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鳝血局部外敷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6例报告

葛志彰

关键词:局部, 外敷, 针刺治疗, 周围性, 面神经麻痹, 组织水肿, 穴位针刺, 面神经炎, 非化脓性, 病毒感染, 乳突孔, 病因
摘要: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因茎乳突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神经组织水肿,面神经在茎乳突孔内受压导致面神经麻痹.其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我们采用鳝血局部外敷配合穴位针刺,治疗126例收到良好效果.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伴气管内渗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8分),是各种外伤中严重的损伤,其死亡率为30%~50%[1].伤后早期颅内压增高,中枢性呼吸功能不全,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气管切开给氧是必不可少的救治步骤之一.

    作者:黎红玲;苏爱珍;张日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健康教育内容及效果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新开展的一种相对简便易行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1].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对此治疗方法不甚了解,所以健康教育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宣教,使患者掌握了一定的介入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帮助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和促进康复方面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方成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依托咪酯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及临床应用

    依托咪酯(Etomidate,amidate,hypnomidate,乙咪酯)为咪唑类衍生物,系催眠性静脉麻醉药,此药是白色结晶粉末,其盐易溶于水、丙二醇、聚乙醇、脂肪乳,因而有几种制剂,临床现用脂肪乳剂.依托咪酯短效、速效,对呼吸和循环影响轻微,可轻微扩张冠脉,降颅内压和维持脑灌注,尤其适用于老年、冠心病、高血压、休克患者,但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这一副作用限制了其应用.为了充分了解依托咪酯的优缺点,以合理使用此药,现将其对生理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张日凤;谭冠先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5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Baumann角测量临床观察

    肘内翻畸形是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多用携带角来判定肘关节是否发生内翻畸形.然而,在实践中,对携带角的测定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其中突出的是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多以屈肘姿势固定,故在骨折愈合前常无法对携带角进行准确测量.1998~2002年7月笔者用Baumann角测定代替复位术后携带角的测定,对25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进行了临床观察,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段朝霞;梁伟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手足口病42例临床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1957年首先在新西兰发现,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呈逐渐增多的趋势[1].现将我院儿科门诊2004年7~10月诊治的42例小儿手足口病报告如下.

    作者:羊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在输液室融洽护患关系的技巧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窗口,工作的优劣是医院护理质量水平的反映.随着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形式,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在输液室工作的每一个护理人员应该十分注意融洽好护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现将我在输液室工作中融洽护患关系的技巧介绍如下.

    作者:陈惠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4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对分娩的影响.方法观察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46例(镇痛组)和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分娩56例(对照组)的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2 h出血量、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率及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镇痛组活跃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2 h出血量、剖宫产率及新生儿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组催产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能缩短活跃期,虽催产素使用率高,但无明显不良结果,值得推广.

    作者:罗兆莲;熊理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静舒氧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低氧血症在临床上相当常见,呼吸衰竭又是各种疾病的终末阶段.常规的治疗措施是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鼻导管吸氧,长期鼻导管吸氧有可能损伤患者鼻腔黏膜,患者主观感觉不舒适,甚至影响睡眠等诸多局限.寻找方便、舒适、患者易于接受的给氧方法是临床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作者:孙俊生;周爱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因某些原因如动脉粥样硬化、外伤或大动脉炎等原因所致的动脉瘤样病变.临床上轻者可无任何症状,易被忽视;重者可产生压迫症状,当瘤体破裂出血时可引起大出血而死亡.可通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治愈,但由于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因此术中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

    作者:陈湘;黄惠桥;梁伟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药源性铅中毒10例临床分析

    目的明确铅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避免铅中毒误诊或漏诊.方法分析10例药源性铅中毒患者铅绞痛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药源性铅绞痛早期症状、体征与职业性铅中毒无差异.结论药源性铅中毒铅绞痛易误诊,检测血铅、尿铅含量可以确诊,驱铅治疗可缓解腹绞痛.

