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氮平引起的发热及治疗

陈昌钦

关键词:氯氮平, 发热, 锥体外系反应, 粒细胞缺乏症, 抗精神病药, 阴性症状, 心动过速, 归类总结, 副作用, 分裂症, 非典型, 肠梗阻, 应用, 药物, 阳性, 流涎, 临床, 便秘
摘要:氯氮平为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自20世纪70年代应用于临床,对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效,而且锥体外系反应较轻微,但是有些副作用比其他药物突出,如可导致粒细胞缺乏症、心动过速、便秘或肠梗阻、流涎、发热等.本文对其引起的发热进行归类总结.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介入诊治中的应用

    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具有独特的能在活体中观察管壁、管腔及斑块形态性质,甚至管壁功能状态,提供了冠状动脉造影(CAG)所不能提供的资料.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各种介入治疗的机理、效果评价等,从而进一步指导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操作,大大提高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水平.

    作者:王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细管闭式引流胸腔注入博莱霉素联合岩舒治疗癌性胸水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博莱霉素联合岩舒注射液胸腔注射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方法对癌性胸水29例均使用细管闭式引流,使胸水流尽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5例,以博莱霉素40mg、岩舒注射液20ml分别注入胸腔;对照组14例,用博莱霉素60mg注入胸腔.结果观察组CR11例,PR 3例,NC 1例;对照组CR5例,PR 4例,NC 5例;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胸痛、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博莱霉素与岩舒注射液胸腔注射治疗癌性胸水有协同迭加作用,可减少博莱霉素的用量,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

    作者:陈孟;何报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前牙反(牙合)6例

    前牙反(牙合)多表现上、下颌骨间的关系不协调.即上颌发育不足引起的上颌后缩下颌前凸,面中1/3凹陷.使用上颌前方牵引器来改变面中1/3凹陷,使上颌骨及前颌骨整体向前移位以纠正前牙反(牙合)关系.

    作者:张书豪;李公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50例新生儿抚触的临床观察与体会

    抚触是新生儿的需要,是一种通过对新生儿皮肤进行科学的、温和的刺激,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的方法.我科去年共实施新生儿抚触15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小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咳嗽变异型哮喘56例临床分析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临床表现较特殊,缺乏典型哮喘的征象,易出现误诊误治,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我院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56例CVA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家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肾移植术后肾小管坏死恢复期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肾移植术后发生肾小管坏死是术后并发症之一,临床可引起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主要治疗方法是对病人进行早期血透治疗[1].

    作者:梁秋梅;覃丽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的体会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则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1].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有效控制感染,减少抗菌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和正常菌群失调,防止药物浪费.

    作者:唐平;冯明珍;罗一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氧氟沙星治疗复治痰阳肺结核50例疗效观察

    本院于1995年起在抗痨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氧氟沙星治疗菌阳性肺结核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又宁;黄卫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抗痨药物性肝病18例临床分析

    笔者近几年收治服用抗痨药利福平、异烟阱、吡嗪酰胺所致的药物性肝炎18例,现对其发病诱因和诊治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结核病的管理治疗工作有所裨益.

    作者:韦国典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观察与护理

    临床上常遇到一些角膜溃汤,经多种方法均查不到致病微生物,即使查到,也因对常用的抗生素产生多重耐药,且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此类角膜溃疡的药物治疗经久不愈.加上同种异体角膜来源困难,角膜移植难以实施.

    作者:陈幻;曾广萍;余业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皮肤点刺试验在过敏性疾病的临床应用(附76例报告)

    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皮炎、鼻炎、眼结膜炎及外源性支气管哮喘,前三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后者是儿童慢性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作者:陈惠文;陈新华;吴曙粤;钟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药理学是医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与其它课程紧密联系,而众多的药物无论在作用、机理、用途、不良反应等方面都存在相似、相反或相同的情况,学生学习时有难理解、难记忆、头晕眼花之感.如何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笔者的体会.

    作者:沈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与硫酸西梭霉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随着新药不断问世,现有的静脉药物配伍表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现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硫酸西梭霉素注射液存在着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

    作者:麦庄;蔡洁;黎艳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210例诊治体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常发生多种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则预后不良,甚至引起死亡.我院从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210例,现结合临床资料谈诊治体会如下:

    作者:刘森林;顾明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氯氮平副反应152例临床观察

    氯氮平的副反应较多,现将我院1986~2002年单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152例的副反应报告如下.

    作者:张法江;赵洪霞;于德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海舒必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40例临床观察

    海舒必是舒巴坦与头孢哌酮以1:1比例配制的联合制剂,其中舒巴坦的β-内酰胺酶抑制机能是1976年研究发现的,舒巴坦与第三代头孢菌素之头孢哌酮结合成为第一个新型超广谱强效抗生素.2001~2002年我们应用海舒必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4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卓青;唐秀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联合应用SF或Steffee系统与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及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方法对腰椎滑脱症6例患者,采用SF及Steffee椎弓根内固定器,同时行椎间融合器(Cage)椎体融合治疗.其中,采用SF内固定器同时行Cage椎体后路融合4例,采用Steffee内固定器同时行Cage椎体后路融合2例.结果本组6例患者随诊6~24个月,平均15个月.全部达解剖复位及椎体间达骨性融合,无再滑脱现象.结论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的基础上采用椎体融合器(Cage)植入椎间隙实行椎体界面间固定,使椎间隙无塌陷,无植骨吸收,能增大和维持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间接扩大侧隐窝和恢复脊柱生理曲度,有利于植骨融合,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作者:宁金沛;庞彤;梁柱德;谭叙强;黄声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应用FQ-PCR及ELISA技术诊断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ELISA检测孕妇血清的CMV-DNA、抗CMV-IgM、抗CMV-IgG在诊断CM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用FQ-PCR和EISA同时检测168例孕妇血清标本的CMV-DNA、抗CMV-IgM、抗CMV-IgG.结果CMV-DNA阳性57例(33.9%),CMV-IgM阳性11例(6.6%),CMV-IgG阳性152例(90.5%),三种检测结果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FQ-PCR检测CMV-DNA灵敏度高,可作为CMV感染的筛选指标.ELISA检测抗CMV-IgM的灵敏度低,仍是CMV现症感染的指标.因此,联合FQ-PCR、ELISA测CMV-DNA、抗CMV-IgM及抗CMV-IgG对筛选CMV感染及判断是否现症感染意义较大.

    作者:谢华;覃桂芳;王少平;夏莉;陈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肝豆状核变性一家3例报告

    肝豆状核变性(WD)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笔者曾诊治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廷敏;许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过敏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男,32岁.小腿胫骨前缘肿胀,疼痛及压痛,无发热及全身症状,负重时疼痛加重,休息减轻.查体:小腿胫骨中上段前缘或内侧隆起.压痛明显.

    作者:梁启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