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穿刺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ESWL术后残留肾下盏结石

廖林楚;银河

关键词:微穿刺经皮肾镜取石术, ESWL术, 肾下盏结石
摘要:目前ESWL已经作为大多数肾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各种原因ESWL治疗肾下盏结石仍有一定的结石未能取净,有时反复多次碎石仍未能排出.我院2003年3月至2007年7月采用微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ESWL术后未排净的肾下盏结石,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胸微创小切口改良Heller术加膈肌瓣翻转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目的 探讨经胸微创小切口改良Heller氏手术加膈肌瓣翻转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17例患者均采用左胸外侧微创小切口,长约6~15 cm,行改良Helller氏手术,并采用膈肌瓣翻转覆盖抗反流措施.结果 手术时间75~102min,平均98 min.胸壁切口出血10~20 mL,平均15 mL.术后胸腔闭式置管引流时间24~36 h,引流液80~220 mL,平均120 mL.全部患者术后1~2 d可下床活动,肩关节活动自如,胸部伤口疼痛轻微.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48个月,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无食管胃反流症状.结论 经胸微创小切口改良Heller手术加膈肌瓣翻转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袁天柱;杨鲲鹏;寿化山;韦武利;陈卫民;向敏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115例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立有无冠状动脉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脉造影是通用的常规入路,它操作方便、简单、安全,但是部分患者因周围血管疾病不能成功插入导管,术后下肢制动时间长、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较多而给临床工作带来困难.近年来,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干预的报道逐渐增多,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具有不用严格卧床、创伤小、止血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因而易于被患者所接受.我院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115例,报告如下.

    作者:唐胜惠;杨朝品;蒋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89例护理体会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诊治多种妇科疾病,有出血少、用药少、术后体温升高率低、住院日短、机体应激反应水平低等优点[1],充分体现了微损伤和保留功能的特点,深受患者的欢迎.现将我科对89例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绍洁;黎英兰;伍焕秀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腹腔镜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护理

    我院在2001年2月至2007年5月经腹腔镜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20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宋玲珍;徐振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肺癌的血管性介入治疗现状

    肺癌的血管性介入治疗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其方法有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BAI)、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ial embolization,BAE)、化疗栓塞、经皮下药盒埋置系统化疗、肺动脉灌注化疗、双介入化疗.其中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是支气管肺癌的主要介入治疗手段,适用于各种无手术指征的肺癌或转移性、复发性肺癌,也可在术前、术后使用,使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及改善,现就肺癌的血管性介入治疗方法及现状作一概述.

    作者:杨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外周不同静脉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从肘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保证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从而避免了患者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1].在穿刺过程中通常首先选择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后选择头静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现将两种不同静脉途径行PICC的应用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凤荣;周艳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调强放疗个体化患者剂量验证的研究

    目的 探讨建立调强放疗个体化患者剂量的验证体系.方法 使用IBA公司生产的0.65型电离室配合相应剂量仪DOSE1及验证模体进行绝对剂量的验证;用二维电离室矩阵MATRIXX进行相对剂量的验证.结果 利用电离室在选定的参考点进行绝对剂量的验证,以此为基础,使用二维电离室矩阵进行相对剂量的验证,可以得出患者调强放疗计划执行的误差.结论 该方法切实有效,简单可行,可作为建立调强放疗个体化患者剂量的验证体系.

