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丙酚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416例临床观察

赵海鸣;卢桂美

关键词:异丙酚, 麻醉下, 人工, 流产术, 现报道如下
摘要:我院使用异丙酚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出血患者内源性氧化剂与抗氧化剂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NO、NOS、MDA、SOD、C(VitC)、E(VitE)的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70例脑出血患者血清第1~4周NO、NOS、MDA、SOD、VitC、VitE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组氧化剂NO、NOS、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01),于发病后1周显著升高,第2~4周逐渐下降;抗氧化剂SOD、VitC、VitE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0.01),于发病后1周内显著降低,第2~4周逐渐升高.结论脑出血患者内源性氧化剂NO、NOS、MDA水平显著升高,抗氧化剂SOD、VitC、VitE则明显降低,观察它们的水平变化,有助于监测脑出血的病情演变.检测氧化剂及抗氧化剂含量是反映脑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

    作者:姚盛钧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异丙酚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416例临床观察

    我院使用异丙酚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海鸣;卢桂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检测血清后γ-微球蛋白在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功衰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后γ-微球蛋白(Cys-C)在糖尿病肾病(DN)及慢性肾功衰(CR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受试者分为糖尿病(DM)组、慢性肾功衰(CRF)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同时测定血清Cys-C及血清肌酐(CRE),血清Cys-C采用粒子增强的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在BN100特定蛋白分析仪上测定;血清CRE采用苦味酸法在贝克曼CX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结果DM组血清Cys-C为(1.005±0.32)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的(0.83±0.14)mg/L(P<0.05),DM组血清CR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RF组血清Cys-C为(3.55±1.27)mg/L,血清CRE为(496.03±426.7)μ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结论血清Cys-C对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功衰的诊断比血清肌酐更灵敏.

    作者:张德文;杨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超小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临床观察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等原因引起的一症候群,是新生儿常见的危急症,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作者:甘炳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铁负荷水平与血脂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铁负荷水平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铁含量及血脂各项指标,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铁蛋白.结果血脂异常患者铁储存水平显著增高;SF与TC、TG、apoB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58、0.5350、0.4163;与HDL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5400.结论铁储增高是导致脂质异常的重要原因.

    作者:吕斌斌;石锦波;冯静霞;孙建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带膜金属支架置入与电化学介入治疗恶性食管狭窄的疗效评价

    目的比较带膜金属支架和电化学介入治疗恶性食管狭窄的疗效和优缺点.方法带膜金属支架治疗52例,用电化学介入治疗56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种方法术后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100%,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7.3%(9/52)和14.2%(8/56).结论带膜金属支架组与电化学介入治疗组疗效相似.吞咽困难改善均达100%,P>0.05,但带膜金属支架组并发症较多,远期再狭窄发生率高.

    作者:罗业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周期性麻痹48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①周期性麻痹有明显的性别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以青年居多,与职业无关;②继发性周期性麻痹中甲亢占73%;③低血钾可以出现心脏受抑制表现;④肢体瘫痪程度与血钾下降程度无平衡关系;⑤低血钾可影响平滑肌;⑥周期性麻痹可伴血象升高.结论周期性麻痹有显著的临床特点,掌握这些特点,有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作者:邓树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剖宫产后再次分娩方式的临床探讨(附10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108例剖宫产后再次分娩的产妇,根据临产指征分为剖宫产组46例,VBAC组62例,比较其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发病率、产程中、手术中的出血量.结果本组有62例(38.8%)产妇成功经阴道分娩.1例子宫不完全破裂.剖宫产组出血量较VBAC组多(t=2.703,P<0.01);新生儿生后1min 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VBAC组中有52.1%的新生儿体重比上次剖宫产儿重.结论无阴道试产反指征的剖宫产后再孕的产妇试产和分娩是安全可行的,应不断提高手术质量,加强剖宫产后再孕产妇的管理以提高VBAC率.

