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家瑜;何国友;吴品林;肖龙明;庞靖;刘海广
自发性气胸是常见的胸部疾病,年发病率4~9/10万,其中约20%的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1].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应用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3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蓝碧洋;黄绍华;罗强;钟醒能;张晓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平面恶性胆道梗阻的介入治疗策略.方法 对15例胆总管中、下段梗阻患者,12例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余3例由右肝管穿刺在胆总管内置人支架.对24例肝门区梗阻患者,20例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其中15例经右侧腋中线穿刺在右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经置入胆道引流管,3例经右侧腋中线穿刺在右肝管与左肝管之间置入胆道引流管,1例经剑突下穿刺在左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置人胆道引流管;1例经双侧穿刺,分别在左肝管、右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置入胆道引流管行全肝引流.4例经右侧腋中线穿刺在右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置人支架.结果 全组病例术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分别为(312.8±184.9)μmol/L、(198.9±115.7)μmol/L;术后2~48 d复查分别为(139.4±109.4)μmol/L、(99.4±80.1)μmol/L.表明手术前、后的总胆红索水平及直接胆红素水平之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4.3×10-5、3×10-4).全组患者中35例术后总胆红索水平较术前下降超过30%,有效率为89.7%(35/39).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或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对肝门区肿瘤,宜根据Bismuth分型确定引流肝的范围及支架置入方式.
作者:张孔志;余文昌;林海澜;郝明志;郑建雄;陈建彬;罗福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电视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安全性.方法 选择A5A Ⅰ~Ⅱ级于电视腹腔镜下行腹腔内手术病人5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各25例.观察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时BP、HR的变化;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即刻、30 min和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随访记录术中知晓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结果 R组插管期心血管反应显著低于F组(P<0.05),R组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5),R组拔管后即刻、30 min的VAS高于F组(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电视腹腔镜手术具有安全、有效、恢复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陆健君;吴锋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自我国实行肺结核归口管理以来,由于患者得到了有效管理和合理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完成疗程后,都有较好的转归.部分患者由于各方面原因,病情复发.对于此类患者,常规治疗效果欠佳.
作者:黄荣道;杨杰;陈柳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1],手术切除是直肠癌主要的治疗手段.应用双吻合器治疗低位直肠癌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一种保肛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手术安全的优点.
作者:卢梅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患者198例,并同时分析同期同样手术指征的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各80例.结果 腹腔镜下成功顺利完成手术190例,其中8例因手术困难而中转开腹.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发热率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结论 腹腔镜手术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各种妇科疾病,与开腹手术相比,对病人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短,术后并发症少,可用于临床妇科疾病的诊治.
作者:杨柳;陈昌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院从2007年开展了8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其中Dixon手术5例,Miles手术3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禢其桂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年来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34例.结果 按ADL分级:Ⅰ级7例,Ⅱ级9例,Ⅲ级4例,Ⅳ级13例,死亡1例.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广义;刘晶玉;宿鹏飞;袁士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导致脑血管意外患者越来越多,部分患者治疗后仍遗留下肢偏瘫.偏瘫患者由于肌力减退、动作不协调、骨质疏松,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目前对其治疗尚存不同意见.我院于1995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偏瘫合并股骨颈骨折23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黄宗贵;戴海;毋强华;袁海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院2001年至2007年行上尿路开放手术中使用双J管作内引流628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业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非 Q波心肌梗死)人选标准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替罗非班,n=28)和对照组(n=28),在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替罗非班(负荷量10 μg/kg,在3 min内推注),继以0.15 μg/(kg·min)由微量泵持续泵入24~36 h;对照组病例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 治疗组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顽固性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7%比21.4%,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心功能(射血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改善心肌缺血,安全性好.但其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刘卫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婴儿急性颅内血肿是小儿的常见急症,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我院在1995年10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婴儿急性硬膜下血肿61例,报告如下.
作者:何小华;曹奔放;张成;梁文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肱骨内上髁骨折占儿童肘部骨折的11%~11.5%,保守治疗后非骨性愈合晚期并发症,以及肱骨内上髁有那些形态学的改变,文献报道很少.我院1986年至2004年共治疗了肱骨内上髁骨折122例,获得随访32例,报告如下.
作者:梁修深;李鼎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的常见肿瘤,卵巢虽小,但组织复杂,是全身各器官中肿瘤类型多的部位[1].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肿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2].2007年1月至10月,我院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肿瘤20例,现将其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甘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的再次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掀开角膜瓣后进行再次激光切削的方式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的患者35例(60眼).结果 术后复查角膜瓣平整、复位良好.术后视力第1天、1周、3个月均值分别为0.95±0.26、0.98±0.25、1.02±0.26;术前屈光度(-2.5±1.25)DS;散光(-1.05±0.65)DC;术后3个月的屈光度(-0.37±0.50)DS,散光为(-0.50±0.37)DC,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P=0.001 5,P<0.05;F=3.086,P=0.043 3,P<0.05),术后3个月时15眼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结论 采用掀开角膜瓣后进行再次激光切削的方式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的患者,安全有效,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龙曙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5年1月至2007年8月,我们对41例行后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实施康复指导与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海涛;韩兴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有限化清理联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00年3月至2007年12月,应用关节镜对203例285膝骨性关节炎进行有限化清理术,术后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1次/周,2 ml/次,连续给药4周.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182例得到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优61例,良83例,可32例,差4例,优良率79.12%.结论 关节镜有限化清理术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少坚;赵自平;方小林;吴春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以往用于治疗产后出血及妇科恶性肿瘤的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开始用于妇科良性肿瘤的治疗[1].我院于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UAE治疗子宫肌瘤66例,获得显著的近期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东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32例,术后经严密观察、精心护理,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克;冯燕;陈建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臭氧靶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分析其并发症.方法 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先行髓核内注射60μg/mL的臭氧-氧气(O3~O2)混合气体约10~30 mL,再退针至突出物内行靶点注射臭氧10~20 mL,行CT扫描见髓核及突出物内臭氧呈内积状、裂隙状、弥散状和大部分溢出状分布,继续退针至椎间孔外口或侧隐窝,证实未在蛛网膜下腔情况下,分次缓慢注入浓度为25~40μg/mL的O3~O2混合气体10~15 mL.部分神经根炎症较重的下肢痛患者,注射臭氧5~10 min后于侧隐窝或者椎间孔外口注入含曲安奈德20~40 mg和甲钴胺0.1 mg的消炎镇痛液5~10 mL.结果 56例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优18例占32%,良31例占55%,可5例占8.9%,差2例占3.5%,优良率87%,有效率95.9%.接受二次臭氧治疗者2例,四次臭氧注射者1例.56例患者67个椎间盘在CT引导下穿刺,穿刺成功率100%,臭氧注射后全部患者均于10~20 min后原腰、腿痛的症状得到缓解.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臭氧靶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微创,但须注意选取恰当的适应证,术中细心操作,强调靶点注射,并加强术后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作者:何睿林;蒋宗滨;唐小松;周增华;马相飞;冼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