    作者:梁远;吴丹玲;冯国生;陈甲信;廖超龙;莫颖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康复干预对放疗后鼻咽癌患者放射后遗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对改善放疗后鼻咽癌患者放射后遗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住的94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应用康复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干预后1年患者放射后遗症的发生情况及在干预前、干预后1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干预后1年实验组患者放射后遗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干预后1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分,实验组无论在总生活质量还是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康复干预可明显减少放疗后鼻咽癌患者的放射后遗症,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黄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多指离断再植9例体会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推广及发展,断指再植已达到较成熟的程度,单指再植的手术成功率很高.然而,对于多指离断再植,由于伤情较复杂,手术时间较长,再植手指要全部存活仍较困难.我院2005年至2008年行多指离断再植9例30指,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波;黄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优越性.方法 将45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21例采取后外侧人路微创小切口置换术,切口长约5~8.5 cm,平均6.8 cm;B组24例采取后路全髋置换,切口长约15~21 cm,平均17 cm.结果 A组全髋关节置换平均手术时间67 min,术中、术后出血量平均为440 mL,术后平均10 d出院,平均住院日13 d,术后未发现并发症;B组平均手术时间58 min,术中、术后出血量平均为690 mL,术后平均17 d出院,平均住院日20 d;两组随访3~11个月,平均6个月,复查时患者能负重行走,照片未见人工关节松动.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分(35~56分)提高到平均分别为88分(A组86~93分)和90分(B组86~94分).结论 微创小切口技术行全髋关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损伤组织少、感染机会低、康复时间快、住院日短及降低住院费用等优点.

    作者:陈海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30例临床分析

    我院在1998年9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特别高位食管癌)患者3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家永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胆道镜在治疗胆管结石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管结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608例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术后应用胆道镜取石术296例、传统手术治疗312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的结石残留率、术后远期疗效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胆管结石中应用胆道镜能达到诊断、治疗的双重作用,可及时发现病变部位、程度,可做出正确处理;配合器械取石可显著降低残石率.

    作者:罗汉传;林源;陈小勋;莫显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穿支皮瓣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Konjima、Kroll、Kimura、Blondeel等[1-4]是这方面的先驱代表.前臂桡动脉穿支皮瓣的国外文献自1990年张世民等[5]首先报道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目前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中桡动脉穿支皮瓣几乎完全代替了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对供区损伤更少,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综述如下.

    作者:杨庆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观察与护理

    我科从2005年3月至今,对180例早孕妇女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实行人工流产术,减轻人流患者疼痛,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刘甘平;陈成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远期疗效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68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和同期在我院行传统开腹胃癌手术的68例进行回顾性配对的病例行对照研究.腹腔镜手术的病例作为实验组,开腹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生存率以及癌症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286.1±52.9)min vs(226.4±37.5)min](P<0.05).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血常规、肝功能变化、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并发症均较少.随访时间3~72个月,平均35个月,腹腔镜组1、3、5年生存率为74.55%、46.88%和45.45%,开腹组为70.90%、56.25%和36.36%,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癌症复发转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安全、有效,远期随访观察,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生存率及术后复发方面无显著差异.

    作者:丁祥飞;卢榜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听三角微创切口行普胸手术40例体会

    多年来,后外侧切口一直作为大部分胸外科手术选用标准的切口,该切口长,需要切断胸壁的多块主要肌肉,如胸大肌、背阔肌、斜方肌、前锯肌等,切口创面大、出血多及开、关胸时间长,且术后肩关节和肺功能恢复慢.自2004年起,我院行经听诊三角的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手术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宏;王平;梁大昌;冯毅;郑贵雄;梁彦;陈冠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乳腔镜微创乳腺癌根治术的进展

    腔镜在乳腺癌外科的应用起始于1997年,Yamagata等[1]采用经乳晕入路,在腔镜辅助下采用外部牵拉法建立操作空间,对1例乳腺癌病人成功进行了乳房部分切除术.1999年Ishiguro等[2]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可行性及美容优势.此后,乳腔镜手术和乳腔镜辅助手术得到较快发展.随着广视角腔镜和超声刀等手术器械的完善以及相应技术的成熟,腔镜辅助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谢桂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阴道穿刺配合药物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6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复发率较高的疾病.保留卵巢功能及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后仍有6.1%~36.5%[1]的复发率,复发症状严重者被迫采取二次甚至三次手术治疗.使用创伤性小、疗效确切的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预防其复发,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对于手术后复发的病例.

    作者:农文清;黄丽珍;韦小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内镜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30例临床分析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起病急,仅靠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易转为慢性胰腺炎.1998年10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对30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肌切开术(EST),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颜丽萍;牛宏力;唐建光;苏艺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腔镜在腹部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应用日趋广泛,腹腔镜下多脏器、多学科联合手术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我院为48例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联合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壮;周师南;陆秀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