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肝癌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蒙秋华;龙莉玲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磁共振, 诊断价值, 诊断和鉴别诊断, 肝占位性病变, 一次屏气, 核素扫描, 快速序列, 成像速度, 观察表, 综述, 设备, 临床
摘要:随着磁共振(MRI)设备的不断完善,成像速度的加快,尤其快速序列可以一次屏气完成全肝扫描[1].临床观察表明MRI对肝占位性病变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达到或超过当前CT、B超或核素扫描水平[2],本文就原发性肝癌的MRI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46例小儿烧伤并发惊厥临床分析

    惊厥是小儿烧伤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病因也很复杂.我院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12岁以下小儿烧伤932例,住院期间发生惊厥46例,占4.9%.现将其常见发病的原因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桑蕾;张怀军;曾勇;董肇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硝酸银肾盂灌洗加体外冲击波肾门冲击治疗乳糜尿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肾门冲击法治疗乳糜尿的疗效.方法采用硝酸银肾盂灌洗+体外冲击波肾门冲击法治疗乳糜尿29例.结果术后随访0.5~5年,26例痊愈,3例复发,再次治疗痊愈.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治疗乳糜尿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损伤小、可重复操作、设备相对简单等优点.

    作者:蒋波;徐贻良;叶超平;覃宝笋;莫宏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儿胺致过敏性紫癜1例

    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27岁.因发热、呕吐、解烂便3 d,自购买小儿胺粉剂3小包口服,次日全身出现小斑点,很快遍及全身并融合成片.双膝、双肘关节疼痛,体温37.4℃,血压14.0/9.0kPa,心率100次/min,律齐,呼吸22次/min.

    作者:廖训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B超检查在妇科急腹症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B型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2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用B超观察子宫、双附件及盆腹腔情况,将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超诊断为急腹症115例,符合率为87.12%;误诊17例,误诊率12.88%.结论超声对妇科急腹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根据声像图特征,密切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超声诊断的符合率.

    作者:阮燕影;周江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手术配合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结石取尽率高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病患者的欢迎.我们2004年12月至2005年3月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46例,现就其手术配合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韦金鸾;邓福英;黄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内镜下微波治疗胃、结肠息肉30例分析

    笔者在内镜下行微波治疗胃、结肠息肉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5~68岁,平均42.7岁.息肉位置:12例胃息肉见于胃的四壁,息肉直径0.2~0.3 cm,均为宽基底部,表面光滑.

    作者:黄映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妇科病人术前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手术对机体是一种创伤,对病人的精神也是一种刺激.过度的刺激可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可导致生理上一系列变化而严重影响手术的成功和术后康复.

    作者:李琼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生儿气胸1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气胸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少量闭合性气胸(肺组织压缩<30%)给予保守治疗,其中3例气胸均在次日吸收,1例因双侧气胸3 d后吸收.另10例大量气胸(肺组织压缩>30%)及张力性气胸要行胸腔闭式引流,平均4~5 d病情好转后拔管.5例因原发病和/或并发症需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延长留管时间到1 w.有3例因原发病重而死亡.结论导致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不同,有些是可以预防的.一旦发生气胸应早期诊断,对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气胸采用相应的治疗手段,防治其并发症发生,患儿预后大多良好.

    作者:王文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5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分割放疗组26例,2 Gy/d,5次/w,总剂量64 Gy;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26例,常规分割放疗40 Gy后改为2次/d,1.5 Gy/次,2次间隔≥6 h,总剂量64 Gy.结果1、2、3年生存率后程加速超分割组为81%、62%、42%,常规分割组为54%、31%、15%,后程加速超分割组疗效明显好于常规分割组(P<0.05).后程加速超分割组急性放射反应略重于常规分割组,但可耐受,不必中断放射治疗.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食管癌能明显提高病人1、2、3年生存率.

    作者:梁锦辉;朱锦贤;梁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莫西沙星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

    目的了解莫西沙星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用莫西沙星400mg/d静脉注射,连续7~14 d;对照组20例用舒巴坦-头孢派酮2 g,静脉注射,2次/d,连续7~14 d.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5%,而对照组为75%.治疗组人均住院(6.5±1.5)d,对照组人均住院(10.5±1.5)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莫西沙星是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曾雅静;马泽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观察和治疗体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由于解剖复杂,手术时间长,创面大,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术后有延迟胃排空、胰瘘、伤口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我科2002年11月成功地进行了2例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现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治疗体会进行报道.

    作者:陈永军;卢榜裕;蔡小勇;陆文奇;黄飞;黄玉斌;刘祖军;江文枢;靳小健;雷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体表心电图定位与冠状动脉造影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病变血管定位的关系.方法对200例CHD心绞痛患者的ECG与CAG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CHD心绞痛患者ECG与CAG的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对照符合率分别为68.4%、64.2%、25.9%,提示LAD、RCA病变时与LCX病变对比,ECG仍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ECG对心绞痛患者病变血管的诊断、定位与CAG对照符合率偏低,但LAD、RCA病变时与LCX病变对比,ECG仍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作为CHD的诊断手段,其价值不容忽视.

    作者:李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7例新生儿梅毒的护理

    先天性梅毒或称胎传梅毒,是胎儿时期通过胎盘从母体受染所致[1].我科2002~2004年共收治新生儿梅毒患儿7例,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斯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硝苯地平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41例疗效分析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常见呼吸道疾病,急性发作时有典型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支气管壁水肿和黏液增多[1],除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外,伴有喘鸣.我院于1997~2002年应用硝苯地平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4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大任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及预后分析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的普及,使透壁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有所降低.国内外研究表明再灌注后重新获氧的心肌受到活跃的氧代谢物的额外损伤即再灌注损伤,主要表现在心肌细胞的死亡、微血管的损伤、心肌顿抑及再灌注心律失常[1,2].本文旨在探究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类型、特点、预后及与溶栓心律失常的区别.

    作者:黄君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胫前黏液性水肿局部浸润注射的护理体会

    我院内分泌科1999年7月至2004年4月使用康宁克通A局部浸润注射治疗胫前黏液性水肿9例,疗效甚佳,随访1~5年均未见复发,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远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治疗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以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用腹腔镜行肠粘连松解术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55 min,平均出血量约30 ml,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具有创伤小、腹腔暴露机会少、脏层腹膜干扰轻等特点,新造成粘连的机会低,是治疗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的较好术式.

    作者:邓洪强;吴鸿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干预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日趋成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THA)作为一种重要治疗方法,被越来越多的高龄患者所接受.我科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共完成高龄高危患者THA 49例,通过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未发生各种护理并发症,效果满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宏;刘清秀;陈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护理体会

    痉挛性脑瘫简称(SCP)是脑性瘫痪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步态异常和肢体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我院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SCP 8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缺血/再灌注期间细胞因子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细胞凋亡(apoptosis)自1972年被Kerr[1]首次提出后,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细胞凋亡指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一种由基因编码高度有序调控ATP依赖性的细胞自杀过程,是机体自胚胎起即已存在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是维持细胞增生、死亡间平衡的重要方式.它以细胞DNA发生特异性的降解,形态上表现为核固缩、胞膜发泡和凋亡小体形成为特征,机体通过细胞凋亡消除自身损伤、衰老、突变的细胞,以维持组织平衡.近年来,随着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学者们发现有些细胞因子可以影响细胞凋亡.本文就缺血/再灌注(I/R)期间几种细胞因子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加以综述.

    作者:陈小莉;谭冠先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