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NA、抗ds-DNA、抗ENA谱联合检测对诊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意义

关键词:抗核抗体, 抗双链DNA,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摘要:目的探讨ANA系列抗体检测对诊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意义.方法应用金标免疫斑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印迹法联合检测231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的抗ds-DNA、ANA、抗ENA抗体谱.结果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抗ds-DNA、抗ENA谱对诊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有良好价值.结论ANA、抗ds-DNA、抗ENA谱生SS、RA、MCTD、PSS、SLE、PM/DM患者中阳性率较高.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二次脑创伤对颅脑伤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颅内压和脑灌注压异常等二次脑创伤指标对颅脑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近4年来收治中型以上颅脑伤122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颅内压与脑灌注压异常严重影响颅脑伤患者的顸后,显著增加患者的重残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P<0.01).结论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颅内压与脑灌注压异常均属于二次脑创伤指标,都直接参与了颅脑伤的继发性病理损害.高度重视监测和严格控制这些二次脑创伤指标的变化,对提高颅脑伤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出血病人恢复期死亡原因分析和护理

    脑出血病人急性期内死亡多为脑疝所致,而恢复期死亡原因则比较多,除与病人自身因素有关以外,与日常护理也有密切关系.本文对21例脑出血恢复期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找出死亡原因和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为减少脑出血病人恢复期死亡率提供有效的护理对策.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妊娠合并梅毒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孕妇在首次产前检查中常规行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感染的26例患者,进行规范的驱梅治疗和宣传教育,对要求继续妊娠者实行严格的跟踪监测.结果孕前曾有梅毒感染的8例;Ⅰ期梅毒4例,Ⅱ期梅毒2例,隐性梅毒12例.11例确诊后予驱梅治疗并终止妊娠.1例死胎引产,1例新生儿死亡.10例经治疗分娩活婴,新生儿有3例确诊为先天梅毒.3例在妊娠中.结论妊娠期梅毒常无明显的症状及体征,故在孕产妇首诊时应常规行梅毒血清学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及治疗,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降低先天梅毒患儿的发生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谈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的体会

    组织学是应用显微镜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是基础医学课程中主干学科,主要介绍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及各系统、器官的光学显微镜下的微细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的超微结构及这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酒精性肝病58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方法对58例ALD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日饮酒量40~500g,年限平均22年,男性为主,女性仅1例.酒精性肝炎(AH)、酒精性脂肪肝(AFL),饮酒年限<20年者多见;发生酒精性肝硬化(AC)隐者中饮酒年限>40年、年龄>50岁者多见.酒精性肝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肝肿大和黄疸为主;ALT轻、中度升高,GGT显著增高.ALD血清酶学水平以AH升高明显.酒精性肝病伴有肝炎病毒感染率为25.7%,高于一般人群.结论乙醇和肝炎病毒对肝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有协同作用,有肝炎病毒感染对ALD预后有明显影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次高千伏摄影在小儿胸片上的应用

    目的探讨如何改进小儿胸片投照方法,提高照片质量、减少废片率、降低医患双方的受辐射剂量.方法用次高千伏(即100~120 KV)方法对1~6岁小儿进行正侧位照片共200张.同时收集常规千伏条件下的小儿胸片200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次高千伏甲级片率较常规千伏提高10%,废片率减少6%.结论次高千伏摄影应用于小儿胸部照片,与常规摄影方法相比,可以提高照片质量,大大减少废片率和重照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联合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联合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的效果.方法对HBsAg单阳性和HBsAg、HBeAg双阳性的孕妇在妊娠第28、32、36周各注射HBIG 200IU,婴儿出生后12 h内注射HBIG 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5μg,以后分别在1、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5μg,采脐血和9月龄静脉血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婴儿宫内感染率为3.94%;总阻断效果为94.97%;孕妇HBsAg单阳性的婴儿,阻断效果为95.77%;孕妇HBsAg、HbeAg双阳性的婴儿,阻断效果为93.50%.孕妇HBsAg单阳性,孕妇注射HBIG,婴儿联合使用HBIG和乙肝疫苗,阻断效果为96.06%;而孕妇HBsAg、HBeAg双阳性,同样的阻断方法,阻断效果为93.79%.孕妇HBsAg单阳性,仅婴儿联合使用HBIG和乙肝疫苗,阻断效果为93.33%,而孕妇HBsAg、HBeAg双阳性,同样的阻断方法,阻断效果为88.88%.宫内感染HBV的胎儿,阻断失败.结论联合使用HBIG和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很好,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宫内感染胎儿的阻断方法应另外探索.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舌癌切除舌再造患者术后护理进展

