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奥美拉唑(Cme)和阿莫西林(Amx)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的疗效.方法将98例HP相关性DU病人分成Ome(40 mg/d)加Amx(1.5 g/d)组54例和Ome(40 mg/d)组44例,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及HP.结果Ome加Amx组溃疡愈合率与Om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停止治疗后0.5年和1年溃疡的累积复发率Ome组高于Ome加Amx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Ome加Amx组0.5年和1年的HP根除率分别为45.0%(18/40)和22.5%(9/40),而Ome组除2例外其余HP检查始终阳性,HP根除率为6.3%(2/32).结论Ome加Amx是治疗HP相关性DU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之一,HP的根治效果与根治方案、疗程及药物使用方法密切相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院自1998年5月至2003年9月共收治妊娠并发心脏病患者19例,其中6例发生心力衰竭,在控制心衰后均行剖宫产术,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母婴均平安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2例脑梗塞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梗塞后癫痫的发生率为10.5%,其中脑梗塞后2周内发生癫痫为5.6%,2周后发生癫痫为4.8%.脑梗塞后癫痫的发生与脑梗塞的部位(皮质或脑叶)密切相关(P<0.01),单纯部分性发作多(62%).早期癫痫的病死率为24.1%,明显高于无继发癫痫的病死率4.9%(P<0.05).结论脑梗塞后继发癫痫主要发生在皮质,癫痫作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多见,早期癫痫多数预后良好,而迟发性癫痫多数需长期服药.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胎膜早破(PROM)指临产前的胎膜破裂,其发生率国外5%~15%,国内2.7%~17%[1],是威胁母儿健康的一个常见产科并发症,因此PROM日益受到产科界重视.尽管对PROM发生的原因研究颇多,但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近年认为胎膜破裂与胎膜本身的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类结构中含Zn2+和Ca2+的蛋白水解酶,能降解细胞外基质中的所有蛋白成分,调控细胞外基质含量和胎膜结构.另外羊膜的弹性、脆性是由纤维母细胞层决定的,而铜参与赖氨酰氧化酶的生化过程,后者与弹性蛋白和胶原纤维的合成有关.本文就MMP-9、Cu2+和胎膜早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一种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在周期中以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种状态存在,即细胞外具有感染性的原体(EB)和细胞内无感染性的始体或网状体(RB).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者称产后出血[1],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尤其在我国农村地区,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我院为镇卫生院,1998年11月至2004年11月收治产后出血13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下肢深静脉栓塞是指下肢深静脉特别是腓肠部位静脉血栓形成,致血液运行障碍[1].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45例,现对其形成原因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脐带绕颈是产科常见的一个现象,发生率为15%~34%[1].本文对我院经彩色多谱勒超声(CDFI)诊断的114例胎儿脐带绕颈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DFI对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价值.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中间综合征(IMS)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经救治后,在急性胆碱能危象消失后1~4d,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出现之前,以部分颅神经支配的肌肉、屈颈肌肉、四肢近端肌肉和呼吸肌肌力弱或麻痹为特征的一组临床表现[1].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常见的全身动脉系统血管病,可同时累及冠状动脉、颈动脉及其它全身大中动脉血管.AS是一种功能、形态损害共存的病变,功能损害出现于形态异常之前,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内中膜厚度增厚与粥样斑块是AS过程中的主要形态学改变.过去评价AS常用病理学检查和动脉造影检查,为有创性检查.现越来越多的无创性方法被用于检测AS,比较公认的方法有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本文就这三种无创性检测AS方法进行阐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VAP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病原学分布.方法对我院63例VAP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本组VAP发生率为47.7%,VAP的发生与年龄、病情、吸烟、抗酸剂的使用、手术、严重创伤及鼻胃管等有关;VAP主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氏不动杆菌.结论年龄、吸烟、抗酸剂的应用、手术和严重创伤是VAP的易感因素,VAP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尤以铜绿假单胞菌为多,合并真菌感染后病死率增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围产儿的不良结局的差异.方法对2001~2003年我院的本市户口和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共分娩围产儿10 420例,死亡223例,死亡率21.4‰,其中常住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7.48‰,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27.8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对流动人口应制定并采取相应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提高围产保健意识,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建立和使用使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而当湿化充分时,即使是没有咳嗽反射的昏迷病人,也能保持呼吸道纤毛运动活跃,从而保证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引流,确保使用人工气道的病人气道通畅[1].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提取骨肉瘤基因组DNA,建立基因组DNA的佳部分酶切条件并制备其部分酶切产物.方法采用经典的基因组DNA提取法和改良玻璃棒缠绕法提取骨肉瘤基因组DNA,以限制内切酶Sau3A I部分酶切,采用玻璃珠(Silver Beads)DNA胶回收试剂盒与蔗糖梯度离心回收分离目的片段DNA.结果提取基因组DNA片段大于150 kb,37℃,Sau3AI 1:4(u/μg)部分酶切骨肉瘤基因组DNA 30 min获得18 kb ~23kb基因片段的富集,制备目的片段DNA.结论经改良玻璃棒缠绕法提取骨肉瘤基因组DNA具有纯度、产量高,方法简单,无蛋白和RNA污染,片段足够长,可被Sau3AI部分酶切,玻璃珠(Silver Beads)DNA胶回收试剂盒和蔗糖梯度离心回收分离目的片段DNA纯度高,无小的DNA片段混入,可满足构建入噬菌体载体(EMBL3)基因组文库.为构建骨肉瘤的入EMBL3载体基因组文库做好了前期工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有创血压为直接感知血液内的压强,是将套管置于动脉血管内,连接延伸管、传感器及监测仪.先进的传感器具有将导管内液体压转换为电信号,将其转译成数字和波形,显示于屏幕上.它为持续的动态过程,不受人工加压、减压、放气听诊的影响,准确、直观,并且随时都可取值,利于医务人员及时、迅速地评估患者的病理、生理损害,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及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还可通过动脉置管采血做血气分析和其他检查,避免多次穿刺,既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中的后阶段.通过实习,可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得到巩固和加深,同时可进一步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通过临床实习,直接为病人进行护理服务,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出适应当今医学模式转变的全能护士.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是指一种不经气管播管和气管切开进行的机械通气.自1989年Meduri等[1]报道NPPV治疗呼衰后,引起极大关注,是目前常用的无创通气技术,亦是近年来机械通气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就目前临床应用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紫外线(UV)治疗银屑病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近1个世纪,其疗效和安全性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中波紫外线(UVB,290~320 nm)辐射到人体皮肤,大部分为表皮吸收,仅小部分可达真皮乳头层;而长波紫外线(UVA,320~400 nm)小部分被表皮吸收,大部分可透入真皮,深可达真皮中部.311、312、313 nm的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皮肤病效果佳.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波长在300~313μm之间的UVB对银屑病有效,红斑效应相对较小,无明显副反应,且缓解时间长,患者依从性好.本文就NB-UVB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临床应用、副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自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行无痛技术应用于人工流产246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在血清有效胰岛素水平降低时产生的有机酸和酮体过度堆积所形成的代谢性酸中毒.由于其临床表现不一,且常被诱发因素所掩盖,加之部分患者无明确的糖尿病史,易致误诊、误治.现将我院1990~2003年收治的5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