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C臂导向下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2例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溶解术
摘要:目的提高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02例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小关节内侧缘入路、椎间孔入路,利用穿刺针在小C臂导向下准确穿刺于椎间盘突出部位,注射胶原酶行椎间盘溶解术.结果总有效率为96%,优良率8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小C臂导向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传统的方法更直观、更安全,可提高术中穿刺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颅脑疾患继发的高钠血症及其治疗进展

    颅脑疾病患者继发的高钠血症远比低钠血症少见,但颅脑重症患者病情复杂,高钠血症症状的观察和治疗都比较复杂,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死亡率或致残率均较高.笔者查阅了近年有关高钠血症的文献,对颅脑疾患继发的高钠血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龄老人白内障巩膜隧道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48例

    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对48例(75眼)80岁以上高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巩膜隧道小切口人工晶体植人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谈转化成绩差生厌学情绪的体会

    笔者在多年内科教学及统考辅导工作中,发现有相当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影响了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甚至出现低分.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乳管脱落细胞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乳头溢液是在各种乳腺疾病中均可发生,常见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乳腺癌、乳腺导管扩张症及乳腺囊性增生病等,乳头溢液的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是乳腺癌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Lewis血型系统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目的研究Lewis血型系统抗体的血清学特异性及其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例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的血清分别与一组试剂红细胞在盐水介质、木瓜酶-抗痛素介质、抗球蛋白、酶-抗球蛋白介质中反应,分析鉴定其抗体的特异性.结果2例患者血清与试剂红细胞在多种反应介质中的反应结果显示有IgG抗-Lea.结论该同种抗体为特异性抗Lewis血型系统抗体,且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Lewis血型系统抗体筛选意义值得探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软坚护肝片薄膜包衣的工艺研究

    目的探讨用薄膜包衣预混剂对软坚护肝片进行薄膜包衣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新型包衣材料并进行质量考察.结果包衣后与糖衣片比较,薄膜包衣片包衣时间短,抗热性强,且耐磨损、崩解度适宜,外观均优于糖衣片,增加了中药片剂的稳定性.结论利用薄膜包衣预混剂进行包衣达到预期目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十二指肠损伤29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5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13.8%,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9%.结论十二指肠损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易被漏诊.注重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加强术中探查并选择恰当的术式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颈前路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

    目的观察颈前路单枚中空的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颈前路单枚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7例齿状突骨折,Anderson分型:Ⅱ型5例,Ⅲ型2例,全部为新鲜骨折.结果7例患者疗效均满意,螺钉位于齿状突中央,无偏斜.随诊10~36个月,6例骨折正常愈合,1例延迟愈合,1例遗留颈部僵硬感但活动不受限.结论前路单枚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并可保留寰枢椎间的运动功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输注机采血小板致急性肺损伤导致患者死亡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临床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合并甲亢、糖尿病.血红蛋白50 g/L,血小板8×109/I,白细胞2.6×109/L.入院后予输血等对症治疗,2 d后输注红细胞悬液4 U.由于患者血小板计数较低,5 d后输注机采血小板1人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艾滋病护理知识的培训技巧

    我国自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至今,已进入艾滋病发病的快速增长期,病人数不断增加.面对这种难以治愈的新发传染病,护士如何克服恐惧的心理,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护理患者,同时避免职业性感染,因此,培训护士的护理知识十分必要.笔者有幸参加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和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护理中心于2003年12月在广州举办的第四期全国艾滋病护理师资培训班.通过培训与再培训工作,思考护士在职继续教育的效果和培训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核素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核素骨显像,以观察骨转移的发生率及转移部位.方法256例恶性肿瘤患者静脉注射显像剂90mTc-MDP后3~4 h时行前后及后前位全身骨显像.结果256例恶性肿瘤患者有125例出现骨转移,阳性率48.8%,转移部位以中轴骨多见,骨转移以多发性为主,多发病灶者占79.2%.结论核素骨显像可早期诊断骨转移,对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出血性大面积脑梗死35例CT诊断探讨

    目的提高对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特征、CT复查的时机及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3年间收治的3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发病特点,CT征象:病灶大小、形态、部位及脑组织密度变化及伴随征象.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常常在脑梗死发病后1~2周出现,其CT表现为大片低密度影,在低密度影中混杂有斑片状、团块状或脑回状高密度出血灶.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需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必要时于发病后第1~2周进行CT复查,可对出血性脑梗死有确诊价值.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归芪补血口服液中丹参的薄层色谱鉴别

    归芪补血口服液原名山珍血脉康口服液,由广西医科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广西医科大学制药厂生产的纯中药口服制剂,由黄芪、党参、当归、何首乌、丹参等十几种名贵中药材精制而成,具有益气养血、活血祛瘀的功效,用于气血不足、气虚血瘀所致的少气懒言、乏力自汗、心悸失眠及心胸疼痛等症.丹参作为方中主药,具有活血去瘀、养血安神、排脓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管病、瘀血腹痛,惊悸不眠等[1~3].为保证质量,确保疗效,在试行质量标准申请转正中,应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增加丹参的薄层色谱鉴别.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1995年2月至2004年7月,我院采用Anderson Hynes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狭窄患者6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有创血压建立的观察及护理

    有创血压为直接感知血液内的压强,是将套管置于动脉血管内,连接延伸管、传感器及监测仪.先进的传感器具有将导管内液体压转换为电信号,将其转译成数字和波形,显示于屏幕上.它为持续的动态过程,不受人工加压、减压、放气听诊的影响,准确、直观,并且随时都可取值,利于医务人员及时、迅速地评估患者的病理、生理损害,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及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还可通过动脉置管采血做血气分析和其他检查,避免多次穿刺,既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奥美拉唑和红霉素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1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奥美拉唑和红霉素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18例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吸氧、解痉平喘、抗炎等基础治疗.治疗组18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红霉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效果.结果治疗组憋喘、咳嗽、反酸、及肺部体征均明显缓解.而对照组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奥美拉唑和红霉素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疗效显著,应用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小儿急性阑尾炎35例诊治体会

    小儿急性阑尾炎为小儿较为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由于小儿生长发育不成熟,自身免疫反应、解剖和生理特点与成年人不同,容易误诊,且病情发展较迅速,若诊治不及时,容易发生坏疽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有的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乃至死亡.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诊治小儿急性阑尾炎35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阿莫西林及其制剂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阿莫西林(Amoxicillin羟氨苄青霉素)是一种广谱的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因其可口服给药而得以广泛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本品作为首选的β-内酰胺类口服抗生素.近年来,在其片剂、胶囊剂的基础上,新的剂型和制剂不断投放市场,为了不断完善原有质控标准和使之适应新品种、新剂型的要求,本文对阿莫西林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研究及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1].自1968年英国学者Pett首次报导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保守组38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开颅组38例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开骨瓣或骨窗,清除血肿:微创组36例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通过CT下定位法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三组治疗的有效率、死亡率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保守组有效率42.1%,死亡率21.1%;开颅组有效率55.3%,死亡率10.5%;微创组有效率91.7%,死亡率2.8%,微创组与开颅组和保守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能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加快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