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效果观察

关键词: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疫苗, 母婴传播
摘要:目的探索联合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的效果.方法对HBsAg单阳性和HBsAg、HBeAg双阳性的孕妇在妊娠第28、32、36周各注射HBIG 200IU,婴儿出生后12 h内注射HBIG 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5μg,以后分别在1、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5μg,采脐血和9月龄静脉血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婴儿宫内感染率为3.94%;总阻断效果为94.97%;孕妇HBsAg单阳性的婴儿,阻断效果为95.77%;孕妇HBsAg、HbeAg双阳性的婴儿,阻断效果为93.50%.孕妇HBsAg单阳性,孕妇注射HBIG,婴儿联合使用HBIG和乙肝疫苗,阻断效果为96.06%;而孕妇HBsAg、HBeAg双阳性,同样的阻断方法,阻断效果为93.79%.孕妇HBsAg单阳性,仅婴儿联合使用HBIG和乙肝疫苗,阻断效果为93.33%,而孕妇HBsAg、HBeAg双阳性,同样的阻断方法,阻断效果为88.88%.宫内感染HBV的胎儿,阻断失败.结论联合使用HBIG和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很好,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宫内感染胎儿的阻断方法应另外探索.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梅毒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孕妇在首次产前检查中常规行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感染的26例患者,进行规范的驱梅治疗和宣传教育,对要求继续妊娠者实行严格的跟踪监测.结果孕前曾有梅毒感染的8例;Ⅰ期梅毒4例,Ⅱ期梅毒2例,隐性梅毒12例.11例确诊后予驱梅治疗并终止妊娠.1例死胎引产,1例新生儿死亡.10例经治疗分娩活婴,新生儿有3例确诊为先天梅毒.3例在妊娠中.结论妊娠期梅毒常无明显的症状及体征,故在孕产妇首诊时应常规行梅毒血清学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及治疗,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降低先天梅毒患儿的发生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变应性鼻炎的防治近况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为开端,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1].过去一直把抗组胺药作为治疗AR的主要手段,目前的治疗方法有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2].下面就近年来的防治AR的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感染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胰腺感染包括感染性坏死、胰腺脓肿、感染性急性假性囊肿.AP中8%~10%并发胰腺感染,而重症胰腺炎(SAP)并发胰腺感染高达40%~70%.有报告因AP死亡中80%与胰腺感染有关.近年来,对抗生素在AP治疗中的作用,特别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许多新认识.本文就SAP胰腺感染及抗生素使用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Lewis血型系统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目的研究Lewis血型系统抗体的血清学特异性及其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例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的血清分别与一组试剂红细胞在盐水介质、木瓜酶-抗痛素介质、抗球蛋白、酶-抗球蛋白介质中反应,分析鉴定其抗体的特异性.结果2例患者血清与试剂红细胞在多种反应介质中的反应结果显示有IgG抗-Lea.结论该同种抗体为特异性抗Lewis血型系统抗体,且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Lewis血型系统抗体筛选意义值得探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十二指肠损伤29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5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13.8%,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9%.结论十二指肠损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易被漏诊.注重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加强术中探查并选择恰当的术式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ANA、抗ds-DNA、抗ENA谱联合检测对诊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意义

    目的探讨ANA系列抗体检测对诊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意义.方法应用金标免疫斑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印迹法联合检测231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的抗ds-DNA、ANA、抗ENA抗体谱.结果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抗ds-DNA、抗ENA谱对诊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有良好价值.结论ANA、抗ds-DNA、抗ENA谱生SS、RA、MCTD、PSS、SLE、PM/DM患者中阳性率较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10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的效果.方法输卵管妊娠105例,其中96例未生育者及已生育仍有生育要求者行输卵管切开取胚保守性手术,另9例行输卵管切除手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4 d.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切开取胚术,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且安全有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专人全程围手术期护理访视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手术可引起患者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1],特别是非全身麻醉下接受手术的患者,由于手术室环境,医护人员衣着、工作方式的不同,加之陌生的护理人员,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加重,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干扰手术麻醉的顺利实施[2].我们采用术前、术后护理访视表及术中护理,对148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两种不同分工的围手术期护理访视,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医院门诊实习护士带教探讨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中的后阶段.通过实习,可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得到巩固和加深,同时可进一步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通过临床实习,直接为病人进行护理服务,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出适应当今医学模式转变的全能护士.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0例分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体内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结合在红细胞膜上,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本院1999~2003年共收治3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凯西莱、右旋糖酐静滴发生过敏性休克1例

    2004年11月在我院放疗的1例鼻咽癌患者,应用凯西莱出现过敏性休克,为扩充血容量提高血压应用右旋糖酐静滴时再度出现过敏性休克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鼻衄患者的心理护理

    鼻衄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其起病急,出血较多,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全身慢性疾病,这些因素构成了老年鼻衄患者既易出血又不易止血的特点,加之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调节能力降低,当反复鼻出血时患者易出现情绪紧张或激动而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出血量增多,因而在护理过程中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转归,现将我科10年来收治51例老年人鼻衄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微量元素和胎膜早破的关系

    胎膜早破(PROM)指临产前的胎膜破裂,其发生率国外5%~15%,国内2.7%~17%[1],是威胁母儿健康的一个常见产科并发症,因此PROM日益受到产科界重视.尽管对PROM发生的原因研究颇多,但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近年认为胎膜破裂与胎膜本身的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类结构中含Zn2+和Ca2+的蛋白水解酶,能降解细胞外基质中的所有蛋白成分,调控细胞外基质含量和胎膜结构.另外羊膜的弹性、脆性是由纤维母细胞层决定的,而铜参与赖氨酰氧化酶的生化过程,后者与弹性蛋白和胶原纤维的合成有关.本文就MMP-9、Cu2+和胎膜早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谈转化成绩差生厌学情绪的体会

    笔者在多年内科教学及统考辅导工作中,发现有相当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影响了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甚至出现低分.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枸椽酸铋钾、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枸椽酸铋钾、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口服枸椽酸铋钾0.22 g,克拉霉素0.25 g,替硝唑0.5 g,均为2次/d,连续7d.对照组31例,口服奥美拉唑10 mg,1次/d;克拉霉素0.25 g,2次/d,连续7 d.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64.5%,对照组为41.9%,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83.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椽酸铋钾、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满意,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第二产程时间与母婴预后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持续时间与母婴预后的关系.方法将480例经过充分试产的孕妇、按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分为两组,A组为第二产程时间小于或等于1 h;B组为第二产程时间1~2 h.比较两组产妇的宫缩、头位情况、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B组的手术产率、宫缩乏力、头位异常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结论第二产程时间越长,难产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加.应重视和积极处理第二产程,避免母婴不良预后.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P选择素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p选择素属整合素家族成员之一,又称颗粒膜蛋白140(GMP 140)或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PADGEM),存在于静息血小板的α颗粒膜上与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中,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分子标志物.有研究表明[1],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其中合并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左房血栓更与血小板活化密切相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断指再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的观察及护理

    2003~2004年我科共收治断指患者5例,再植手术成功4例,失败1例,再植成功者都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经临床观察发现,血管危象是引起再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下面谈谈断指再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邻苯二甲醛消毒剂研究进

    邻苯二甲醛(ortho-phthalaldehyde,OPA)是一种医药中间体,曾广泛应用于胺类生物碱、荧光计组胺测定及医药检验方面.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60例临床分析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利用人工复合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的新方法[1].我院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