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孙琴;胡玉恒;刘钢

关键词:小切口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 小梁切除术, 治疗青光眼, 现报告如下, 合并白内障, 应用
摘要: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1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气囊导尿管的临床使用及护理

    自2000年4月至2001年4月,我科应用气囊导尿管的患者200余例,无尿道损伤情况发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人准备留置导尿管前首先向病人解释,说明留置导尿的必要性,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使病人消除顾虑,主动配合治疗.2 尿管的准备选择光滑、粗细适宜的气囊导尿管,如为前列腺肥大的男性患者,应选用前列腺气囊导尿管.插管前不但要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同时还要检查气囊和注气管是否通畅,有无破漏情况,注气和放气时顺利.检查方法:检查过程应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首先,将注射器乳头旋转插入注气管阀内,注入15~30ml的气体或液体,感觉有无注气困难,注气后即将注射器旋转拔出,观察气囊和注气管有无破漏情况.如无异常,再次将注射器乳头旋转插入注气管阀内放出气体,观察放气情况.

    作者:邢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原发性甲减伴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报告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以下简称甲减)伴类风湿性关节炎报道不多,笔者遇到2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女,40岁,因乏力、怕冷、浮肿31年,多发性关节肿痛7月入院.31年前因乏力、浮肿、怕冷,确诊为原发性甲减,予以甲状腺片60mg,每天2次治疗后好转,一直维持治疗.7个月前出现双手、双足近端指(趾)关节红、肿、痛、晨僵,每日达1h以上,渐至腕、肘、踝关节.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检:全身无浮肿,甲状腺不大,心肺腹无异常.右手食指及无名指,左手食指、中指、环指、小指近端关节红、肿、压痛,皮温不高,关节活动受限.余关节未见异常.检查:Hb98g/L,ASO<500u,ESR50mm/60min,T33.0nmol/L,T485nmol/L,TSH 8Mu/L,类风湿性因子(1∶40)阳性,ANA阴性,TCG39.0%,MSA35.7%.X片示双手指间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疏松,双膝、肘、足、腕关节无异常.予雷公藤多甙10mg每日3次,吲哚拉辛0.15g每日3次,甲状腺片60mg每日2次治疗好转.

    作者:孙志强;谭生荣;张祖隆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胸片肺尖区隐蔽性病变21例CT诊断分析

    在胸部影像诊断过程中,尤其是某些较隐蔽部位的病变,一种检查往往由于缺乏更多影像信息,而造成诊断上的疏漏或不足.当一种影像不能诊断,必然会选择进一步检查以增加信息利于诊断.笔者回顾21例不同医院对胸腔上口肺尖区隐蔽性病变CT检查并行X线胸片对比分析,初步体会如下.

    作者:张建华;李跃波;李伟雄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肾移植受者感染的预防

    肾移植成功的因素有二:一是合理地应用免疫抑制药物,预防移植肾的排斥;二是保持受者一定的免疫能力以预防感染的发生[1].我科于1991年开始应用以环孢素为主的免疫抑制药,至1999年底共完成肾移植35例.为降低感染率,术后均进行监护及隔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明彦;李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71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

    我院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人71例,现将其早期诊断与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7例,女4例;年龄12~59岁.受伤原因:矿山事故伤50例(占70%)、交通事故伤9例(占12.6%),打击伤7例(占13.7%),其它伤5例(7%).受伤距急诊手术时间45分钟~23小时.71例患者均实施了急诊手术.术前给予输液、输血、抗休克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抗生素等.术中探查1个脏器损伤者27例(占38%),2个脏器损伤者30例(占42.25%),3个或3个以上脏器损伤者15例(占21.12%).受损脏器及人次为:脾脏40人次,肝脏39人次,胃肠30人次,肾脏27人次,肠系膜12人次,胰腺3人次,膀胱3人次,隔肌2人次,大血管2人次.发生的并发症为:休克3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腹腔感染3例,肠瘘2例.

    作者:王明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下肢屈曲活动和腹部按摩对腹部手术后病人的可行性初探

    腹部外科手术后病人肠蠕动及胃肠功能常因麻醉及制动等原因不易早期恢复,致使病人难以早期进食,营养不足,过分消耗常影响病人的切口愈合和机体恢复.如何使术后患者尽快恢复胃肠功能,早期下肢屈曲活动和腹部按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唐灵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博白县儿童白喉免疫水平分析

    博白县后一例白喉病例发生于1993年,至今已连续7年无白喉病例报告.为探讨我县消除白喉的可能性,客观地了解儿童白喉免疫水平,找出影响免疫成功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推进我县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现将1996~2000年我县的锡克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莫庆标;莫静飞;王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37例瘿瘤施护体会

    瘿瘤主要是由于水土不服和/或偏食,或七情内伤、忧思抑郁,肾气亏损或正气不足,外邪入侵,导致经络、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浊相互胶结,聚于颈靥而发病,相当于现代甲状腺疾病.一般先经内治、针灸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方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现将37例外科手术治疗施护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郑爱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群体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

