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温阳活血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陈奎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益气温阳活血方, 肌电图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温阳活血方.2组连续治疗30天,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肌电图等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抑酸剂在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后的应用

    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内镜下注射硬化剂(EVS)是治疗EV 出血和预防再出血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各级医院已经普遍开展此项技术.但对硬化术后抑酸剂的具体应用情况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笔者对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行内镜下硬化术的57例患者术后应用抑酸剂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靳淑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老年乳腺癌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以40~60岁多见,但随着我国人口的高龄化,老年乳腺癌发病率也在增多.老年病人各器官功能处于衰退状态,且有多种病并存,给手术治疗带来诸多不利,因此,做好老年患者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利于手术后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增强生活信心.2004年以来,我院收治76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贾淑珍;贾锋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有氧健身操对中老年女性健康的影响概况

    有氧健身操是一项颇受中老年女性喜爱的健身项目,在预防和治疗中老年女性的某些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因此,为中老年女性提供健身的理论依据,指导其进行科学锻炼,对全面提高中老年女性的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宋久存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长期多次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选择处理

    中心静脉置管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为保障患者的输液治疗、静脉高营养、急救、血液透析,纠正脱水、失血、血容量不足等,具有明显的优势.面对临床需要长期保留导管或需多次穿刺置管的患者,如何提高中心静脉穿刺成功率,延长保留导管期限,减少感染、并发症,现将我院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周江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功能位无损伤保护性约束衣使用效果调查分析

    目的:掌握患者及家属使用保护性约束衣后效果,分析使用价值.方法:采取自制调查表,对300例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衣效果进行调查.结果:用于痴呆症防走失防跌伤的有171人次,占57%;用于自主行动能力障碍防跌伤的有129人次,占43%.一日使用时间长的为7小时,一日使用次数多的为6次,一次使用时间长的为6小时.300例使用保护性约束衣患者均未发生跌倒或损伤现象.家属主动接受使用率为96%,患者主动接受使用率为48%,护士操作使用的为30%,陪护人员操作使用的为70%.结论:功能位无损伤保护性约束衣可广范运用于保护性护理行动中,它不仅便于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使用,而且便于普通家属或陪护人员使用.

    作者:胡荷琴;张秀华;杨惠;冯萍;张薇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原因及抗反流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收集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颈部吻合2 256例患者(A组)、胸内吻合组(B组)874例、胸腔胃组(C组)564例,并对其三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C组中胃食管反流比例高于A组(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后胃经纵隔行颈部吻合可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

    作者:魏俊飞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流行性急性角结膜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更昔洛韦滴眼液对流行性急性角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流行性急性角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与阿昔洛韦滴眼液进行治疗,8次/日,治疗8天,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82例完成本研究,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 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更昔洛韦滴眼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流行性急性角结膜炎的药物,同阿昔洛韦滴眼液相比,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流行性急性角结膜炎更有效.

    作者:赵敏红;向保华;叶小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 718例13~40周的孕妇采用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系统检查,对胎儿畸形进行筛查的诊断,追踪随访至产后1周.结果:在4 718例孕妇中,超声诊断胎儿畸形156例,与产后诊断符合率为100%.超声检查漏诊22例,漏诊病例主要表现为较小畸形.结论:妊娠中晚期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可以产前诊断胎儿形态结构的明显畸形,对于降低出生畸形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作者:关步云;李秋明;曾春连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研究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感染、脱位、血管栓塞、疼痛、步态异常、无菌性松动等并发症仍是影响术后效果的主要原因.如何治疗和预防这些术后并发症是提高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的重要手段.

    作者:孙轶博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28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乙肝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CD8+T淋巴细胞亚群CD28分子表达变化.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的表达对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学意义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乙肝患者.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CD8+、CD28+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1).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和重度患者CD4+、CD28+T淋巴细胞、CD8+、CD28+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CD28-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乙型肝炎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的表达情况可以作为判断乙型肝炎病情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郝峰;方芳;李艳;时文艳;郝冰;宋玉国;毕胜利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42例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削痂+异体皮覆盖术疗效观察

    临床上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不外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我院4年来对42例深Ⅱ度烧伤行早期削痂+异体皮覆盖术,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作者:李松谋;吴海东;韩飞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96例口腔颌面外伤的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易受外力损伤的部位,平时多因工伤,运动损伤,交通事故和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所致.随着汽车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伤已成为颌面外伤的主要原因,在口腔急诊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现将我科自1996年6月到2003年12月收治的96例颌面外伤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张学鹏;金艳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浅谈医患沟通技巧

    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医患沟通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静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术中胆道镜对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208例,分为术中使用胆道镜组117例和未用胆道镜组91例.比较两组术后及胆道镜取石后的残石率.结果:术中使用胆道镜组术后残石率为35.9%(42/117),术后胆道镜取石后残石率1.71%(2/117),而未用胆道镜组术后残石率为63.74%(58/91),胆道镜取石后的残石率为12.09%(11/91),两组比较前者残石率均低于后者,且差异有显著性(P<0.005 ).结论: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中,术中胆道镜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明显减少残石率,但不能替代手术后的胆道镜取石.

    作者:崔大炜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出院后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未进行护理干预.分别与患者出院后3个月和1年调查康复状态和复发率评定.结果:出院后3个月和1年研究组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复发率为7.0%,对照组复发率为2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5.58,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进行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近期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岳春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克赛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克赛用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住院治疗的断指再植患者174例,观察记录断指再植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克赛治疗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x2 =8.470,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应用克赛进行抗凝溶栓治疗,根据再植血管条件,应用克赛进行术后抗凝溶栓治疗,可大限度提高断指再植的成功率.

    作者:高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多感官刺激对集中供养孤残婴儿身心发育的影响

    目的:了解集中供养的孤残婴儿采用多感官刺激与否对身心发育的影响.方法:将两组躯体发育和心理发育指标量化后进行对照.结果:采用多感官刺激的婴儿躯体发育和心理发育指标显著优于普通照料婴儿.结论:对集中供养婴儿及时、长期进行多感官刺激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陈刚;陈睿;周菊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血液常规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观察血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变化,探讨血液细胞分析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CELL-DNY37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各50例.结果:急性期RA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及其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容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及其百分比、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数、血小板比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判断指标,为临床治疗和预后估计提供帮助.

    作者:邓翠华;杨明辉;袁冲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生长因子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机制

    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生物学过程, 通常认为是由进入伤口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和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的纤维化、新生血管长入伤口的血管化和表皮细胞增生覆盖创面的再上皮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程治强;李钰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直立性调节障碍的诊断及治疗

    直立性调节障碍是小儿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所引起,现将我所1992年至2006年门诊、住院患儿资料完整的40例报道如下.

    作者:于桂萍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