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性碳对诺氟沙星吸附的研究

杨兴绵

关键词:诺氟沙星, 活性碳, 饱和吸附量
摘要:目的探讨在配制诺氟沙星注射液过程中,配制液浓度、温度、pH值、加入活性碳量、加入等渗调节剂对活性碳的吸附作用的影响.方法配制诺氟沙星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分别在pH3.0、pH5.0和60℃、80℃的温度条件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吸附平衡后过滤脱碳的滤液的药物含量;加入不同的活性碳量、加入不同的等渗调节剂和等量活性碳,待活性碳吸附平衡后,过滤脱碳,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滤液的药物含量.结果吸附平衡常数K值随溶液p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加入活性碳量的增加,其对诺氟沙星的吸附量也增加,且呈线性上升;葡萄糖使活性碳对诺氟沙星的吸附量减少,而氯化钠使活性碳对诺氟沙星的吸附量增加.结论在生产制备诺氟沙星注射液过程中,应注意配制液浓度、温度、pH值、加入活性碳量、加入等渗调节剂对活性碳吸附作用的影响.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病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的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及适当调整双下肢长度,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其它手术[1].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现就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李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哮喘儿童骨密度变化的观察研究

    目的评估哮喘儿童骨密度的现状.方法对45例5~8岁哮喘患儿于治疗开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监测骨密度.结果哮喘患儿治疗前患儿股骨近端(股骨颈Neck,大转子,Ward's三角,P>0.05,),脊柱区域(腰椎2~4,P>0.05)和前臂(前臂远端Utradis和近侧端Distal,P>0.05)的骨密度与正常同龄儿童比较无显著性降低,但两组均低水平.结论哮喘儿童的骨健康需积极预防.

    作者:谢庆玲;温志红;王风;黄忠;陈友华;黄小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青年心肌梗塞31例临床分析

    心肌梗塞多见于老年人发病,低于45岁者心肌梗塞发生率占2%~10%[1].现对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塞3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心电图衍变过程及心肌酶升高符合WHO诊断急性心梗标准,年龄18~45岁,平均38.9岁,均为男性.

    作者:石立纯;刘路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以尿灼热感为首发的老年糖尿病2例报告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患老年糖尿病的人群日趋增多.然而人们对该病尚得不到足够、充分的认识,为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现将以尿灼热感为首发的2例老年糖尿病分述如下.

    作者:李敏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全身骨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全身骨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晚期前列腺癌病人在治疗前后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果 18例病人中16例骨显像发现骨转移,其骨转移灶随治疗过程而变化.结论全身骨显像对于前列腺癌诊断、分期、疗效观察及预后判定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江林;唐淑萍;林兆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毒鼠强中毒136例临床分析

    毒鼠强为一种对人畜有剧烈毒性的灭鼠药,常引起神经系统、心、肝等多脏器的损害.近年来,我市部分地方使用毒鼠强作为灭鼠药,因管理不善或人为投毒,导致人员中毒,甚至死亡.现将我科1999年至2000年经毒物分析证实为毒鼠强中毒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简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分泌物性病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在生殖道感染中,性传播疾病(STD)是一大类与性有关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为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我国近年性病患者猛增,以前报道的病种主要是淋病[1],在美国非淋菌性尿道炎(NUG)是淋病的两倍,而NUG的主要病原体是CT(30%~50%)或UU(30%)[2].由于单从临床症状和体征区别NG、CT和UU感染有一定的困难性,且CT、UU的检测或是体外培养,代价昂贵,或是培养周期长,操作不便,因此对NUG的发病情况的调查研究有一定困难.而PCR技术引入临床实验诊断,为我们探讨淋病、NUG及其关系提供了新的手段.

    作者:潘爱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三阶梯止痛治疗晚期癌症80例疗效分析

    疼痛是恶性肿瘤病人痛苦的症状之一,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据估计,目前全世界现有癌症病人约1400万,其中30%~6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且近半数病人没有得到满意缓解.我国现有癌症病人200万,疼痛发生率40%~50%,其中25%的病人未得到治疗,中、重度疼痛占20%[1].由于多种原因很多癌症病人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因此癌症止痛及姑息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应用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法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对80例癌症患者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胡继德;任书伟;杜大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旧称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前后内分泌生理性改变引起的症候群,我们用雌激素补充加中药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柯欢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咳喘病人死亡节律调查及分析

