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脑出血82例分析

阮清锋

关键词: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核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压性基底核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8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Ⅰ组)及传统内科保守治疗(Ⅱ组),每组41例.结果 Ⅰ组术后1个月死亡4例(4/41),死亡率9.75%;Ⅱ组死亡11例(11/41),死亡率26.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6个月时恢复良好率70.73%,Ⅱ组41.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在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较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观察和护理

    经腹膜后行腹腔镜肾切除术的径路直接,不受腹内脏器的干扰[1],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应用腹腔镜为12例患者实施了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效果良好.

    作者:林少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其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分析总结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技术.方法 回顾分析6年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2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结果 头痛、癫痫发作、局限性神经功能损害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临床表现;CT典型表现为脑实质内类圆形或结节状稍高密度或混杂密度灶;MRl特征性表现为T1WI大部分呈等或稍高信号区,T2WI一般为不均匀高信号区,部分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环影.DSA多表现为无特征的乏血管病变.所有病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并全切病灶,手术无死亡,效果满意.结论 MRI是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的方法,对有症状者行积极的显微外科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寿堂;黄勤;李连;韦红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宫腔镜下电切子宫内膜息肉31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息肉常引起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出血、腹痛、不孕等临床表现.传统的诊断方法是B超检查、诊断性刮宫或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但漏诊率很高.

    作者:甘精华;农文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经皮靶向综合治疗肺癌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对肺癌(瘤体)实行靶向综合治疗的疗效,并探讨综合治疗模式的作用机制.方法 由CT作导向工具经皮穿刺,以瘤体作靶点,通过穿刺针管将药物送达肿瘤组织间,对肿瘤这个靶心实行精确治疗,使瘤体内同时产生放疗、化疗以及血管栓塞的综合治疗作用.结果 本组40例患者,治疗结束2个月后复查CT,靶病灶完全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8例,无变化3例,进展1例.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靶向综合治疗肺癌,方法简便,疗效明显,毒副反应轻,并发症少,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陆伟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17例临床分析

    泪小管断裂多数由于内眦附近受暴力伤所致[1],是眼科外伤常见的急症之一,如不及时吻合修复,可能造成术后流泪.直接显微镜下泪小管吻合术已被认为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唯一标准方法.

    作者:何开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 患者俯卧位,通道管经棘突1cm旁做长约1.8cm纵形切口,安全骨钻开骨窗进入椎管后,沿神经根的走向即侧隐窝进行充分减压,松解神经根,合并椎间盘突出则行髓核切除.疗效采用NaKai评定标准评价.结果 随访3个月至4年8个月,平均18个月.本组优60例,良30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91.1%.结论 M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既保证神经根的充分减压,又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疗效显著,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黄民锋;莫坚;陈锋;马翠萍;周先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的护理

    我科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共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4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龙翠燕;黄金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关节镜下射频汽化仪治疗膝盘状半月板损伤20例报告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临床常见,以往治疗多采用关节镜下机械刨削,篮钳、推刀咬切盘状半月板成形,手术操作困难,手术时间长,半月板表面比较粗糙.

    作者:莫洪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护理

    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35例40眼,施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20例20眼,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岑红;唐梅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陀螺刀治疗脑肿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伽玛刀是目前治疗初发或复发、单发或多发及各种组织类型的脑转移瘤、脑胶质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陀螺刀与伽玛刀的治疗原理相似,集伽玛刀高、精、尖技术,较伽玛刀对脑肿瘤的放射治疗更具有优越性[2].

    作者:林伟芬;连初秋;韦云英;农美英;吴碧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医源性因素分析

    近年来,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备受重视.随着该项技术的日臻完善,术后脱位率已大大减少.但术后早期脱位仍是影响疗效的常见早期并发症之一.

    作者:陈海涛;张栋;蓝永波;黄巍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腔镜甲状腺手术12例体会

    1997年Huscher[1]等完成了首例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因其良好的美容效果获得了认可.我院2004年7月至2006年9月采用胸骨前入路完成腔镜下甲状腺手术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亚强;杨建青;李威;莫军杨;朱其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占全部活产婴儿的0.6%~0.9%.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高达15万左右,其中半数以上的先天性心脏缺损可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

    作者:张林潮;韦金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多种介入方法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采取多种介入方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时起搏器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在高危岛性心肌梗死(AMI)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1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行临时起搏器植入、IABP支持条件下行急诊PCI治疗,观察抢救成功率、使用时限及临床效果.结果 抢救成功率76.9%,临时起搏器植入时间为(22.4±6.4)h,IABP置入时间(122.4±23.8)h.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结论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时起搏器植入及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支持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成功率高,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芳勇;韦金儒;卓柳安;张林潮;韦红卫;孙立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短期体外扩增对脐带血干/祖细胞归巢相关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体外扩增对脐血(UCB)于/祖细胞(HSPC)的归巢相关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从新鲜UCB中纯化CD34+细胞接种于无血清无基质悬浮扩增体系,分别于培养4、7、10和14d检测扩增细胞归巢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黏附功能和趋化功能变化.结果 [1]表达各种黏附分子的CD34+细胞亚群的数量在扩增过程中明显增加(7~32倍),而且扩增后CD34+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a、CD49d的表达与原代CD34+细胞比较升高,CD62L、CD54和CD49e的表达则有不同程度的下凋;[2]在前7d的扩增中,CD34+细胞与FN间的自发黏附率和SDF-1诱导黏附率均呈上升趋势,扩增10d后呈下降趋势.[3]在前4d的扩增中,CD34+细胞的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及体外迁移能力呈上升趋势,扩增7d后呈下降趋势.结论 所建立的培养体系1周内可以提高UCB HSPC归巢相关功能,而继续扩增则不利于细胞这些能力的保持.

    作者:李桥川;邱录贵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溃疡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溃疡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9例小肠溃疡的病人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并行镜下描述,与其病理诊断对照分析,从而论证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在小肠溃疡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结果 小肠克罗恩病9例(47.3%),小肠结核4例(21.0%),小肠非特异性溃疡2例(10.5%),小肠肿瘤1例(5.3%),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5.3%),过敏性紫癜1例(5.3%),不明原因的溃疡1例(5.3%).结论 小肠溃疡以克罗恩氏病为多见,其次为肠结核.而结合其他部位的病变有助于对病因的判断.

    作者:唐少波;袁海锋;余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阴道镜与TCT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妹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目前唯一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能治愈的妇科癌肿.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环节.

    作者:谢翠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宫腔镜联合B超诊治80例异常子宫出血

    目的 探讨采用宫腔镜与B超联合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价值.方法 对经B超联合宫腔镜电切术诊疗的80例因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分析其检查结果与术后有效率、并发症情况和随诊结果.结果 在B超示子宫内膜厚度>5mm或宫腔内有占位、实性团块的病例中,宫腔镜检查均发现异常.8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1.67%,所有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B超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玲;赵仁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金属夹结扎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粗蒂腺瘤53例

    多数结肠癌由结肠腺瘤恶变而来,因此摘除结肠腺瘤可大大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意义重大[1].随着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因其安全简便,微创高效,已替代传统的外科开腹手术,成为切除结肠腺瘤的首选方法,并已得到普及[2].

    作者:梁冬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护理

    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对20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劫;毛丽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