    1999年9月12日,我市某建筑工地的民工因误食含有有机磷农药(经检验证实为敌敌畏杀虫剂)的青菜导致19例患者中毒送我院急诊科抢救.在当班医护人员少(医生1名,护士2名),患者多,来势猛,病情急的情况下,由于院领导指挥得当,治疗及护理措施正确,经抢救,患者全部脱险,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凤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新式剖宫产术136例临床分析

    新式剖宫产术是以色列Stark于1988年开始推广,并被19个国家所采用[1].我院1998年6月开始开展新式剖宫产术,至1999年5月共进行13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6月至1999年5月我院分娩总数为820例,其中剖宫268例.将入院分娩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136例,行新式剖宫产术;对照组132例,行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孕妇年龄20~41岁,平均24岁,孕周35~43周.两组均以头盆不称、胎儿窘迫、骨盆狭窄、臀位、双胎、前置胎盘等为剖宫产指征.

    作者:黄少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内镜诊治结肠息肉284例临床分析

    1995年1月至2000年8月,我院内镜室行纤维及电子大肠镜检查共1681例,共发现大肠息肉284例453个,检出率为16.89%.对223例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共摘除息肉385个,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284例大肠息肉患者,男170例,女114例,男女之比为1.49∶1,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6.5岁,息肉直径0.5~4cm,单发198例,多发86例.有蒂183个,亚蒂122个,无蒂148个.检出息肉分布情况见表11.2 病理结果管状腺瘤198个,绒毛状腺瘤45个,绒毛管状腺瘤 21个,炎性息肉 164个,增生性息肉22个,幼年性肉3个.13个癌变息肉,均为腺瘤.其中直径大于2cm的无蒂息肉为8个,占61.54%,各种腺瘤癌变情况见表2.

    作者:王翠筠;支双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解磷注射液与解磷定及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对照观察

    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为临床常见的急症,我院自1990年5月~1999年5月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62例,我们在治疗中有目的地分别应用解磷注射与解磷定及阿托品进行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唐光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1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琴;胡玉恒;刘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绍兴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性检测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是绍兴地区几年来散发性传染病中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为了解本地区甲型副伤寒的耐药情况,我们对1999年绍兴三家医院分离的17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来自绍兴市疾控中心90份,绍兴二院70份,绍兴市人民医院12份.其中男109例,女63例,年龄6~69岁,平均年龄为31.4岁,所有菌株均为血源株.

    作者:金法祥;李水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胃镜下置放内支架治疗食管癌癌性狭窄的体会

    我科采用胃镜下置放国产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癌性狭窄1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均经X线、胃镜检查及食管粘膜活检病理报告证实为食管癌(鳞癌8例,粘液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1例).中段食管癌8例,其中1例合并食管气管瘘,食管贲门胃底癌2例.年龄46~63岁,均为男性患者.狭窄长度5~9cm,均为重度狭窄,仅能进食流质或不能进食,甚至唾液吞咽亦有困难.

    作者:赵迎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疗效观察

    周围性面瘫是因面部感受风寒,局部病毒感染,面神经缺血或水肿,或附近组织有炎症病变等引起的面部肌肉运动障碍[1].我们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右侧面瘫35例,左侧面瘫15例;年龄小19岁,大75岁,以25~45岁居多,病程短1天,长30天,多数在7天内来就诊.

    作者:兰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严重烧伤发生毛霉菌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

    感染是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它不仅使创面加深,愈合时间延长,更诱发高代谢、高消耗等严重情况.现对我科近期收治的3例大面积烧伤病员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毛霉菌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1例,女2例,年龄45~52岁.烧伤面积77%~85%(Ⅲ度13%~54%),平均81%(Ⅲ度38.5%).均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2例行高位截肢手术.

    作者:何洁兰;梁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内科病人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应用观察

    我科自1999年上半年开始在住院病人中应用静脉留置套管针技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3~7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病人中行静脉留置套管针78例,其中男60例,女18例,年龄21~75岁.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套管针,型号为22G,加肝素帽,套管针的固定运用3M透明敷贴,选择穿剌部位为前臂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作者:李雪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外伤性肝破裂108例诊治体会

    外伤性肝破裂是较常见的腹部损伤之一,其发生率仅次于外伤性脾破裂.由于其病情复杂,常合并大血管损伤,有时处理极为困难,自1986年以来我们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10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8例,男性92例,女性16例.年龄4~68岁,平均28.7岁.闭合性肝损伤105例,开放性肝损伤3例.按照美国创伤科学会(AAST)分类:Ⅰ~Ⅱ级86例,Ⅲ级以下损伤22例.合并脾破裂11例,肾破裂4例,横结肠破裂1例,胃破裂2例,胰腺损伤4例,胸部损伤12例,四肢骨折2例,颅脑损伤13例,胆囊破裂2例.

    作者:胡曜;许长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颅骨修补术后头皮下积液的防治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后头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与术后采取平卧体位之间关系.方法颅骨修补术后,采用绝对平卧与不完全平卧体位两组的方法,比较对头皮下积液防治的方法和效果.结果采用绝对平卧体位组效果明显优于不完全平卧组.结论颅骨修补术后采用绝对平卧体位方法,更能有效防治头皮下积液的发生.

    作者:仪立志;黄仕春;张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