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属夹结扎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粗蒂腺瘤53例

梁冬生

关键词:结肠腺瘤, 高频电凝, 金属夹结扎, 消化内镜
摘要:多数结肠癌由结肠腺瘤恶变而来,因此摘除结肠腺瘤可大大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意义重大[1].随着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因其安全简便,微创高效,已替代传统的外科开腹手术,成为切除结肠腺瘤的首选方法,并已得到普及[2].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尿道前列腺通道成形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46例分析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笔者于2004年2月至2007年8月间对46例高危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通道成形术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邓宏达;黄习忠;梁仁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陀螺刀治疗脑肿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伽玛刀是目前治疗初发或复发、单发或多发及各种组织类型的脑转移瘤、脑胶质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陀螺刀与伽玛刀的治疗原理相似,集伽玛刀高、精、尖技术,较伽玛刀对脑肿瘤的放射治疗更具有优越性[2].

    作者:林伟芬;连初秋;韦云英;农美英;吴碧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脱细胞真皮基质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现状

    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DM)是近几年国外兴起的一种真皮替代物,就是将异体天然皮肤利用组织工程技术,用特定的方法将皮肤中的细胞成分去除,仅保留真皮中含胶原网架的细胞外基质.

    作者:殷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腔镜辅助下超声刀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存在着创伤大、颈部留有瘢痕等缺点.1995年Gagner[1]成功进行了首例内镜甲状旁腺切除术,为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松芳;梁建华;刁秀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宫腔镜改良式子宫内膜切除治疗月经过多的研究

    目的 探讨用宫腔电切镜行子宫内膜前壁或后壁切除治疗月经过多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连续灌流式宫腔电切镜对23例月经过多患者行改良式子宫内膜部分切除术(仅切除子宫前壁或后壁内膜);25例行子宫内膜全部切除作为对照.结果 两组手术治疗月经过多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较全切除组手术时间短,术中灌流液用量少,术后-过性发热和宫缩痛发生率低(P<0.05),无宫腔粘连发生.结论 改良式子宫内膜部分切除能有效地治疗患者的月经过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灌流液用量,术后无宫腔粘连发生,可避免官腔粘连导致的子宫积血和痛经.

    作者:黄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皮肤消毒液在腹腔镜镜头防雾中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得以迅速推广[1].保持术中视野的清晰和图像稳定是手术顺利开展的前提,镜头防雾的效果影响着图像的清晰,关系着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作者:雷陈丽;白小凤;李桂敏;马世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造影剂肾病的风险因素

    近年来随着碘造影剂在放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由其引发的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简称CIN)的文献报告也日渐增多[1-3].

    作者:白英利;黄宝生;郭顺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医源性因素分析

    近年来,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备受重视.随着该项技术的日臻完善,术后脱位率已大大减少.但术后早期脱位仍是影响疗效的常见早期并发症之一.

    作者:陈海涛;张栋;蓝永波;黄巍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留置输尿管导管预防妇科手术中输尿管损伤

    妇科复杂手术易引起泌尿系损伤,其中以输尿管损伤为严重,可导致不良后果,易发生尿瘘、肾功能受损等并发症.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危及生命[1].

    作者:卓栋;杨军文;杨维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四种前臂带蒂皮瓣修复手部创伤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手部创伤致软组织缺损和虎口挛缩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 对收治的87例手部软组织缺损和虎口挛缩的病例,应用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尺动脉腕上皮动脉升支皮瓣等四种前臂带蒂皮瓣修复,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64例皮瓣完全成活,22例小部分表浅坏死,1例50%以上全层坏死.从皮瓣成活的优良率和出血量上对比,上述四种皮瓣无显著差异(P>0.05);从手术时间上对比,应用桡动脉穿支蒂组优于骨间背动脉蒂组和尺动脉腕上升支蒂组(P<0.05).结论 四种不同类型的前臂带蒂皮瓣对手腕部及虎口软组织的修复提供了多种选择,从手术时间上和移植皮瓣蒂距受区的距离和灵活性上对比,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具优越性.该皮瓣简单、实用、安全、快捷,可重建感觉功能,是手部创伤修复较为理想的选择.

    作者:杨庆达;苏瑞鉴;李文恒;谭勇明;梁波;卢家灵;张智钊;曾麟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伴植入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250例(300眼)白内障患者施行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3d、7d裸眼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 术后3d裸眼视力≥0.5者231眼(占76.85%),术后7d裸眼视力≥0.5者265眼(占88.33%).术中并发症36眼,其中上方虹膜反复脱出7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23眼,晶状体上方悬韧带断离6眼.术后并发症145眼,其中角膜水肿103眼,前房出血26眼,一过性高眼压16眼.结论 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临床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海平;郝小波;钟舒阳;王云;宋艳;林柳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护理

    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35例40眼,施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20例20眼,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岑红;唐梅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CT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CT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适应证、时机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7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CT定位,用YL-1型穿刺针对血肿抽吸、液化、引流行微创治疗.结果 ADL疗效评估Ⅰ级195例,Ⅱ级121例,Ⅲ级148例,Ⅳ级89例,Ⅴ级21例,死亡136例.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方法简单、安全、创伤小、时间短、适应证广、后期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好于传统开颅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黎文欢;梁天龙;何雪明;龙健中;岑茂良;蔡文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其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分析总结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技术.方法 回顾分析6年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2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结果 头痛、癫痫发作、局限性神经功能损害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临床表现;CT典型表现为脑实质内类圆形或结节状稍高密度或混杂密度灶;MRl特征性表现为T1WI大部分呈等或稍高信号区,T2WI一般为不均匀高信号区,部分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环影.DSA多表现为无特征的乏血管病变.所有病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并全切病灶,手术无死亡,效果满意.结论 MRI是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的方法,对有症状者行积极的显微外科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寿堂;黄勤;李连;韦红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微创胸部切口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的技术、麻醉、体外循环和围手术期监护等各方面水平的提高,心脏瓣膜外科手术方法已逐步成形,与心脏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也逐渐下降.

    作者:温昭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腔镜对不明原因急腹症的诊治进展

    急腹症是指突然发生剧烈腹痛而需要外科治疗的疾病,其原因很多,机制复杂,变化多端,尤其是原因不明者,要求外科医生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而不允许花费更多的时间做全面的辅助检查.

    作者:梁善强;骆书秀;吴晓燕;胡桂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观察和护理

    经腹膜后行腹腔镜肾切除术的径路直接,不受腹内脏器的干扰[1],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应用腹腔镜为12例患者实施了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效果良好.

    作者:林少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护理

    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对20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劫;毛丽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肿瘤的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进行介入治疗,可缩小癌肿,灭活癌细胞,减少手术出血,降低手术风险,预防术后复发,有利于根治性手术[2];对已经有远处转称的妇科恶 性肿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可以延长病人的存活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艾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即刻中转开腹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转开腹的原因,评估LC术前难易的程度及怎样减少LC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76例LC术中即刻中转开腹46例的中转开腹原因、操作方法和疗效.中转原因:胆管损伤3例,出血2例,腹腔、胆囊周围粘连19例,胆囊三角解剖不清14例,胆囊十二指肠瘘2例,Mirizzi综合征型5例,胃肠道损伤1例.结果 中转开腹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随访1~2年,无胆道狭窄.结论 重视术前对胆囊病变程度的判断以及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中转开腹.

    作者:劳景茂;梁冲;何文海;黄莹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