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指标观察

磨莉

关键词:脑血管病患者,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常见并发症, 护理质量, 病死率, 指标, 规律
摘要:上消化道出血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对预后有重要影响。密切观察脑血管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指标和规律,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病死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自1996年3月~1999年6月对我科23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观察,体会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牵张性成骨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进展

    牵张性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 是通过骨切开后,应用特制的牵引装置,缓慢牵拉使截骨间隙中形成新骨从而达到骨骼延长的目的。这一技术初用于四肢骨的延长,近年来引入口腔颌面外科及整形外科领域,它的出现和应用为常规技术难以矫正的牙颌畸形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并取得了优于传统方法的疗效,世界各国学者们都在关注着这一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作者:覃迪生;周诺;韦山良;梁飞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临床观察及护理

    我们在1998年10月至2000年4月,采用中药活血散煎剂进行湿热敷血管治疗静脉炎,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1998年10月至2000年4月在我院住院接受输液治疗而发生静脉炎的病人共56例,年龄19~75岁。脉管炎、皮肤病除外。1.2 治疗方法将5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8例。实验组:丹参15g、槐花20g、蒲公英20g、川芎15g、莪术12g、三棱12g、紫草15g、牛膝12g。用上述中药一剂同两块小毛巾煎熬10~20min,待温度适宜后,取出小毛巾,将小毛巾拧至半干湿行湿热敷,热敷时保持一定温度,冷却后再加热,每日3次。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每日3次。皮肤破溃者,按常规换药。

    作者:薛焕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救治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弥漫性脑损伤的主要病理类型,以轴索广泛性损害为其主要特征。DAI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救治措施仍是颅脑创伤学探讨的重点和难题。现就我院从1998年以来共收治DAI87例作回顾性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陆伟水;甘渭河;罗红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PCA的应用与管理

    PCA(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的优点在于减少用药剂量,易于调整用药量,使用药趋于个体化,用药及时、合理,便于自行给药,体积小,易于携带。我院自1998年起为986例患者术后实施PCA,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应用与管理介绍如下。

    作者:杨文霞;李天佐;张炳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非语言护理的应用及展望

    理想的护患关系除依赖有效的有声语言交流外,非语言交流起到了增补语言交流的效果,熟练运用非语言护理对协调护患关系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复习有关文献,对近年来护理界开展非语言护理的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陆利生;李科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白细胞清除术联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目的观察白细胞清除术联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高白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应用白细胞清除术联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30例成人急性白血病。结果完全缓解20例(66.67%),部分缓解4例(13.33%),有效率80%,无效6例。该治疗达血液学完全缓解的时间28~56天,中位缓解时间35天。无1例患者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结论白细胞清除术联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减轻肿瘤负荷,避免肿瘤溶解综合征。

    作者:宁自觉;岑洪;杨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脱水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观察及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结核杆菌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疾病[1],常是全身血行结核的脑部表现。本病多见于青少年,临床上多有低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表情淡漠等,治疗上除抗结核外,常需脱水治疗。但是大剂量或长时间脱水容易导致病人电解质紊乱,加重病情。因此,重视脱水后的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1999年1月至2000年3月,我科共收治结脑病人32例,现将脱水治疗的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育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干扰素和合并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

    我们自1996年6月~1999年6月分别应用干扰素以及干扰素合并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共66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1995年北京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66例患者病程均2年以上,血清HBsAg、HBeAg(或抗HBe)、抗HBc持续阳性(ELISA法)均2年以上,连续2次以上血清HBV-DNA阳性(PCR检测),排除甲型、丙型、戊型、庚型病毒感染。其中男性56例,女性10例。年龄15~45岁,ALT 80~240 U/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前所有患者心电图、肾功能、血小板和白细胞均正常,近6个月来未接受过干扰素或其他免疫调节剂治疗。

    作者:刘玉斌;宋鸿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臀位分娩173例临床分析

    臀先露是异常胎位中常见的一种,在分娩总数中占3%~4%[1]。臀先露分娩方式的选择与围产儿死亡率及损伤率密切相关。现将我院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孕34周以上的臀先露173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方伟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藻酸双酯钠的临床应用

