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病综合征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

符娟珍

关键词:肾病, 带状疱疹, 糖皮质激素, 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患者, 抵抗力, 治疗, 免疫功能, 机体, 护理工作, 病毒性, 重感染, 药物, 蛋白
摘要: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目前治疗肾病综合征(NS)较为有效的药物,因而在临床上大多数NS患者都服用激素.但由于NS患者从尿中丢失大量蛋白,机体的抵抗力差,在使用激素后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功能[1],从而可引起病毒性带状疱疹,这就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患者需继续使用激素,另一方面激素又可能降低对病毒的抵抗力,加重感染,从而使病情更加复杂,这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我科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收治NS并发带状疱疹5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干扰素药物治疗新进展

    干扰素(Inteifeion EFN)生理活性很强,分为三大类即α、β、γ主要的生物功能有[1]:(1)广谱抗病毒作用,对许多病毒有抑制作用.

    作者:陈继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新入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行为分析

    目的分析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新入院时的冲动行为特点,以利于采取防范措施.方法在新入院的147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冲动行为的31例为研究组,无冲动行为的116例为对照组.结果冲动行为组年龄小、文化程度低、自知力缺乏、有幻觉妄想、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异常(P<0.01或0.05).冲动行为多受幻觉、妄想支配,与自知力缺乏有关;冲动行为方式以伤人毁物为主;冲动对象主要是病区物品和护理人员.结论应加强精神科监护,采取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做好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防治工作.

    作者:陈强;黄国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血液分析仪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血液分析仪曾称为血球计数仪、血细胞计数仪等.随着电子、微机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功能也不断增加,早已超越计数的概念,已能用自动方法分析血液有形成分及其分布,故近年倾向称之为血液分析仪.血液分析仪的测量参数不断增加,各种测量数据向快捷、简便、准确方向发展,为临床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实验数据,因此,血液分析仪在现代医学中地位越来越重要.现将近年来血液分析仪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潘秀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E-Cad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E-cad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5例癌旁甲状腺组织和32例正常甲状腺中E-cad的表达.结果 E-cad的阳性表达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甲状腺组织和32例正常甲状腺中分别为50.7%、95.6%和100%,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癌旁和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检测E-cad的表达,可能为临床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和评估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黄海旺;李德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气管内插管并发杓状软骨脱位5例分析

    杓状软骨脱位是气管插管并发症之一,临床虽不多见,如不及时处理将导致不良后果.我院自1993年以来,全麻气管内插管并发杓状软骨脱位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脑血管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分为非高血糖组130例和高血糖组96例,分别对其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血糖组的病死率(43.75%1,42/96例)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13.85%,18/130例),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死亡组的血糖值[(8.73±1.12)mmol/L]也显著高于存活组[(6.46±1.21)mmol/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痛患者发病早期血糖水平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都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刘贤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HBV感染的研究近况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的感染和发病率为世界之.据统计我国HBV人群总感染率达60%,现已有慢性肝病患者约3000万人,约10%~30%可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90%与病毒性肝炎有关.慢性乙型肝炎至今无特效疗法,其重型化发生频率及病死率高.故寻求一种有效的抗HBV药物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拉米夫定(Lamivudine)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抑制HBV复制作用,从而为抗HBV治疗开辟了一条令人鼓舞的途径.本文就治疗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黄君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喉乳头状瘤

    喉乳头状瘤(Laryngeal papilloma,简称LP)是侵及喉部的一种非浸润性上皮肿瘤,在临床上分为成人型与幼儿型两种,主要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引起.其特点是病变的侵袭性及易复发性,但临床上无可靠治疗方法,故临床处理颇为棘手.

    作者:宋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皮肌炎肺损害12例分析

    皮肌炎为主要累及肌肉和皮肤的一组结缔病,其肺部病变发生率较低(约5%),主要为间质性肺炎.但约1/3的患者肺部病变先于肌肉、皮肤病变[1],此时易误诊,现将我院近年来诊断的12例皮肌炎并肺部损害报导如下.

