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硒制剂对小鼠血细胞的影响

李伟芳;李茂;周军;覃良;韦宝伟

关键词:复方硒制剂, 荷瘤小鼠, 环磷酰胺化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硒制剂对荷瘤小鼠和环磷酰胺化小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灌胃给药予荷瘤小鼠及环磷酰胺化小鼠,观察血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本品能降低环磷酰胺化小鼠对血细胞的毒性,使血细胞总数明显回升,能提高S180荷瘤小鼠的血细胞总数.结论本品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和环磷酰胺化小鼠的血细胞总数.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内结石并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进展

    肝内结石系指发生于肝总管分叉部以上肝内各级胆管的结石,常并发肝内胆管炎性狭窄、肝组织纤维化萎缩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其治疗以高复发率、高再次手术率和高并发症发生率成为胆道外科的难题.疗效差的主要原因是肝内胆管狭窄梗阻未能有效解除,肝内病灶未能彻底清除[1].目前认识到,治疗该病的出路在于综合[2];主要治疗方式可归纳为肝内胆管切开整形、肝叶(段)切除、纤维胆道镜(简称胆道镜)取石及胆肠吻合四个类型.

    作者:石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拇指末节损伤急诊修复方法的选择

    拇指末节是手的特殊区域,在手功能中占极其重要地位,损伤后应予积极修复,以大限度恢复拇指外形及功能.1995年以来,我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根据损伤情况选用再植、掌侧推进皮瓣、未指背岛状皮瓣及游离BC41甲皮瓣4种方法修复18例拇末节损伤,术后效果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疗效观察

    新生儿ABO溶血症(ABO-HDN)可致高胆红素血症,重症者可出现重度黄疸、贫血及胆红素脑病,可致新生儿死亡,或留有运动发育迟缓障碍.Robo等人于1991年首先提出了新生儿溶血患儿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来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减少交换输血的次数.我院于1996年6月起应用大剂量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平;李柏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疗效分析

    我院应用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77例患者均符合WHO(1979)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1],部分病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40例,年龄45~82岁,男29例,女11例,合并高血压21例,血脂异常1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抽烟15例;对照组37例,年龄47~81岁,男28例,女9例,合并高血压19例,血脂异常1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5例,抽烟14例.

    作者:鲍迎春;应仲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双大腿、臀部广泛性皮肤撕脱伤伴感染合并骨盆骨折的护理

    大腿、臀部广泛皮肤撕脱伤由于合并骨盆骨折,不能随意翻动身体,给创面的治疗、褥疮的预防以及会阴部的护理造成很大的困难.我科于2001年11月收治了一例因车祸致双大腿、臀部广泛性皮肤撕脱伤感染合并骨盆骨折,经抢救和多次植皮后创面愈合无褥疮发生,骨折已有骨痂生长,报告如下.

    作者:莫楚;罗远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严重瓦斯烧伤病人的救护体会

    瓦斯烧伤具有突发性、成批性、烧伤面积大、创面污染严重等特点,而基层医院由于条件有限,对严重烧伤病人的治愈较为困难.我院于1979年1月至2000年11月共收治严重瓦斯烧伤病人87例.现将救护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蒋春清;韦春燕;饶秋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nm23-H1表达产物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nm23-H1蛋白产物在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恶性黑色素瘤和32例黑色素细胞痣中nm23-H1蛋白产物.结果 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恶性黑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分别为39.2%和21.1%,差别无显著性(P>0.05),恶性黑素瘤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 nm23-H1基因表达在抑制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检测nm23-H1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转移的有用指标.

    作者:张增锋;李德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酒精性肝硬化43例临床分析

    我院近3年收治酒精性肝硬化43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3例患者为男性,32~72岁,平均51.8岁,病程2个月至8年.每日摄入酒类折合酒精量70~400克,平均168克,饮酒年限10~50年,平均24.1年.单纯酒精性肝硬化27例,另16例合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作者:唐先锋;李运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论科技成果报奖管理的效益和水平

    科技成果是科技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是科技管理工作效益的具体体现.公正、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科技成果,是奖励的前提和基础.评议和审查工作做得如何,不仅关系到每个报奖项目能否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和效益兑现,而且关系到正确贯彻党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政策,更好地调动和鼓励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加强科技成果报奖管理,把好科技成果质量关,提高科技管理效益和科技管理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几年来通过不断完善科技成果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以下是我们在科技成果管理中的一些体会.

    作者:唐晓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头颅多用摄影架的制作与使用

    头颅颞骨许氏(Schülller)位、伦氏(Runstrom)位、梅氏(Mayer)位、斯氏(Stenvers)位、颞颌关节侧位、茎突前后位、视神经孔瑞氏(Rhees)位、蝶鞍后前位、舌下神经孔位、眶上裂位与眶下裂位等,在临床应用虽多,但解剖位置特殊,附近结构影像干扰大,在没有辅助工具的情况下,不容易照好,影响诊断,笔者根据上述位置的摄影原理,制作投照辅助工具--头颅多用摄影架(下称摄影架),经多年应用,效果满意好,兹介绍如下.

    作者:农俊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1例报告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而介于这四种之间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暂不能分类的病例是较少见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国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氯胺酮麻醉术后护理体会

    我科自1998年至2000年,共对各类病人实施氯胺酮麻醉120例,其中成年人16例,小儿104例,男74例,女46例,大年龄62岁,小年龄4个月,术后无一例意外及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秀莲;邵俊玲;王春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经腹盆腔插管注药在不孕症中的应用(附40例分析)

    输卵管性不孕占不孕病因的30%~40%,多由盆腔感染引起,以往惯用静脉注入抗生素及中药灌肠治疗,但对于那些反复感染者及形成粘连包块的卵管炎症疗效并不理想.我院不孕不育诊疗中心自1996年1月~1999年6月,采用统一诊断标准及药物配方,行盆腔插管直接注药对输卵管慢性粘连梗阻所致不孕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雪;王琳;叶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心理疗法在辅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作用

    为探讨心理因素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过程中的作用,随机对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柴玉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医源性尿道狭窄原因分析

    2000年1月至2001年2月,我院共收治医源性尿道狭窄患者11例,现将其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凌海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手术室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方法与体会

    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再局限于手术室内,它包括从患者入院、接受手术以及麻醉苏醒期直至出院的全过程.自1999年我科开展围手术期病人整体护理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许军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血栓通治疗糖尿病阳痿17例疗效观察

    阳痿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至今仍未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多以严格控制血糖,恢复患者的精神及体质为基本的治疗原则,所获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我院自1995年开始用血栓通对17例糖尿病性阳痿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诊断性ERCP操作方法与技巧(附157例报告)

    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系一高难技术,对胰胆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由于操作复杂,在初开展时不易掌握,检查成功率低,费时长,因此在我国大部分的县市级有条件的医院未能广泛开展[1].1997年9月至2000年10月,我们开展ERCP检查157例,总插管成功率达97.45%,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达97.8%,选择性胰管插管成功率达95.7%,效果显著.为让初学者尽快掌握这门技术,并争取较高的插管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海荣;詹利平;刘世峰;童永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视网膜血管阻塞24例的临床分析

    视网膜中央血管属于终末血管,一旦阻塞后,势必引起视网膜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视力,因此,在治疗上必须及时,否则预后不良.我院自1990~2001年,共收治视网膜血管阻塞24例,现作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凌焕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超未成熟儿的发生、并发症及死因分析

    出生体重不足1000g称之超未成熟儿.本文对在我院分娩、资料完整的92例超未成熟儿的发生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宁怀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