    咳喘病人死亡多发生在冬春两季,且夜间死亡较多.为了进一步探讨咳喘病人死亡的季节性及昼夜节律,我们对105例咳喘死亡病例与92例臌胀死亡病例的死亡季节及死亡时间进行了回顾性、对比性调查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爱玲;杜兰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剥脱性食管炎1例报告

    1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19岁学生,以呕吐鲜血及膜状物1条伴胸骨后疼痛2小时于1999年7月19日入院.患者在运动后因口渴而急饮用开水,并吞食整块梨子后,出现胸骨后疼痛、恶心、呕吐,初吐出刚进食的梨子块,后吐鲜血约100ml随之吐出一条膜状物,之后无再吐血,感觉胸骨后烧灼痛,尤以进吞口水时更明显.入院查体:体温、脉博正常,神志清楚,急性病容,口腔检查未见溃疡及出血点,咽部无出血,间接喉镜检查见双梨状窝少许血丝,无积液,胸骨后稍有压痛,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黄永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多发性硬化的治疗进展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性脱髓鞘性自身免性疾病,呈世界性分布,估计目前全球约有100万年轻的MS患者[1].MS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未明,临床上也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现将多数学者推崇的治疗方法综合如下.

    作者:莫伟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常规药物加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改善心衰患者症状,延长寿命和改善生活质量,已被临床研究所证实[1].我院在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β-洛克)治疗CHF,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钟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遗传性家族性多发性骨软骨瘤(附一家族5例)

    本文报告一家族5例三代遗传性家族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其中1例伴有恶变,本病例由恶变的这一患者追踪病史而获得,报告如下.

    作者:赵云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研究近况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病因未明,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71%~90%可治愈,10%~25%左右预后不良.部分面神经功能不能恢复,可残留联带运动和面肌痉挛等后遗症,给患者身心带来很大痛苦.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治疗、抗病毒治疗、改善微循环治疗、神经封闭、手术治疗等.美国医学会主编的<通用医疗程序编码>自1998年1月1日正式把针灸疗法纳入,认为是一种正式有效的方法.国内中医界长期使用针灸作为治疗面瘫的方法,并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本文对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做综述.

    作者:邱辉;张志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活性碳对诺氟沙星吸附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配制诺氟沙星注射液过程中,配制液浓度、温度、pH值、加入活性碳量、加入等渗调节剂对活性碳的吸附作用的影响.方法配制诺氟沙星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分别在pH3.0、pH5.0和60℃、80℃的温度条件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吸附平衡后过滤脱碳的滤液的药物含量;加入不同的活性碳量、加入不同的等渗调节剂和等量活性碳,待活性碳吸附平衡后,过滤脱碳,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滤液的药物含量.结果吸附平衡常数K值随溶液p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加入活性碳量的增加,其对诺氟沙星的吸附量也增加,且呈线性上升;葡萄糖使活性碳对诺氟沙星的吸附量减少,而氯化钠使活性碳对诺氟沙星的吸附量增加.结论在生产制备诺氟沙星注射液过程中,应注意配制液浓度、温度、pH值、加入活性碳量、加入等渗调节剂对活性碳吸附作用的影响.

    作者:杨兴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小儿甲型副伤寒100例临床分析

    甲型副伤寒发病率较低,相关报道较少.我县农村近年出现一定规模的甲型副伤寒流行.现将2000年6月~2001年4月收住我院的100例小儿甲型副伤寒分析如下.

    作者:黄玲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必须规范高血压病的治疗

    1概述上世纪60年代初,高血压病仍是脑力者易患的、发病率并不太高的疾病。1959年我国13 个省739204人血压普查,高血压患病率平均为5.11%,其中农民患病率为3.27%,由于我国农民占全国人口80%以上,从而认为此次高血压普查结果全国高血压患病率应比5.11%低;20年后的1979年全国29个省、自治区4012128人血压普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7.73%,其中郊区农民患病率达8.9%;1991年全国高血压病平均患病率升至11.8%,至1997年底我国高血压患者已有1.1亿人。

    作者:刘唐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用于稽留流产的临床观察

    稽留流产是临床上处理比较困难的一种类型.我们采用米非司酮终止稽留流产与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有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10例尿路感染之细菌学分析

    我院1998年至2000年诊治尿路感染110例,现对其细菌学特点进行分析,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0例均系院外感染.年龄16~79岁,平均43岁,其中女84例,男26例,育龄妇女65例,绝经后妇女25例.临床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可有寒战、发热、头痛等全身感染症状、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作者:连学坚;沈长福;吴彼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