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腔鼻窦部手术患者的观察护理

阙子文

关键词:鼻腔鼻窦肿瘤, 手术患者, 术前术后, 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咽血管纤维瘤, 腺样囊性癌, 息肉摘除术, 横纹肌肉瘤, 观察和护理, 肿瘤患者,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上颌窦癌, 气管切开, 临床资料, 腭进路, 护理体会, 观察护理, 鼻侧切开, 混合瘤
摘要:我科1995年4月~2000年4月手术治疗鼻腔鼻窦肿瘤患者227例,由于我们重视术前术后观察和护理,使病人术后很快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227例,其中男143例,女84例;鼻内息肉82例,鼻腔鼻窦肿瘤145例(其中上颌窦癌48例,鼻腔鼻咽横纹肌肉瘤16例,鼻咽血管纤维瘤43例,鼻腔、筛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4例,鼻腔腺样囊性癌3例,鼻腔混合瘤11例).手术方式:行鼻内鼻息肉摘除术82例,经鼻侧切开进路48例,经硬腭进路97例,其中有5例行气管切开.本组病例术后经我们严密观察护理,均于术后10~25天痊愈出院.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自1910年瑞典医生Jacobaeus首先将腹腔镜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有90年的历史,并由早期单纯用于诊断拓展为现代诊治并重、多学科发展的水平.70年代末开始引进我国,在胸外科、腹部外科、妇科应用较多,尤其在妇科方面发展很快,已广泛应用于许多妇科良性疾病和部分恶性肿瘤的诊治,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附件肿物、异位妊娠及早期宫颈癌的分期诊断和广泛切除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失血少、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现就腹腔镜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廖丹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安定、羟丁酸钠、芬太尼复合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笔者观察了40例在安定、羟丁酸钠、芬太尼复合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选择无心血管疾病史的全麻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16~62岁,体重45~71kg。入室前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麻醉诱导方法:入室建立静脉通道后依次静注安定0.3mg/kg,羟丁酸钠80mg/kg,芬太尼2.0μg/kg,地塞米松10mg。静注时间为8~10min,同时面罩供氧。然后静注琥珀胆碱100mg,待下颌松弛后,以喉镜暴露声门进行气管插管,插管操作均在1min内完成,记录插管前1min、插管时、插管后1min、3min、5min监测的SBp、DBp、HR各参数。见表1。

    作者:郑自富;沈有良;项炎;梅诗全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43例临床观察

    我们对产程中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宫缩乏力者在第三产程采用卡孕栓直肠给药以减少产后出血,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 1999年3月~2001年3月在我院住院,产程中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宫缩乏力而不同程度的运用宫缩素,经阴道分娩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及对照组(B)各43例,全组产妇年龄在20~35岁,平均年龄24.5岁,孕周37~41+2周,二组年龄、孕周、产次、病种分类及例数、新生儿体重等条件基本相似.

    作者:农金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罕见甲状腺乳头状癌肝钙化性转移1例

    病例简介患者女,28岁,因左上腹发现无痛性包块20多天入院.病后无畏寒、发热,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过去曾做过甲状腺癌切除术.体检:一般情况尚可,腹平软,左肋缘下可触及一约5cm×6cm×8cm大小包块,边缘尚清,表面触及小结节,活动度差,质硬,轻压有胀痛.包块无搏动、无震颤.右肋缘下肝、胆触及不清.肝功能:HBsAg(+)、AFP(-).胸正侧位片:未见异常.B超:肝左外叶见约7.4cm×6.5cm大小的强弱不均匀回声团,边界欠清,内回声紊乱.诊断:肝左外叶实质性占位病变.CT:平扫肝左外叶一约5.5cm×7cm×8cm大小的团块状混杂密度影,边界欠清,实质CT值47~59Hu,内见大量斑点状、斑片状钙化影占据;增强后肿物实质轻度强化,CT值62~95Hu.CT诊断:肝左外叶占位;①肝转移癌?②肝寄生虫病?手术及病理:取上腹部正中切口,胃、脾、胰探查未见异常.肝左外叶见约8cm×8cm×9cm大小的肿物突出,呈黄白色,结节状,质硬,不易出血.切除肝左叶连同肿物一并取出.病理诊断:肝转移性乳头状癌并广泛钙化灶.

    作者:李杰生;黄容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胸腹多发性损伤57例救治体会

    胸腹多发性损伤是创伤外科中复杂的严重性损伤,常使呼吸、循环功能发生紊乱,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如何使病人在短期内获得救治,减少伤残率是值得继续探讨、总结的课题.我院1990年1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胸腹多发性损伤病人57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7例中男性36例,女性11例,年龄大68岁,小12岁,受伤至入院时间30分钟至4小时不等.

    作者:李伟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14180例已婚妇女妇科普查情况分析

    为做好妇女保健工作,了解妇科常见病的发病情况,笔者对1995~2000年在我院进行妇科普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1995年1月~2000年12月在我院进行妇科普查的已婚妇女共14180例.年龄21~75岁,平均43岁,其中21~30岁2046例,31~40岁5714例,41~50岁4200例,51~60岁1187例,61~70岁875例,70岁以上158例;职业:工人9786例(69.01%),干部2832例(19.97%),教师1081例(7.63%),其他481例(3.39%).

