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烧伤休克期切痂的治疗对比及近期生活能力评估

彭云;梁茶;谭文源

关键词:休克期切痂, 生物敷料, 疗效对比, 日常生活能力评价
摘要:目的通过对大面积烧伤创面休克期切痂与早期生物敷料覆盖的治疗对比,为基层医院医生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提供参考.方法对我科大面积烧伤病人采用休克期切痂的29例、早期生物敷料覆盖的33例病人在治疗中发生的毒血症、MODS、手术面积、死亡率及近期生活能力的优良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休克期切痂组毒血症、MODS的发病率显著低于生物敷料覆盖组(P<0.01),生物敷料覆盖组手术面积明显少于切痂组(P<0.05),而近期生活能力优良率也显著高于切痂组(P<0.01).结论对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的治疗方法应综合考虑,不应盲从,如创面以Ⅲ度为主,可采用休克期切痂植皮,以抢救生命;如以深Ⅱ度为主的混合性创面,则可在密切监护下采用生物敷料覆盖创面,以减少对创面的损伤.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穿刺方法的研究进展

    静脉穿刺(venous puncture)是临床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抢救与治疗.为了提高穿刺的成功率,近年来同道们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方法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务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过氧乙酸处理复用透析器的体会

    过氧乙酸杀菌作用强,副作用少,但在处理复用透析器时仍会有不良反应的发生.我院自1999年6月-2001年5月共使用过氧乙酸处理复用透析器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620例次,仅有8次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召晓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烧伤创面覆盖物的研究进展

    皮肤是维持内环境稳定和阻止微生物侵入的屏障,烧伤后发生的局部及全身问题均与丧失皮肤屏障有关,重整或恢复皮肤屏障就成为烧伤治疗的终目的.因此创面覆盖物在烧伤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成为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必备条件,它能恢复受破坏的皮肤屏障,减少体内成分的丢失,阻止细菌侵入,缓解疼痛,并能为自体皮移植,扩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是目前烧伤临床实验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就烧伤创面覆盖物综述如下.

    作者:文育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微泵在临床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微泵,是由微电脑自动控制的一种输液装置,将小剂量的药液均匀、持续、定量地输入人体的静脉中.这种装置在临床上应用渐趋广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对我科64例危重症病人的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刘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对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行肾活检检查,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病理多为Ⅳ型,急性肾炎综合征者为Ⅱ型,慢性肾炎综合征者为Ⅱ型或Ⅳ型.Ⅱ、Ⅲ、Ⅳ型者临床常现狼疮活动,Ⅴ型呈临床非活动状态,临床活动指数与病理活动指数无相关性.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复杂,肾脏是主要受累器官,狼疮性肾炎临床与病理之间有一定关系.

    作者:谢勇;李雪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1例报告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而介于这四种之间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暂不能分类的病例是较少见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国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内科常见危重病,为多种心脏病的后期转归,近年来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渐上升.本病在中医属胸痹、咳喘、水肿等范畴.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确有疗效.以下就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近年来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张学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呼吸道反复感染发病机制

    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RRI)是小儿常见病之一,据报道呼吸道感染占小儿科门诊患儿的80%,其中30%为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危害小儿的身心健康.其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大量研究发现,除与先天性因素,免疫功能缺陷、遗传因素等有关外,还与微量元素、胃食管返流等有密切关系,现综述如下:

    作者:黎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多虑平与雷尼替丁、吗丁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疗效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itional dyspepsia,FD)发病率较高,有部分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1].我们将120例伴有抑郁、焦虑、失眠、情绪波动症状的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多虑平与雷尼替丁合用及单用雷尼替丁治疗FD的疗效.

    作者:张卓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234名儿童锌元素测定结果分析

    锌元素和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心理卫生健康密切相关,笔者对南宁市某幼儿园23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锌及膳食中锌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与体格发育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友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视网膜血管阻塞24例的临床分析

    视网膜中央血管属于终末血管,一旦阻塞后,势必引起视网膜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视力,因此,在治疗上必须及时,否则预后不良.我院自1990~2001年,共收治视网膜血管阻塞24例,现作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凌焕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654-2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小儿迁延性泄泻

    泄泻为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以排便次数多为特点,因饮食不节或感受时邪,脾胃运化失常,升清降浊失司而成.1999~2001年10月我科对64例迁延性泄泻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54-2穴位注射作辅助治疗,并与常规治疗组作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人工流产术扩宫方法效果比较分析

    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受术者的痛苦,我们选择了人工流产者180例,在术中分别使用米索前列醇、利多卡因及传统的扩宫器逐号扩宫等三种方法扩宫,并进行临床比较.

    作者:邓建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左心室假腱索20例临床分析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进展,左心室假腱索的检出率逐年提高,但临床仍易误诊.我科于1988~1999年检出左心室假腱索患者20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任永林;刘锦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碘造影剂CT增强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附975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碘造影剂大量应用,使广大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但在CT增强检查时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多,严重危及生命,必须引起重视.本文回顾我院近十年来使用离子与非离子型造影剂出现不良反应及如何预防和处理体会如下.

    作者:张建华;刘聪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潘生丁、西咪替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我们于1999年3月至10月试用潘生丁和西咪替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庆扬;赵美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失误原因分析

    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1年10月,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33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失误10例,现将相关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陈海涛;任丰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手术室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方法与体会

    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再局限于手术室内,它包括从患者入院、接受手术以及麻醉苏醒期直至出院的全过程.自1999年我科开展围手术期病人整体护理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许军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心先安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应用观察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中,因疾病本身对麻醉和手术的打击性应激的增高等诸因素,均可加重原有的心脏疾患,增加围术期的危险性.为保障病人安全度过围术期,我们在遵循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的常规外,加用心先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余红;邓立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8例临床分析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Nemosiderosis,IPH)是一组肺泡毛细血管出血性疾病,常反复发作,并以大量含铁血黄素积累于肺内为特征,影响肺功能.在临床上IPH易被误诊,预后不好,如不及时治疗,可因反复肺部大量出血或呼吸衰竭而死亡.我们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996年10月~2000年10月住院的IPH患儿18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唐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