC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76例LC术中即刻中转开腹46例的中转开腹原因、操作方法和疗效.中转原因:胆管损伤3例,出血2例,腹腔、胆囊周围粘连19例,胆囊三角解剖不清14例,胆囊十二指肠瘘2例,Mirizzi综合征型5例,胃肠道损伤1例.结果 中转开腹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随访1~2年,无胆道狭窄.结论 重视术前对胆囊病变程度的判断以及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中转开腹.

    作者:劳景茂;梁冲;何文海;黄莹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宫腔镜改良式子宫内膜切除治疗月经过多的研究

    目的 探讨用宫腔电切镜行子宫内膜前壁或后壁切除治疗月经过多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连续灌流式宫腔电切镜对23例月经过多患者行改良式子宫内膜部分切除术(仅切除子宫前壁或后壁内膜);25例行子宫内膜全部切除作为对照.结果 两组手术治疗月经过多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较全切除组手术时间短,术中灌流液用量少,术后-过性发热和宫缩痛发生率低(P<0.05),无宫腔粘连发生.结论 改良式子宫内膜部分切除能有效地治疗患者的月经过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灌流液用量,术后无宫腔粘连发生,可避免官腔粘连导致的子宫积血和痛经.

    作者:黄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长期血透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即以临床专家的研究、患者的愿望和现存的研究资源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对患者实施佳的护理[1].

    作者:梁梅梅;覃香芬;赖月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喉动态镜下会厌囊肿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会厌囊肿为我科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主要症状是咽部异物感、梗阻感,治疗上主要是采取手术切除.2001年2月至2006年10月,我科对行喉动态镜下会厌囊肿切除术与间接喉镜下会厌囊肿切除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钟权;唐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医源性因素分析

    近年来,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备受重视.随着该项技术的日臻完善,术后脱位率已大大减少.但术后早期脱位仍是影响疗效的常见早期并发症之一.

    作者:陈海涛;张栋;蓝永波;黄巍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早期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脑出血82例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压性基底核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8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Ⅰ组)及传统内科保守治疗(Ⅱ组),每组41例.结果 Ⅰ组术后1个月死亡4例(4/41),死亡率9.75%;Ⅱ组死亡11例(11/41),死亡率26.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6个月时恢复良好率70.73%,Ⅱ组41.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在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较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阮清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