    藻酸双酯钠(polysaccharide sulfate, PSS)是从海藻中提取的、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具有抗凝血、降血脂、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可抑制红细胞聚集、增加红细胞的可塑性、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由于PSS的上述药理特点,临床应用范围已日趋广泛,本文对其临床应用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罗善高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46例分析

    食管裂孔疝(Hernia Hiatus,H.H.)并非少见病,因症状易与其它疾病混淆,且临床医生缺乏认识,常致漏诊或误诊。现将我院1991~1999年住院确诊的H.H.46例就临床特点和诊断有关问题作分析讨论。

    作者:梁兴;陈为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后鼓室切开术临床应用274例

    目的分析后鼓室切开术274例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完整的274例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29例,单道电子耳蜗植入126例,分泌性中耳炎14例,面神经减压术5例。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后听力提高>10 dB者102例;电子耳蜗植入位置正常,获背景声120例;分泌性中耳炎听力提高>10 dB者11例;面神经减压术5例,面神经功能全部恢复。274例中手术后发生鼓膜内陷袋32例;11例手术证实胆脂瘤形成。结论经后鼓室切开进行面神经手术,单导电子耳蜗植入术,有利于保存中耳功能,不损坏鼓膜和外耳道后壁;实行乳突切除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可靠;但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手术适应证应掌握适当。

    作者:张辉;雷汉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血压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

    血液流变学作为检测人体血粘度的医学检测项目进入临床医学范畴至今已有10余年[1],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为了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病的发病机理,从而指导高血压病的治疗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人测定了52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延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青年大肠癌87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且其症状无特异性,误诊率高,值得注意。今对我院1987年1月至1998年12月住院确诊的年龄≤30岁大肠癌患者87例与同期住院的非青年大肠癌中随机抽取的6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7例中男54例,女33例,年龄17~30岁,平均27.6岁,发病率11.1%(87/786);对照组60例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2~71岁,平均60.2岁。

    作者:唐绍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观察及护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出血性疾病,我科自1994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ITP2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桂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镇痛与产妇泌乳素及哺乳的观察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镇痛对产妇哺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无严重产科并发症的初产妇108例,分成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剖宫产组又分为镇痛组、非镇痛组,对其产后(术后)24小时、48小时行血清泌乳素(PRL)测定及观察哺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镇痛组、顺产组在24小时内开始泌乳例数无显著差异,而非镇痛组在产后24小时内泌乳例数少于镇痛组,72小时后乳汁不足者多于镇痛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PRL观察,非镇痛组产妇血清PRL低于镇痛组,分析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技术,镇痛效果好,产妇术后活动正常,内分泌干扰少,在当前提倡母乳喂养而言,本技术有其独特使用价值。

    作者:孟君;吕瑛;于欣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导尿诱发急性左心衰1例的教训

    急性左心衰是临床急症之一,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死亡。1999年6月我科曾有1例病人因导尿而诱发急性左心衰,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彦飞;方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治疗的临床观察

    1996年6月~2000年6月,我院应用羟基喜树碱(HCPT,湖北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其它化疗药对68例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进行术后辅助性化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均经手术切除肿瘤及病理证实。男48例,女20例,年龄35~68岁,平均54岁,其中胃癌32例,结肠癌20例,直肠癌16例,胃癌合并肝转移3例,大肠癌合并肝转移5例。

    作者:叶海洪;曾家耀;兰碧洋;黄绍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当前如何对护士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宽基础、高素质、强适应的护理人才以适应21世纪的护理工作,是护理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护理教育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科学地把握立德、立才、立业、立品的关系,使四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共同构筑护士素质教育的基本框架[1]。本文分别针对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的不同特点,提出开展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作者:马晋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应用的进展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是含多价抗体的生物制品,主要成分为IgG,IgA及IgM极少。IVIG自70年代末问世以来,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效果满意。本文将IVIG在儿科临床应用现状介绍如下。

    作者:甘钦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