    作者:韦建华;刘慧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婴幼儿重度烧伤休克期救治体会

    据报道,小儿烧伤约占烧伤住院患者的46%,其中又以0~3岁婴幼儿常见,占小儿烧伤的63.3%,而且婴幼儿烧伤病情较重[1].婴幼儿各系统器官发育尚不健全,机体抵御侵袭性能力低,极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若救治不及时,容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死亡.因此,休克期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治疗的结果.我科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重度烧伤需抗休克治疗的婴幼儿患者110例,现将有关休克期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唐华民;刘达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全脑放射治疗配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脑转移瘤

    目的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常规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4种预后因素(年龄、疗前KPS评分、有无其它远处转移及转移灶数目)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配对选择两组病例,全脑放疗加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40例,为研究组;常规放疗组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全脑放疗剂量为30~40Gy/2~4周;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使用共面或非共面多野照射,采用每次剂量4~6Gy,每周3次,总剂量24~30Gy.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1年生存率分别为82.5%和50.0%,治疗后3个月影像学有效率(CR+PR)分别为92.5%和66.0%,治疗3个月后KPS评分好转的比例分别为85.0%和52.0%,因脑转移死亡率分别为10%和48%,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病例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结论全脑放射治疗配合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脑转移瘤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放疗.

    作者:何林;何报宁;陈松;董卫华;梁传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放射性治疗概况

    恶性肿瘤晚期常伴广泛骨转移,大多数有骨转移癌的患者会产生难以忍受的持续性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对其治疗手段虽多,但各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放射性治疗(外照射、内照射)在缓解骨痛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就几种常用的放射性治疗方法及其毒性综述如下.

    作者:陶衍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子宫位置对药物完全流产率的影响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临床常用的药物流产方案,该方案具有安全、有效、完全流产率高的特点,给妊娠妇女提供了一个非手术终止妊娠的有效方法.与手术终止早孕相比,虽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方法具有无损伤、痛苦轻、精神负担小等优点,但有6%~10%的不全流产和失败率.有资料表明[1],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时的不全流产或流产失败可能与子宫位置有一定关系,为此本文对近年我院收治的1 262例药流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子宫位置对药物流产失败率的影响.

    作者:王为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阴道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异位妊娠声像图特征的分析,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02例异位妊娠的超声特征,对术前B超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诊断符合率为92.2%(94/102).异位妊娠声像图主要表现为盆腔内不同回声的包块,伴有子宫增大或腹腔内游离液体.结论阴道B超检查是简便、无创伤,是诊断异位妊娠理想的检查方法.

    作者:韦玲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超声显像诊断宫内妊娠残留物96例报告

    目的探讨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物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药物流产(均见胚囊流出)后2周以上仍有阴道出血患者96例的声像学特点,将其超声检查结果与再次清宫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超声检查96例患者中74例宫腔内的残留物能清楚地显示其准确位置,宫腔积血18例,无宫腔残留物4例.结论超声检查在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物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能为妇科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林春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2,静滴2 h,第1~5天;5氟尿嘧啶500mg/m2,静滴4 h第1~5天.21 d为1周期,行3周期治疗后判定疗效.结果入组病例27例,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9例,病情稳定(SD)12例,病情进展(PD)4例,总有效率(ORR)40.7%(11/27),中位总生存期10个月.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外周感觉神经毒性、黏膜炎、静脉炎等.以骨髓抑制、感觉性神经毒性为主,其中白细胞减少占59.3%,血小板减少占29.6%,外周感觉神经异常70.4%.毒副反应Ⅰ度和Ⅱ度较多,Ⅲ度以上较少,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能耐受,值得进一步试用.

    作者:魏志霞;田韧;俞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鼻咽癌合并糖尿病放疗的护理

    鼻咽癌合并糖尿病临床上不多见,但给治疗及护理带来难度并影响疗效.我科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鼻咽癌病人422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者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红;张金桃;周富玲;刘翠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肝性脑病8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住院肝性脑病患者死亡率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近4年来我院83例肝性脑病住院患者的情况.结果原发疾病为恶性肿瘤的肝性脑病患者其死亡率显著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P<0.05),有合并症的肝性脑病患者其死亡率显著高于(P<0.05)无合并症的患者,电解质紊乱是导致肝性脑病患者死亡率增高(P<0.005)的重要因素.结论积极治疗各种合并症,控制电解质紊乱的发生,将有助于降低肝性脑病患者住院死亡率.

    作者:郑志雄;彭东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需机械通气者酸碱失衡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酸碱失衡临床的认识.方法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需机械通气者(通气组)80例105例次血气异常的酸碱失衡类型、原因及临床特点等,并与同期无需机械通气者(对照组)220例170例次血气异常相比较.结果通气组酸碱失衡发生率100%,混合型酸碱失衡68.6%,均高于对照组(P<0.01),这与通气组病情重、原因复杂有关.顽固性酸中毒、碱中毒、三重酸碱失衡(TABD)者死亡率高.结论COPD通气组以混合型酸碱失衡为主,注意识别TABD及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注意防止医源性碱中毒.

    作者:苏月南;莫北溪;梁国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