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强;宁凡
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术常规在无麻醉情况下手术,孕妇疼痛强烈,部分孕妇甚至出现人流综合征.如何使孕妇在无痛情况下轻松接受手术,是近年来探讨的热点,我科自2002年5月应用安桃乐作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小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血管危急症之一,发病上升趋势.因此,对AMI的临床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现将我院96例AMI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李焕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0~16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8例孕10~16周要求终止妊娠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双米组136例,口服米非司酮100mg,1次/d,连续2d,第3d取米索前列醇0.6mg塞进阴道后穹窿,1次/12h,连用3次.利凡诺组100例,取利凡诺100mg羊膜外注射.结果双米组完全流产率为73.76%,高于利凡诺羊膜组(24.76%),两组比较P<0.01.结论双米终止早孕是一种成功率高,副作用少,应用安全有效的引产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春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小儿颅内出血是儿科较常见的危重病之一,所致的惊厥往往较为顽固,且常伴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不全,用安定、鲁米那等控制惊厥有一定困难,我院1997年以来对43例颅内出血所致惊厥(部分合并呼衰)采用利多卡因止痉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逾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风是神经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病死率与致残率均很高,幸存者中有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所占比例也较高.
作者:金谊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等原因引起的一症候群,是新生儿常见的危急症,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作者:甘炳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孕产妇因胎膜早破、宫缩乏力等原因临床上常需使用催产素引产,而在第二产程中如何使催产素滴注通畅、均速,不易滑脱和阻塞,是整个分娩过程的关键.
作者:零恒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门静脉高压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治疗是临床较棘手的课题,1990~2002年7月,我们治疗183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由内科治疗无效转外科病人,其中门静脉高压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65例,我们急诊行门奇断流术:脾切除、近端1/2胃、下段食道周围血管结扎、胃底全层环形全层缝扎或粘膜下层缝扎,治愈6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翁世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多种感染及其他并发症,使病人的社会活动受限,不同程度地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作者:莫新少;莫婷;钟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发病与血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53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60例正常健康人血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组血尿酸水平为(472.3±18.42)μmol/L,高尿酸的发生率33.9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血尿酸升高与冠心病心绞痛明显相关,可能是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苏文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入院护理评估是整体护理的立足点,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是指有组织有系统地收集资料并加以整理、综合,写出护理计划的过程.
作者:黄秀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EBN),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的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1].
作者:莫永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相当普遍,文献报道[1]约70%,单纯行突出椎问盘切除效果并不理想.
作者:卢庆才;伍广坚;思一泉;曾德善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①周期性麻痹有明显的性别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以青年居多,与职业无关;②继发性周期性麻痹中甲亢占73%;③低血钾可以出现心脏受抑制表现;④肢体瘫痪程度与血钾下降程度无平衡关系;⑤低血钾可影响平滑肌;⑥周期性麻痹可伴血象升高.结论周期性麻痹有显著的临床特点,掌握这些特点,有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作者:邓树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套管针适用于临床需长期输液、反复多次采血、检查时间准确及需增加血容量快速输液的患者.主要优点:减轻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有利于用药和紧急抢救,节省时间,提高了护理的工作效率.
作者:郑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使用异丙酚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海鸣;卢桂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氧氟沙星注射液中氧氟沙星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93±1)nm波长处,测定氧氟沙星的吸收度.结果氧氟沙星在2~1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9.048×10-4+0.0918C,r=0.9999(n=5),回收率试验平均回收率±标准差为(100.18±0.875)%.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龙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9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以中老年为主,前4位病因分别是肠粘连35例(36.84%)、腹外疝嵌顿16例(14.73%)、肠肿瘤14例(10.15%)、肠扭转7例(7.36%).死亡3例,病死率3.15%.结论对肠梗阻采取保守性治疗无效时,应及时行手术治疗,以预防ARDS、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作者:林忠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低场磁共振Gd-DTPA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诊断的作用.方法总结32例脑转移瘤病例,分析其平扫及增强扫描的MRI征象.结果幕上双侧大脑半球内,平扫发现40个病灶,增强扫描发现52个病灶;幕下小脑脑干,平扫发现12个病灶,增强发现22个病灶;硬脑膜,平扫发现2个病灶,增强扫描发现12个病灶.结论Gd-DTPA增强扫描,由于脑转移性肿瘤实体部分出现明显强化,从而能发现平扫不能显示的病灶,故Gd-DTPA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方华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炎性介质在哮喘的发病中,作用强大和广泛.糖皮质激素(GCS)尤吸入型GCS已被国内外哮喘研究专家确认为有效的第一线抗炎药.下面通过哮喘发病炎症学说中的有关炎性介质,阐明GCS临床应用的理论依据.
作者:孟粤茂;陈坚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