    作者:黄自桥;黄晖;黄大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探讨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43例需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36例患者脱机成功(83.7%),5例死亡(11.6%),2例放弃治疗出院,相关病发症12例.结论及早行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有效和迅速的方法.小潮气量通气,加强营养支持,控制感染,加强气道管理是提高抢救的关键.

    作者:陈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强的松预防妊娠梅毒治疗中吉-海氏反应的观察

    目的研究预防性口服强的松对减轻和预防妊娠梅毒治疗中吉-海氏反应的效果.方法 35例不同孕期的梅毒孕妇在青霉素治疗前口服强的松20mg/d,连续3d.结果 35例孕妇均完成了治疗,其中2例发生吉-海氏反应,发生率为5.71%.结论预防性口服强的松可有效地减轻和预防孕妇梅毒吉-海氏反应的发生.

    作者:彭石潜;张荣;杨帆;黄志明;周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31例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500例各类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31例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急诊冠脉球囊支架成形、临时心内起搏共200例为心脏急诊手术组;冠脉造影、冠脉球囊支架成形、瓣膜球囊成形、临时及永久心内起搏、房间隔缺损的封堵共751例为心脏择期手术组;周围血管球囊支架成形、血管闭塞的导管溶栓治疗、血管瘤及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共549例为周围血管组.结果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7%(31/1500),其中心脏急诊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3%(6/200),心脏择期组为2.13%(16/751),周围血管组为1.28%(7/549).死亡率为0.2%(3/1500),急诊死亡率为1.5%.结论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一;董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子宫腺肌病76例临床分析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升高趋势,正成为妇科常见病之一[1],临床中易与子宫肌瘤相混淆而发生误诊和漏诊.我院1998~2002年经手术病检确诊或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病76例,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梁旭霞;张桂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98例脑出血与脑血栓心电图分析

    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其所并发一系列心电图异常及心脏功能改变己越来越多地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本文收集了我院近年来198例脑出血与脑血栓住院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探讨其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作者:赵志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病因学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遗传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个综合征.糖尿病的特征有胰岛素分泌异常、血葡萄糖升高以及一系列外周器官并发症,包括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大血管病变(动脉硬化).

    作者:李必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危重病之一,它的病理演变过程甚为凶险.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达30%~40%[1],以往主张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ICU监测和护理,纠正内环境紊乱,非手术治疗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现将我科8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监测与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蒋芝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嵌顿性股疝2例临床诊治体会

    股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总数的5%,仅次于腹股沟疝,多发于中年以上的经产妇女.在腹外疝中,股疝的嵌顿率高,约占60%,其中绞窄的约占半数[1].在外科临床实际工作中,嵌顿性股疝,有时颇难以做到早期准确诊断,延误了手术治疗的佳时间,给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就2例嵌顿性股疝的诊治过程及体会作如下浅谈.

    作者:常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及护理

    腹股沟疝修补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目前,国内传统的较多术式均存在术后局部张力较高的问题,尤其是老年病人复发率高达25%[1].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来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新方法.我科1999年8月~2003年6月对178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施行了无张力疝修补术,无近期复发,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陆素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1986~2002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防城区位于广西南部中越边境,总面积2600平方公里,人口36.8万,辖15个乡(镇),农村人口29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8.5%.该区自1986年对性病监测以来,性病发病逐年增加.为了探讨性病在该区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和完善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现对该区1986~2002年性病疫情分析如下.

    作者:冯华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以γ-羟基丁酸钠为诱导的麻醉手术患者血钾的变化

    目的了解以γ-羟基丁酸钠为诱导的复合麻醉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血清钾的变化.方法用火焰光度计测定56例使用γ-羟基丁酸钠为诱导的复合麻醉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血清钾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γ-羟基丁酸钠为诱导的复合麻醉手术患者术后血清钾偏低.

    作者:潘秀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