    舌癌是口腔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特别在我国南方,舌癌约占口腔癌的41.8%[1].其治疗以手术根治为主要手段,手术创面大,破坏性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枸椽酸铋钾、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枸椽酸铋钾、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口服枸椽酸铋钾0.22 g,克拉霉素0.25 g,替硝唑0.5 g,均为2次/d,连续7d.对照组31例,口服奥美拉唑10 mg,1次/d;克拉霉素0.25 g,2次/d,连续7 d.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64.5%,对照组为41.9%,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83.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椽酸铋钾、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满意,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输注机采血小板致急性肺损伤导致患者死亡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临床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合并甲亢、糖尿病.血红蛋白50 g/L,血小板8×109/I,白细胞2.6×109/L.入院后予输血等对症治疗,2 d后输注红细胞悬液4 U.由于患者血小板计数较低,5 d后输注机采血小板1人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宫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养

    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相关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养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对于穿透皮肤或黏膜才能进入无菌组织的器械,灭菌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洗[1].而宫腔镜的内部结构纤细精巧,且价格昂贵,若不注意保养容则易发生故障和损坏,因此,正确掌握宫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与保养对于顺利完成手术、减少器械的损耗、保证器械的功能稳定、预防交叉感染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几年来我们对宫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及保养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专人全程围手术期护理访视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手术可引起患者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1],特别是非全身麻醉下接受手术的患者,由于手术室环境,医护人员衣着、工作方式的不同,加之陌生的护理人员,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加重,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干扰手术麻醉的顺利实施[2].我们采用术前、术后护理访视表及术中护理,对148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两种不同分工的围手术期护理访视,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无偿献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输血事业中直接、具体的体现,是中国输血事业发展的总方向.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钙粘素与脑胶质瘤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钙粘素(E-cadherin,E-cd)与脑胶质瘤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3例脑胶质瘤组织中E-cd的表达,同时随访其2年的生存率.结果E-cd正常表达组死亡率6.8%,异常表达组死亡率50.0%,比较两组的2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X2=7.62,P<0.01).结论E-cd与脑胶质瘤预后之间关系密切,且呈正相关(P<0.01).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影响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指征的变化.方法对1994~2003年2097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及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升高;③剖宫产率上升,但围生儿死亡率无明显下降.结论现在剖宫产指征已超越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来自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人们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喉返神经损伤防治的临床研究进展

    1喉返神经解剖的再认识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较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各有不同[1~5],大致在10%以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芬太尼、丙泊酚在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行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行无痛胃镜检查可行性.方法30例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1,1~2 min后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呼吸平稳后即进行胃镜检查.结果丙泊酚用药量为(8.62±2.76)mg,全部病例麻醉诱导及维持效果满意,对检查耐受良好.检查时间(6.42±2.3)min,检查结束后恢复时间(3.52±1.84)min,检查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行无痛胃镜检查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奥曲肽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观察护理

    原发性肝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待出现症状和确诊时多为晚期,已不适合作各种积极的抗肿瘤治疗,只能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疗效均不满意[1].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10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的效果.方法输卵管妊娠105例,其中96例未生育者及已生育仍有生育要求者行输卵管切开取胚保守性手术,另9例行输卵管切除手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4 d.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切开取胚术,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且安全有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氟伐他汀联合百令胶囊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百令胶囊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7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例分为4组:对照组66例用常规治疗;百令胶囊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百令胶囊;氟伐他汀组2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氟伐他汀;治疗组6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氟伐他汀及百令胶囊;观察治疗前、后4组Tch、TG、LDL、Alb、Scr、BUN、24 h pro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治疗前后24 h pro显著降低、Alb显著升高(P<0.01),且明显优越于对照组(P<0.01)及百令胶囊组和氟伐他汀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Tch、TG、LDL显著降低(P<0.001),且明显优越于对照组(P<0.01)及百令胶囊组和氟伐他汀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百令胶囊能更有效的降低血脂,降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高黏滞状态,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