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英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病人机械通气时应用呼吸末正压(PEEP)模式对肺不张和颅内高压的影响.方法将123例颅脑外伤术后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分两组.对照组60例,常规应用机械通气,根据病情调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每分通气量、氧浓度、触发敏感度等各参数,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组63例,常规按病情调节各参数外,同时给予呼气末正压模式(PEEP)0.294~0.490 kPa.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气末正压呼吸模式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对预防和治疗肺不张、降低颅内高压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慧敏;李次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电视胸腔镜是上世纪90年代引进的一项外科新技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对机体免疫功能干扰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提高包括自身免疫功能在内的综合治疗效果[1].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在电视胸腔镜下行肺癌(包括转移癌)、肺良性肿瘤(包括炎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球等)等手术37例,现将护理配合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侯丹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突发性耳聋患者由于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或失聪而产生较强的心理应激源[1],并出现相应的行为.本文对突发性耳聋住院患者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质量.
作者:张月敏;李凤提;韦月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宫外孕术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取多种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分析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对宫外孕特定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出院后对医嘱的遵从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特定知识知晓率有显著差异,医嘱遵从性良好.结论健康教育通过加深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从而促进了对医嘱的遵从.
作者:黄一华;康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并减少复发的措施.方法将86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成为对照组41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经CO2激光治疗后口服转移因子,治疗组在对照的基础上局部注射白介素-2,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复发情况和血清IL-2变化.结果治疗组的复发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39.0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x2=10.26,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IL-2水平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白介素-2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作用,能有效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是控制尖锐湿疣复发的有效药物.
作者:易恒安;陈雄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笔者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应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镇痛合剂防治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15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瑞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在产程中进行血糖监测和处理后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36例,在产程中对其进行血糖动态监测,血糖异常者及时使用低剂量短效胰岛素静脉滴注,观察分娩后新生儿的血糖水平变化.结果产程中糖代谢异常孕妇的血糖波动范围为3.9~11.5 mmol/L,分娩后新生儿即刻血糖水平为(4.0±1.0)mmol/L,24 h为(3.9±1.0)mmol/L.21例未用胰岛素孕妇的新生儿生后即刻血糖水平为(4.1±1.5)mmol/L,24 h为(4.0±1.0)mmol/L.结论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在产程中行血糖监测和控制,可避免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农桂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开胸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中常挤压肺叶,以及游离食管时常损伤或刺激肺门及支气管,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不可避免地造成呼吸功能下降,如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其中急性呼吸衰竭是术后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1].
作者:宋楚茵;黄惠桥;陆雪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期刊作为当代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献信息量大,时效快的特点,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动向、新水平,是科技工作者广泛使用的一种文献载体.在医院图书馆,外文期刊是读者了解世界医学文献信息的窗口,是临床、教学工作者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主要工具.如何开展外文期刊的订购、管理工作,提高期刊的利用率,是摆在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前面的重要课题.
作者:许志雄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儿童体内微量元素锌的含量,探讨其缺乏的发生率及其防治.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1004例门诊体检儿童末梢血进行检测.结果各年龄段锌缺乏率:0~0.9岁为46.3%,1.0~1.9岁为25.6%,2.0~2.9岁为39.8%,3.0~3.9岁为21.4%,4.0~14.0岁为19.6%.结论不同年龄段儿童微量元素锌缺乏发生率不同,通过微量元素锌的检测,可及早发现锌缺乏,避免盲目补充.
作者:林庆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由于耐药结核分支杆菌菌株的出现,导致耐药肺结核发病率的增加,而耐药肺结核是目前防治结核病的难点.肺结核如合并肝脏疾病,或对化疗药物极度敏感易引起肝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来说,治疗上则是令人头痛的问题.我院从2000年开始采用中医百合固金汤加减[1]治疗肺结核合并肝病患者26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东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恐怖性神经症(phobic disorder)是具有恐怖症状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持续一定时间的精神障碍.患者对某种物体或处境感到持久的,强烈而不现实的害怕和恐怖,自己也认识到这种害怕是不必要的,但又无法控制和摆脱,为了避免精神痛苦而采取回避行为[1].2003年我院收治一例严重恐怖症患者,经过系统的心理治疗与护理及辅助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如下.
作者:廖庆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Hcy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理仍在不断探讨中,其机制可能与致内皮细胞损伤、对脂代谢的影响、参与炎症反应、致血栓形成、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血管钙化等几个方面有关,本文就近年来Hcy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曾晓聪;李醒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肌肉注射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给药方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但肌肉注射有一定的创伤,给病人带来一些痛苦.随着舒适护理理论和模式的产生,增进病人的舒适程度,是护理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注射体位是患者侧卧,上腿伸直,下腿弯曲.而临床观察发现,这种体位并不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为了了解肌肉注射侧卧体位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笔者对60例120例次老年患者采取侧卧位行肌肉注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智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产后2 h实施姜汁按摩下腹的护理,预防产后宫缩痛的效果.方法选择阴式分娩的经产妇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在产后2 h予姜汁按摩下腹的护理,24h后重复1次.对照组50例,按照产后护理常规护理,应用WHO疼痛分级,对两组产妇进行产后24 h、48 h、72 h疼痛分级,观察产后宫缩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宫缩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2 h经产妇实施姜汁按摩下腹的护理,能有效地预防产后宫缩痛,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促进母乳喂养.
作者:梁红霞;李燕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广乏开展,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营养不良不但影响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同时亦是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1].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为60.1%~86%[2],对营养不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改善其营养状况并非易事,通常采取的鼓励患者进食或增加血液透析次数等方法,事实上很少能奏效,其原因是这些措施都无法明显改善患者的食欲.因此,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子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样的,若能找到病因并对症治疗及护理,将会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用心理护理消除1例患者心悸气促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罗艳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日益升高.现将心力衰竭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分析初产妇乳汁不足与穿戴衣着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乳母24~32岁,产后1~6月的初产妇为对象.其中,泌乳正常116例,泌乳不足132例.结果乳汁不足的乳母中有74.2%穿戴过紧的乳罩和紧身内衣,而对照组的乳母仅为36.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37.648,P<0.01).结论初产妇乳汁不足与穿戴过紧的乳罩和紧身内衣有密切相关,泌乳不足各年龄间无明显的差异.
作者:韦丽峰;宁成政;韦献飞;朱穗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恶性肿瘤出现远处转移,标志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鼻咽癌细胞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肝转移是鼻咽癌常见的远处转移之一.一旦出现肝转移,将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沉重的打击,有的患者会失去继续治疗的信心,甚至会放弃治疗.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再治疗的依从性,增强其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同时积极有效地预防治疗副反应及并发症,才能有效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2000年元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收治鼻咽癌肝转移患者25例,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邓卓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