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武;吴天俊;万良;郑伟;陆华
近年来,我院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进行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18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元鲁;谢昌林;韦恺;郑发德;李逢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胃动力紊乱的调节作用及作用途径.方法实验通过自建兔胃动力紊乱模型,以体表胃电活动(Electrograstro Activity,EGA)为客观指标,观察足三里穴穴位注射(以下称穴注)对胃动力紊乱的调节作用和穴位注射效应的作用途径及其对药物药理反应的可信性.结果①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胃动力紊乱的调节作用明显;②穴注后产生的效应及作用大小与所选药物种类相关;③调节作用途径与神经-经络密切相关;④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明显小于常规剂量.结论穴位注射的效果是肯定的、客观的,穴注具有生物放大功能,作用途径与经络和神经系统有关.
作者:翁泰来;谢感共;罗鸿宇;陆美芬;卢献群;赵彩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因工作性质特殊,同时又受到一些感染和理化因素的威胁,手术室使用的化学消毒剂种类多数量大,护士的健康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要了解其临床毒性及危害,时刻引起警惕,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安全操作,尽量减少和避免由于不重视、不细心等因素所受到的伤害.
作者:言南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在心梗患者病程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先进的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32例心梗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D及FIB水平.结果心梗患者急性期血浆D-D和FIB含量明显升高(P<0.01);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重型患者血浆D-D及FIB水平明显高于轻型(P<0.01);预后差的患者恢复期血浆D-D及FIB水平明显高于预后好的患者(P<0.01).结论心梗后血浆的D-D及FIB水平检测对疗效的观察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潘爱萍;林英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由于结核病的生物学特性和社会因素,加之近20年来各国对结核病的忽视,人口及流动人口增多、耐药结核菌播散、艾滋病流行、环境污染等,使结核病流行重新加剧,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防治结核病、控制疫情,需要多方面的努力.1999年5月至2000年4月我们对165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剑梅;韦美娥;唐志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自1989年11月至2001年8月收治自发性膀胱破裂1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均为男性,年龄31~54岁,平均45岁.均于前一晚饮酒过量呕吐并昏睡,有4例在回家途中跌倒,有2例在睡眠中跌下床,有4例无明确外伤史.
作者:冼敬锋;陆日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996年8月至2001年11月,我科采用侧脑室内注射透明质酸酶的方法治疗非占位性脑积水1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将初步观察结果及操作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爱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猪苓多糖合并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疗效.方法对门诊患者1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辩证治疗)、猪苓多糖、乙肝疫苗治疗,对照组予猪苓多糖、乙肝疫苗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分别检测血清胆红质(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核心抗体IgM(抗-HBcIgM)、HBV-DNA(PCR)等,治疗后3个月比较.结果除HBsAg外,TTT、ALT、AST复常率,HBeAg、HBV-DNA阴转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猪苓多糖加乙肝疫苗取得较好的疗效基础上联用中药可提高治疗慢乙肝的疗效.
作者:王柳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自1991年10月至2000年6月共治疗髌骨骨折31例,其中12例采用闭合穿刺克氏针加钢丝绞锁内固定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桂西;周纯阳;蒋柏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与氯沙坦联用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本上加服卡托普利12.5mg每日2次,氯沙坦50mg,每日1次,疗程8周.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TC、TG及LDL均明显降低,而HDL则明显升高.治疗组TC,LDL下降及HDL升高略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病人的MDA增多明显下降,SOD和CAT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变更明显(P均<0.05).结论卡托普利与氯沙坦联用可明显减轻冠心病患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并能轻度改善脂蛋白的代谢.
作者:刘风英;梁绪国;王善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尿毒症是终末期肾衰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尿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解腹膜透析(PD)治疗尿毒症心血管并发症的疗效,我们对35例尿毒症P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改善情况进行了临床观察其结果如下.
作者:吴宪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临床上对于中孕引产常用的方法是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但中期妊娠宫颈尚未成熟,单纯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引产所需时间长,孕妇精神及肉体均十分痛苦.我们采用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同时加服米非司酮的方法,且有安全、简便、省时、减轻孕妇痛苦的优点,弥补了单纯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引产法的不足.现将两种方法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常见病,在生殖年龄妇女中发病率达10%~15%[1].其组织学形态呈良性,但生物学行为与癌瘤相似,严重影响广大妇女身心健康,自电视腹腔镜广泛应用于临床后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起到极大作用.我院应用电视腹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红细胞膜ATP的变化及其与SOD、XOD的相关性.方法对28例支气管发作患者和50例正常健康人采用Hanahan测定Na+-K+-ATP酶;采用Lathral测定Ca2+-ATP酶;采用Pyragllal-ABT法测定SOD;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XOD.结果患者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XO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O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与血XOD呈高度负相关性(r=-0.871,P<0.01,r=-0.685,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加,体内清除氧自由基的功能降低,从而引起细胞膜ATP酶的损伤,干扰了细胞内外Ca2+,Mg2+的交换,这可能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黄志华;陈美云;林其昌;陈公平;林晓;卓孝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神经原性膀胱的发病原因很多,常见于脊髓外伤、先天性发育不良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以往治疗目的主要是引流尿液.近年来提高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治疗的追求目标,避免上尿路的损害,降低膀胱充盈压及控制排尿是目前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研究方向.现对我院1999~2001年36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的药物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黄志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阿霉素(Adriamycin,ADM)是一个抗瘤谱广、抗瘤活性强的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是目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之一,但因其具有心脏毒性而使其使用受到限制,因此如何预防ADM的心脏毒性发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其防治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钟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小儿非典型性肺炎中常见的一种,由肺炎支原体引起.本文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01年8月共48例支原体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着重从X线表现的角度分析其特征性,为临床提供早期治疗的依据.
作者:林剑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脑血管意外继发的癫痫发作在临床上是个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甚至成为部分病人的首发症状,他不仅引起病人的惊慌,主要是加重病人病情,尤其在脑出血病人,继发癫痫成为增加病人死亡率的罪魁祸首.而且常常是老年期癫痫发作的重要因素[1].了解脑血管意外继发癫痫的特点为临床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我院12年来收治的720例脑血管意外病人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韦世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增龄对成年男性垂体性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名成年男性分为三个年龄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血液中垂体性腺激素水平.结果睾酮(T)随年龄增加而明显降低,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P<0.01).FSH随年龄增加明显升高,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LH同时随之升高,但差异并不明显(P>0.05).各组之LH/FSH为:青年组3.3,中年组2.0,老年组1.1.各组的PRL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随增龄发生功能改变的原发部位在性腺而不在垂体,发生原发性分泌减少的部位为性器官,男性为睾丸.
作者:兰雅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和周围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常合并感染所致,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截肢或致残的主要原因,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及护理能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及促进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复.我院2000年2月至2002年3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1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江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