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6例口腔颌面外伤的临床分析

张学鹏;金艳红

关键词:颌面外伤, 临床分析
摘要:口腔颌面部是人体易受外力损伤的部位,平时多因工伤,运动损伤,交通事故和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所致.随着汽车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伤已成为颌面外伤的主要原因,在口腔急诊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现将我科自1996年6月到2003年12月收治的96例颌面外伤病例进行分析.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保守治疗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运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疗程短、疗效高[1]是妇科门诊采用多的物理疗法,但常合并有术中创面出血及术后阴道排液、阴道流血过长过多.对此,我科采用术前阴道冲洗及术后运用中药辨证论治,减少了以上合并症的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玉娥;成敏锐;李爱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髋臼旋转截骨术的护理体会

    髋臼或股骨头发育不良是成年人继发性髋骨关节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对应关节面的不相适应或对应面的减少是导致关节力学改变和关节病变的原发因素.髋臼或股骨头发育不良伴有临床症状者多需手术治疗,髋臼旋转截骨术是髋臼周围三维立体面截骨,能很大程度上改善关节面的相容性,增加髋臼有效负荷面,加强关节稳定性[1].

    作者:曲艳辉;刘倩;许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雷贝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4日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含雷贝拉唑的4日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110例Hp阳性患者,随机均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10 mg、甲硝唑400 mg、克拉霉素0.5 g,均1日2次,共4天.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甲硝唑400 mg、克拉霉素0.5 g,均1日2次,共7天.4~5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7.3%、对照组治愈率为83.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0.9%,对照组为20.0%.结论:含雷贝拉唑的新三联4日疗法是一种短程、安全、高效的治疗Hp方案.

    作者:肖承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4例

    目的:总结股骨粗隆间骨折44例治疗效果.方法:用手术方法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44例术后无感染,无髋内翻发生;随访8~20个月,无钢板螺钉断裂,所有病例全部骨折愈合.结论: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适应症广、骨折愈合牢固的特点.

    作者:扬强;陈秀林;解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原因及抗反流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收集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颈部吻合2 256例患者(A组)、胸内吻合组(B组)874例、胸腔胃组(C组)564例,并对其三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C组中胃食管反流比例高于A组(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后胃经纵隔行颈部吻合可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

    作者:魏俊飞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提高更年期妇女保健认识的探讨(附1268例调查报告)

    目的:探讨影响广州市区更年期妇女保健态度、知识、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在本市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更年期保健知识讲座,并发放班前班后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班前班后对本市更年期妇女保健态度、知识、行为的相关知识有明显的影响.结论:更年期妇女保健态度、知识、行为的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普及提高,以提高更年期妇女生活质量.

    作者:徐国智;姚凌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开胸术后并发肺栓塞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肺栓塞的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开胸术后发生肺栓塞26例患者(A组),并与同期未发生肺栓塞5 316例患者(B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中高龄,恶性肿瘤的患者比例高(P<0.01),肥胖,术前伴糖尿病、房颤的患者居多(P<0.05).结论:高龄,恶性肿瘤,肥胖,糖尿病、房颤是开胸术后发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有效预防可减少发生率,及时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彦中;韩文周;候良宝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克赛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克赛用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住院治疗的断指再植患者174例,观察记录断指再植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克赛治疗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x2 =8.470,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应用克赛进行抗凝溶栓治疗,根据再植血管条件,应用克赛进行术后抗凝溶栓治疗,可大限度提高断指再植的成功率.

    作者:高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浅谈医患沟通技巧

    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医患沟通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静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尺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尺神经损伤后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共选取尺神经完全损伤经手术修复后的患者共67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未行系统康复治疗门诊随访,治疗组采用超短波、超声波、神经肌肉刺激仪等物理疗法及运动疗法、作业方法等系统康复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做肌电图检查和手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其肌电图检查和手功能评定均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3个月:P<0.05,6个月、1年:P<0.01)结论:系统康复治疗是尺神经恢复功能的有效措施.

    作者:郑桂芬;任铭奎;姜珂;王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益气温阳活血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温阳活血方.2组连续治疗30天,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肌电图等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中医药治疗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

    众所周知,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较多,给精神病患者带来很多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常常导致服药不依从而降低疗效或使旧病复发.所以,消除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非常必要.中医药在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不良反应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本文对中医药在防治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清亚;宋瑞华;王晓慧;张兰华;杨玉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北京市社会福利机构老年人护理安全工作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会福利机构老年人护理安全工作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和改进在社会福利机构护理安全方面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自填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市3所福利机构的250位老年人随机进行调查.结果:针对调查问卷中列举的11项不安全因素,有81位老年人认为跌倒为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占32.4%;影响老年人护理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与老年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和照顾者的职业、是否经过培训以及居室环境设施等因素有关.结论:养老机构中要注重运用各种形式加强老年人自我防护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护理人员以及照顾者的基础护理职业培训,加强完善老年人居室环境安全设施的建设,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翟秀芳;夏庆荣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痛风克颗粒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痛风克颗粒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痛风克组)和对照组(秋水仙碱组).连续1周后观察各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和血尿酸情况.结果:痛风克组与秋水仙碱组均可明显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和血尿酸值(P<0.05),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痛风克颗粒剂组的不良反应出现明显比秋水仙碱组.结论:痛风克颗粒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龙华君;周珂;旷惠桃;高晓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生长因子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机制

    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生物学过程, 通常认为是由进入伤口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和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的纤维化、新生血管长入伤口的血管化和表皮细胞增生覆盖创面的再上皮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程治强;李钰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术中胆道镜对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208例,分为术中使用胆道镜组117例和未用胆道镜组91例.比较两组术后及胆道镜取石后的残石率.结果:术中使用胆道镜组术后残石率为35.9%(42/117),术后胆道镜取石后残石率1.71%(2/117),而未用胆道镜组术后残石率为63.74%(58/91),胆道镜取石后的残石率为12.09%(11/91),两组比较前者残石率均低于后者,且差异有显著性(P<0.005 ).结论: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中,术中胆道镜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明显减少残石率,但不能替代手术后的胆道镜取石.

    作者:崔大炜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42例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削痂+异体皮覆盖术疗效观察

    临床上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不外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我院4年来对42例深Ⅱ度烧伤行早期削痂+异体皮覆盖术,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作者:李松谋;吴海东;韩飞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补肾解毒汤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5例分析

    干扰素是目前公认有效的治疗乙型肝炎药物,但是荟萃分析表明,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个月后,HBVDNA(杂交法)及HBeAg的转阴率分别为37%及33%[1],其疗效仍不尽如人意.

    作者:柯国强;徐爱珍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血液常规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观察血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变化,探讨血液细胞分析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CELL-DNY37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各50例.结果:急性期RA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及其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容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及其百分比、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数、血小板比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判断指标,为临床治疗和预后估计提供帮助.

    作者:邓翠华;杨明辉;袁冲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抑酸剂在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后的应用

    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内镜下注射硬化剂(EVS)是治疗EV 出血和预防再出血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各级医院已经普遍开展此项技术.但对硬化术后抑酸剂的具体应用情况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笔者对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行内镜下硬化术的57例患者术后应用抑酸剂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靳淑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