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种抗-HCVELISA试剂质量比较

王庆;叶成燕

关键词:输血, 丙型肝炎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诊断试剂
摘要:目的对8厂家抗HCV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质量比较.方法使用卫生部临检中心的2NCU/L质控血清及抗HCV质控血清盘对8个厂家的试剂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孔间变异系数、阴性及阳性符合率的对比.结果 8厂牌试剂在灵敏度、特异性、孔间变异系数、阴性及阳性符合率各指标相差较大,质量有一定差距.结论丙肝试剂盒各生产厂家的质量仍有较大差异,使用时切不可忽视在使用试剂前的质量评估工作,应把质量评估结果作为选用试剂盒的参考依据.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参附注射液与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方法 73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给予参附注射液5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1次/d.两组均给予依那普利5mg口服,2次/d.3周为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但组间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尿蛋白降低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依那普利.

    作者:兰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脑出血急性期生命预后因素的分析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在脑血管病中病死率高,预后较差.因此,研究其急性期死亡原因及预后的复杂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农文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60例

    无痛人工流产术已受到人们普遍重视,寻求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无痛技术成为必然.我们采用依托咪酯脂肪乳(福尔利,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6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覃鲁;刘冬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98例脑出血与脑血栓心电图分析

    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其所并发一系列心电图异常及心脏功能改变己越来越多地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本文收集了我院近年来198例脑出血与脑血栓住院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探讨其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作者:赵志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Bcl-2与脑缺血的研究进展

    Bcl-2基因即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 cell 1ymphoma/leukernia-2),是一种原癌基因,首先在血液淋巴细胞中发现,是Tsujimoto等于1984年从滤泡性淋巴瘤细胞分离出来的一种癌基因,通常位于18号染色体上,但在淋巴瘤异位于14号染色体上,并与该染色体上的免疫球蛋白IgH基因串联导致过度表达.Bel-2基因是细胞凋亡的重要抑制基因,近年发现它在脑缺血中表达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裕茂;蒋祝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医疗机构是否该停止制剂或大型输液生产的探讨

    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的医药工业落后,缺医少药的现象尤为严重,国产药供应严重不足,进口药更是无望.为了解决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用药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县一级以上级医院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通过广大药学技术人员的努力和一股为祖国药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勇挑重担,奋发向前,逐步建立了医院制剂室并有效地开展了工作,为解决医院临床用药供应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作者:张昭文;罗文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老年2型糖尿病伴上消化道疾病的胃镜下特点

    糖尿病的内分泌紊乱、微血管病变及自主神经损害可能使糖尿病患者伴发的消化道疾病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以老年人为对象,对同期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两组患者的胃镜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不同点并探讨其原因.

    作者:方健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嵌顿性股疝2例临床诊治体会

    股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总数的5%,仅次于腹股沟疝,多发于中年以上的经产妇女.在腹外疝中,股疝的嵌顿率高,约占60%,其中绞窄的约占半数[1].在外科临床实际工作中,嵌顿性股疝,有时颇难以做到早期准确诊断,延误了手术治疗的佳时间,给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就2例嵌顿性股疝的诊治过程及体会作如下浅谈.

    作者:常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盐酸纳洛酮致幻视、嗜睡、无力1例

    盐酸纳洛酮致幻视、嗜睡、无力临床上罕见,笔者遇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血液分析仪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血液分析仪曾称为血球计数仪、血细胞计数仪等.随着电子、微机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功能也不断增加,早已超越计数的概念,已能用自动方法分析血液有形成分及其分布,故近年倾向称之为血液分析仪.血液分析仪的测量参数不断增加,各种测量数据向快捷、简便、准确方向发展,为临床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实验数据,因此,血液分析仪在现代医学中地位越来越重要.现将近年来血液分析仪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潘秀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心肺脑复苏的护理进展

    心肺脑复苏(CPCR)护理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急救护理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CPCR以基础生命支持(BLS)、进~步生命支持(ACLS)和持续生命支持(PLS)三期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地将复苏的全过程进行标准化操作训练已被广泛采用.近年来对CPCR的护理方法有了新的进展和认识,现综述如下.

    作者:路江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强的松预防妊娠梅毒治疗中吉-海氏反应的观察

    目的研究预防性口服强的松对减轻和预防妊娠梅毒治疗中吉-海氏反应的效果.方法 35例不同孕期的梅毒孕妇在青霉素治疗前口服强的松20mg/d,连续3d.结果 35例孕妇均完成了治疗,其中2例发生吉-海氏反应,发生率为5.71%.结论预防性口服强的松可有效地减轻和预防孕妇梅毒吉-海氏反应的发生.

    作者:彭石潜;张荣;杨帆;黄志明;周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近况

    慢性前列腺炎(CP)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中为常见的病种之一,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近年呈逐渐上升趋势,发病率甚高[1].西医治疗CP效果不理想,近3年来中药治疗CP取得了较好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吴江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胸部CT诊断为肺内占位的38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 37例一次性穿刺成功,1例第二次穿刺成功,36例获取组织确诊.穿刺后发生少量气胸和少许咯血各1例,2~3d后自行吸收.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内占位确诊成功率高,安全可靠,经济,方便.

    作者:梁新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无痛消化内镜临床应用进展

    传统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一般都在局麻下进行,病人常承受较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近些年来,临床上采用无痛技术,即静脉全麻下行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就无痛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6):381~382

    作者:周瑞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人文关怀在小儿外科护理的应用

    在小儿外科的护理中,由于服务的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他们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及特殊需求,因此,在护理上有其独特之处,患儿对医护人员、医院的环境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如何在患儿住院期间,以人文关怀纳入我们的小儿外科护理行为,是帮助患儿手术成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一个积极的手段.我科在近两年来,在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和技术护理的基础上,注重护士们的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的培养,提高了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黄茜;曾丽英;廖秀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以γ-羟基丁酸钠为诱导的麻醉手术患者血钾的变化

    目的了解以γ-羟基丁酸钠为诱导的复合麻醉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血清钾的变化.方法用火焰光度计测定56例使用γ-羟基丁酸钠为诱导的复合麻醉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血清钾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γ-羟基丁酸钠为诱导的复合麻醉手术患者术后血清钾偏低.

    作者:潘秀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新入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行为分析

    目的分析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新入院时的冲动行为特点,以利于采取防范措施.方法在新入院的147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冲动行为的31例为研究组,无冲动行为的116例为对照组.结果冲动行为组年龄小、文化程度低、自知力缺乏、有幻觉妄想、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异常(P<0.01或0.05).冲动行为多受幻觉、妄想支配,与自知力缺乏有关;冲动行为方式以伤人毁物为主;冲动对象主要是病区物品和护理人员.结论应加强精神科监护,采取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做好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防治工作.

    作者:陈强;黄国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血压观察及护理

    为了探讨高血压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后血压变化,现将百色市人民医院1998年以来诊治的103例报告如下.

    作者:农碧燕;黄桂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纳洛酮在新生儿临床的应用

    纳洛酮(Naloxone.NX)是1960年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人工合成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对NX的深入研究,纳洛酮在儿科危重病(窒息、休克、昏迷、药物中毒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纳洛酮在新生儿科方面的应用.

    作者:苏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