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谊霞
产后甲状腺炎(Postpartum Thyroiditis,PPT),是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大约5%~10%的妇女发生此病[1~4],其特征是发生于产后、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改变为基础、伴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腺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具自限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改变,近年长期追踪观察研究发现其不仅发病率较高,同时永久性甲减的危险性明显增高[2],有文献报道20%~30%PPT患者发展为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3].
作者:刘红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心肌梗死(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它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由于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内膜下出血或动脉持续性痉挛,部分动脉管腔发生急性闭塞,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坏死.
作者:卢志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医学标本摄影是医学摄影的主要内容之一[1],用摄影手段来记录和总结医学科研成果,进行医学教育工作和学术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1].
作者:覃桂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1995年2月至2000年8月收治急性甲胺磷中毒患者96例,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苏渊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采用分体式铸造核桩,对牙冠严重缺损的后牙进行修复.方法对86颗牙冠严重缺损的后牙,采用常规根管治疗后,分体式铸造金属核桩修复后再进行金属全冠修复.结果采用分体式铸造金属核桩修复后再进行金属全冠修复的后牙,通过1~5年的临床效果观察,总优良率达94%.结论分体式铸造金属核桩是修复后牙冠严重缺损的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作者:卢国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发热、咳嗽、咽痛为主症,占门诊急诊病人之首,以往临床治疗常规使用解热消炎抗菌治疗,因耐药菌株的产生,一部分病人对单用抗生素效果不甚理想.
作者:曾显专;杨继昌;马泽粦;敖晓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临床上常见由于下牙嵴吸收萎缩,形成唇颊沟过浅而影响全口义齿的固位,给修复带来较大的困难,常需作唇颊沟加深术,以改善固位情况.
作者:黄世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笔者收集我科近5年来药物所致的过敏反应64例,旨在总结护理经验,吸取教训,提高严重过敏反应抢救的成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门诊眼科护士不仅具有高超娴熟的操作技术,广泛丰富的医学知识,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良好的医德医风,同时要达到多种角色功能,才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作者:黄爱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NO、NOS、MDA、SOD、C(VitC)、E(VitE)的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70例脑出血患者血清第1~4周NO、NOS、MDA、SOD、VitC、VitE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组氧化剂NO、NOS、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01),于发病后1周显著升高,第2~4周逐渐下降;抗氧化剂SOD、VitC、VitE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0.01),于发病后1周内显著降低,第2~4周逐渐升高.结论脑出血患者内源性氧化剂NO、NOS、MDA水平显著升高,抗氧化剂SOD、VitC、VitE则明显降低,观察它们的水平变化,有助于监测脑出血的病情演变.检测氧化剂及抗氧化剂含量是反映脑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
作者:姚盛钧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硫酸镁是天然的钙通道阻滞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广泛地应用于病理产科、心血管科、神经科,在麻醉科和镇痛领域也进行大量的研究.
作者:黄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结合血β-HCG测定在异位妊娠(E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TVS对2002年4月至12月底收集的89例怀疑EP患者进行检查,同时结合动态监测血β-HCG值,对EP进行早期诊断;通过腹腔镜或剖腹探查取得病理结果,证实为EP者87例,诊断符合率97.8%.结果TVS由于其贴近盆腔,避开了腹壁和盆腔脏器的干扰,利用高分辨率的阴道探头,准确而迅速地取得EP的证据;血β-HCG继续测定又进一步为易与EP相混淆的各种声像图作出鉴别.结论TVS对EP有较特异的超声表现;结合血β-HCG进行生化的鉴别诊断,是早期诊断EP的较好手段.
作者:陈雪梅;周玉玲;韩临晓;饶良清;宋绿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unce,BMS)又称Mcnopausal综合征、舌灼痛、舌痛、口腔灼痛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口腔感觉异常、舌感觉异常、慢性面部疼痛综合征[1],共有3组症状与1组相关症状,即口腔灼痛、口干、味觉异常以及全身神经精神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舌灼痛.
作者:唐柳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采用经静脉法植入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Auromatic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illator, 以下简称AICD),是近年来治疗持续性室速、室颤,防止恶性心律失常所致猝死的有效手段[1].
作者:许金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高的一种急危重症,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恢复心肌的再灌注,保护心肌,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
作者:黄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入院护理评估是整体护理的立足点,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是指有组织有系统地收集资料并加以整理、综合,写出护理计划的过程.
作者:黄秀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孕产妇因胎膜早破、宫缩乏力等原因临床上常需使用催产素引产,而在第二产程中如何使催产素滴注通畅、均速,不易滑脱和阻塞,是整个分娩过程的关键.
作者:零恒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社会对母婴的重视,为保障母亲健康及提高新生儿成活率,干预分娩逐渐增多,剖宫产及会阴侧切率逐渐上升,相应的并发症也升高.
作者:蒋丽;沈宏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108例剖宫产后再次分娩的产妇,根据临产指征分为剖宫产组46例,VBAC组62例,比较其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发病率、产程中、手术中的出血量.结果本组有62例(38.8%)产妇成功经阴道分娩.1例子宫不完全破裂.剖宫产组出血量较VBAC组多(t=2.703,P<0.01);新生儿生后1min 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VBAC组中有52.1%的新生儿体重比上次剖宫产儿重.结论无阴道试产反指征的剖宫产后再孕的产妇试产和分娩是安全可行的,应不断提高手术质量,加强剖宫产后再孕产妇的管理以提高VBAC率.
作者:刘珺;吕天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许多职业获得性疾病正严重地威胁着护理人员的健康,因此,护士必须了解疾病的传播机制,掌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充分认识护理工作中的健康与安全防护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大限度地减少或预防因职业特性而接触并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危险.
作者:王芬;王春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