    作者:唐颖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混合性中风的研究进展

    脑中风历来被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然而,临床和尸解研究发现[1,2]:在一个病人的一次中风期间,脑部可同时或短时间内相继发生出血和缺血,而形成两种病变共存的状态,即混合性中风.自1989年国内由黄如训、汪无级教授提出此种类型后,国内先后有许多报道.国外在70年代就有出血合并梗塞的报道,但没有以“混合性中风”来提出.现就混合性中风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特征、防治措施、预后等作一综述.

    作者:刘一尔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途径及其阻断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有近3亿HBV携带者,其中我国占45%[1].而母婴垂直传播是HBV的重要传播途径,估计约有30%的HBV感染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亦是致人群中形成众多乙肝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阻断母婴HBV垂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关键[2].近年来,国内外对母婴HBV垂直传播途径及其阻断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周祖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镜下胆汁返流与十二指肠病变的关系(附440例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胆汁返流是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中常见的镜下征象之一,与某些上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现对我院自1990年10月~1994年12月的440例胃镜检查中镜下胆汁返流的发生率以及其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十二指肠球炎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李强;潘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严重烧伤发生毛霉菌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

    感染是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它不仅使创面加深,愈合时间延长,更诱发高代谢、高消耗等严重情况.现对我科近期收治的3例大面积烧伤病员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毛霉菌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1例,女2例,年龄45~52岁.烧伤面积77%~85%(Ⅲ度13%~54%),平均81%(Ⅲ度38.5%).均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2例行高位截肢手术.

    作者:何洁兰;梁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解磷注射液与解磷定及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对照观察

    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为临床常见的急症,我院自1990年5月~1999年5月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62例,我们在治疗中有目的地分别应用解磷注射与解磷定及阿托品进行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唐光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男性病人导尿术”教学的体会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在计算机的有效控制下,以优化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它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优选形式多样的教学媒体,构建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计算机控制系统,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1].

    作者:杨桂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表面麻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118眼报告

    1999年7月~2000年6月,我院使用表麻下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简称超乳)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18眼,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18眼白内障住院病人,男58眼,女60眼.年龄12~84岁,平均65.9岁.老年性白内障101眼,外伤性白内障2眼,先天性白内障2眼,糖尿病并发白内障5眼,高度近视伴白内障8眼.晶体核硬度:Ⅰ级14眼,Ⅱ级52眼,Ⅲ级46眼,Ⅳ级6眼.

    作者:卢林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群体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

    1999年9月12日,我市某建筑工地的民工因误食含有有机磷农药(经检验证实为敌敌畏杀虫剂)的青菜导致19例患者中毒送我院急诊科抢救.在当班医护人员少(医生1名,护士2名),患者多,来势猛,病情急的情况下,由于院领导指挥得当,治疗及护理措施正确,经抢救,患者全部脱险,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凤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健康教育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年青女性多见,其中育龄妇女占90%~95%.SLE病程迁移,不易缓解,反复发作可加重病情,多数患者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带病生存.为了使患者很好地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我们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效果.

    作者:雷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宫内发育迟缓生后持续矮小病因与治疗进展

    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指出生体重(身长)小于同妊娠年龄的-2SD或第三百分位以下[1].传统的治疗注重于对高危母亲的治疗:如加强孕妇的营养,治疗妊娠高血压、感染,新生儿期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等,对于3岁以后持续生长迟缓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对IUGR病因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为探讨新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戴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介入治疗的探讨(附15例报告)

    目的探索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方法超选择插管至患侧旋股内、外动脉,注入治疗药物(溶栓、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介入前后分别血管造影,以观察血管数及近期疗效.结果介入治疗后患髋股骨头颈区血管数较治疗前增多(P<0.001),髋关节疼痛缓解,功能改善.结论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实施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患髋的血液循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对远期疗效和治疗机理尚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作者:李伟雄;王大健;裴云;李荣富;曾自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儿童定期体检低质量问题与对策探讨

    儿童定期体检是儿童健康保护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之一,也是及早诊治“健康”儿童疾病与缺陷的先决条件,但低质量的体检不仅达不到应有的保护效果,有时还会产生不应有的反作用.本文分析我院采取措施前后各4年期间人为因素引起的体检质量问题与对策.#

    作者:陈世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30例误诊分析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CVC)日益增多,成为老年常见的心瓣膜病.SCVC病情进展缓慢,临床症状不典型,鉴别诊断比较困难,易发生误诊.本文就我院误诊的30例SCVC患者作简要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60~80岁,平均69岁 .其中误诊为风心病10例,冠心病8例,心肌病7例,高血压心脏病5例.误诊时间短者1年,长者9年, 平均4年.30例均经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作者:陈永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1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琴;胡玉恒;刘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