    作者:刘珺;吕天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我国为乙肝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尽管乙肝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由于乙肝病毒肝炎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传播途径,导致部分婴儿的预防措施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作者:盘兰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于与适于胎龄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患肺透明膜病差异的探讨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中小于胎龄儿(SGA)与适于胎龄儿(AGA)患肺透明膜病(HMD)的差异.方法将VLBWI 72例按出生体重与胎龄关系及是否患HMD分组,从围产因素、胎龄、出生体重、患病率、起病时间、病情及3d内病死率等因素分析比较.结果在VLBWI中,围产因素如窒息、剖宫产、前置胎盘等可增加患HMD的危险,尤其在SGA是主要致病因素;AGA胎龄越小,越易患HMD,而SGA此种关系不明显;出生体重近似的SGA与AGA患病率无明显差异;患病的SGA与AGA病情及3d内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起病时间则SGA较晚.结论VLBWI在胎龄、围产因素等影响下,体重近似的SGA和AGA的HMD患病率、病情等可无明显差异;要降低HMD发病率,除了延长患儿胎龄外,还应尽量减少围产期各危险因素.

    作者:陈志军;黄惠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硫酸镁的麻醉协同作用

    硫酸镁是天然的钙通道阻滞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广泛地应用于病理产科、心血管科、神经科,在麻醉科和镇痛领域也进行大量的研究.

    作者:黄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肌氨肽苷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我们对168例冠心病患者用肌氨肽苷注射液(原心血通注射液)治疗,并观察了其QT离散度(QTd)的变化,以探讨肌氨肽苷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QTd的影响.

    作者:王宁波;王玉玫;张学臻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浅谈护理人员职业接触性感染的预防

    许多职业获得性疾病正严重地威胁着护理人员的健康,因此,护士必须了解疾病的传播机制,掌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充分认识护理工作中的健康与安全防护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大限度地减少或预防因职业特性而接触并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危险.

    作者:王芬;王春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脑出血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动脉破裂出血,使脑功能发生障碍,具有死亡率、致残率、并发症高的特点[1].

    作者:罗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18例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UM)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育龄妇女.传统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和手术治疗,均存在着各自的缺陷和不足.

    作者:莫继钦;吴厚权;杨伯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黄五酊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黄五酊治疗褥疮的疗效.方法取黄连、五倍子各250克碾碎后加入75%酒精浸泡1个月,取液.常规消毒褥疮创面及周围皮肤,用黄五酊湿纱布覆盖在创面上.结果用黄五酊治疗褥疮26例,有效率96%,优于用5%碘伏组(30例,有效率为73%),有显著性意义(χ2=3.818,P<0.05).结论黄五酊治疗褥疮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黄柳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穿琥宁联合青霉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发热、咳嗽、咽痛为主症,占门诊急诊病人之首,以往临床治疗常规使用解热消炎抗菌治疗,因耐药菌株的产生,一部分病人对单用抗生素效果不甚理想.

    作者:曾显专;杨继昌;马泽粦;敖晓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母乳性黄疸56例临床分析

    随着爱婴医院的建立和母乳喂养日益普及,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我院1999年4月~2002年4月诊治母乳性黄疸5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翠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瘦素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瘦素(1eptin,简称LP)是脂肪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一种蛋白类激素.1994年由Zhang等人[1]首次用从肥胖小鼠中成功地克隆出肥胖(ob)基因,是其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

    作者:马南花;雷一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吲达帕胺降压及逆转左室肥厚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吲达帕胺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选择32例轻、中度伴LVH的EH患者,每日1次服用吲达帕胺2.5mg,疗程12周,治疗前后进行测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室间隔厚(IVST)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T).结果吲达帕胺能显著降低血压(P<0.01),平均收缩压由(169±9)mmHg降至(131±6)mmHg,平均舒张压由(101±6)mmHg降至(82±7)mmHg;吲达帕胺能显著改善LVH(P<0.01),IVST由(13.8±1.2)mm减至(12.8±1.4)mm,LVPWT由(13.2±1.5)mm减至(12.1±1.1)mm.结论吲达帕胺能有效降低轻、中度EH患者的血压及逆转LVH,降低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

    作者:陈园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