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血细胞减少症196例病因分析

梁智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症, 系统疾病, 周围血象, 多种疾病, 准确率, 诊治, 诊断, 造血, 误诊, 漏诊, 病因
摘要:全血细胞减少症是多种疾病均可造成的一种周围血象的改变,这种现象除见于造血系统疾病外,也可见于其他系统的疾病,易引起漏诊和误诊,现将我院1992~2002年诊治的196例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例癌症病人自杀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

    我科1996年5月以来,共收治肿瘤病人744例,有自杀行为2例,现对其进行社会心理分析,并总结护理体会.

    作者:钟毓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8种抗-HCVELISA试剂质量比较

    目的对8厂家抗HCV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质量比较.方法使用卫生部临检中心的2NCU/L质控血清及抗HCV质控血清盘对8个厂家的试剂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孔间变异系数、阴性及阳性符合率的对比.结果 8厂牌试剂在灵敏度、特异性、孔间变异系数、阴性及阳性符合率各指标相差较大,质量有一定差距.结论丙肝试剂盒各生产厂家的质量仍有较大差异,使用时切不可忽视在使用试剂前的质量评估工作,应把质量评估结果作为选用试剂盒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庆;叶成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近况

    慢性前列腺炎(CP)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中为常见的病种之一,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近年呈逐渐上升趋势,发病率甚高[1].西医治疗CP效果不理想,近3年来中药治疗CP取得了较好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吴江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胸部CT诊断为肺内占位的38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 37例一次性穿刺成功,1例第二次穿刺成功,36例获取组织确诊.穿刺后发生少量气胸和少许咯血各1例,2~3d后自行吸收.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内占位确诊成功率高,安全可靠,经济,方便.

    作者:梁新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血站检验室采用LIMS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可行性探讨

    血站检验室作为血液各项指标检测的实体,它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保证模式,将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终质量.所以血站检验室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使血站各项血液指标的检测符合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应用,使满足这些要求成为可能.

    作者:吴荣桂;唐秋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特点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特别是T辅助细胞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一系列条件性感染或肿瘤,病死率极高.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频繁,AIDS传播迅速,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性疾病[1].而马尔尼菲青霉病(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M)引起的深部真菌病.PSM好发于东南亚及中国南方[2].据文献报告,PSM发病率近年来有升高的趋势,有严重消耗性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易于感染此病[3,4].PSM是东南亚AIDS患者常见的合并感染的疾病[5].在人类还未找到根治AIDS的有效方法前,做好AIDS合并PSM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燕珠;陈秀珍;钟柱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喉乳头状瘤

    喉乳头状瘤(Laryngeal papilloma,简称LP)是侵及喉部的一种非浸润性上皮肿瘤,在临床上分为成人型与幼儿型两种,主要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引起.其特点是病变的侵袭性及易复发性,但临床上无可靠治疗方法,故临床处理颇为棘手.

    作者:宋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病因学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遗传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个综合征.糖尿病的特征有胰岛素分泌异常、血葡萄糖升高以及一系列外周器官并发症,包括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大血管病变(动脉硬化).

    作者:李必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浅谈脾胃在温病中的作用

    脾胃在温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脾胃功能正常与否影响着温病的发生与发展.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运化水谷精微,上输于肺,荣养全身.

    作者:陈晴清;林培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52例临床观察

    尖锐湿疣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起的鳞状上皮增生性疣状病变[1],是女性常见的性传播疾病.HPV感染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已知机体免疫状态与尖锐湿疣发生有关[2].尖锐湿疣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微波是治疗尖锐湿疣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不能很好地解决术后复发问题.我院自2001年6月开始应用微波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瑜琼;周甘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以γ-羟基丁酸钠为诱导的麻醉手术患者血钾的变化

    目的了解以γ-羟基丁酸钠为诱导的复合麻醉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血清钾的变化.方法用火焰光度计测定56例使用γ-羟基丁酸钠为诱导的复合麻醉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血清钾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γ-羟基丁酸钠为诱导的复合麻醉手术患者术后血清钾偏低.

    作者:潘秀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1986~2002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防城区位于广西南部中越边境,总面积2600平方公里,人口36.8万,辖15个乡(镇),农村人口29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8.5%.该区自1986年对性病监测以来,性病发病逐年增加.为了探讨性病在该区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和完善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现对该区1986~2002年性病疫情分析如下.

    作者:冯华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纳洛酮在新生儿临床的应用

    纳洛酮(Naloxone.NX)是1960年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人工合成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对NX的深入研究,纳洛酮在儿科危重病(窒息、休克、昏迷、药物中毒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纳洛酮在新生儿科方面的应用.

    作者:苏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糖尿病病因学的若干进展

    长期以来糖尿病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对世界健康意义微小的疾病,而现在它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威胁,据预计到2025年,糖尿病患者将超过3亿.随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人类的行为和生活模式的巨大改变,所有这一切都导致了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加[1].本文主要就1型糖尿病病理基础和2型糖尿病病因学的若干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叶铭宇;刘树滔;陈躬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98例脑出血与脑血栓心电图分析

    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其所并发一系列心电图异常及心脏功能改变己越来越多地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本文收集了我院近年来198例脑出血与脑血栓住院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探讨其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作者:赵志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31例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500例各类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31例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急诊冠脉球囊支架成形、临时心内起搏共200例为心脏急诊手术组;冠脉造影、冠脉球囊支架成形、瓣膜球囊成形、临时及永久心内起搏、房间隔缺损的封堵共751例为心脏择期手术组;周围血管球囊支架成形、血管闭塞的导管溶栓治疗、血管瘤及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共549例为周围血管组.结果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7%(31/1500),其中心脏急诊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3%(6/200),心脏择期组为2.13%(16/751),周围血管组为1.28%(7/549).死亡率为0.2%(3/1500),急诊死亡率为1.5%.结论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一;董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60例

    无痛人工流产术已受到人们普遍重视,寻求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无痛技术成为必然.我们采用依托咪酯脂肪乳(福尔利,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6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覃鲁;刘冬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及护理

    腹股沟疝修补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目前,国内传统的较多术式均存在术后局部张力较高的问题,尤其是老年病人复发率高达25%[1].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来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新方法.我科1999年8月~2003年6月对178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施行了无张力疝修补术,无近期复发,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陆素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47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儿死亡率是衡量围产保健和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本地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率及死因变化趋势,以利于今后进一步做好围产儿工作,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现将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死亡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树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无痛消化内镜临床应用进展

    传统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一般都在局麻下进行,病人常承受较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近些年来,临床上采用无痛技术,即静脉全麻下行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就无痛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6):381~382

    作者:周瑞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