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28表达及临床意义

郝峰;方芳;李艳;时文艳;郝冰;宋玉国;毕胜利

关键词:乙型肝炎, CD4、CD8、CD28分子, T细胞
摘要:目的:研究乙肝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CD8+T淋巴细胞亚群CD28分子表达变化.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的表达对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学意义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乙肝患者.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CD8+、CD28+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1).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和重度患者CD4+、CD28+T淋巴细胞、CD8+、CD28+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CD28-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乙型肝炎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的表达情况可以作为判断乙型肝炎病情的重要参考依据.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闭式引流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胸膜腔是维持肺膨胀与气体交换的条件,正常胸内压平均低于大气压0.392~0.490 kPa(4~5 cm H2O).胸腔闭式引流术主要用于外伤性气胸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的引流等.其目的是引流胸腹膜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重建胸膜腔负压,维持纵隔正常位置,促进肺的膨胀.同时预防和治疗胸膜腔感染.

    作者:董霞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开胸术后并发肺栓塞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肺栓塞的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开胸术后发生肺栓塞26例患者(A组),并与同期未发生肺栓塞5 316例患者(B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中高龄,恶性肿瘤的患者比例高(P<0.01),肥胖,术前伴糖尿病、房颤的患者居多(P<0.05).结论:高龄,恶性肿瘤,肥胖,糖尿病、房颤是开胸术后发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有效预防可减少发生率,及时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彦中;韩文周;候良宝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尺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尺神经损伤后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共选取尺神经完全损伤经手术修复后的患者共67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未行系统康复治疗门诊随访,治疗组采用超短波、超声波、神经肌肉刺激仪等物理疗法及运动疗法、作业方法等系统康复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做肌电图检查和手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其肌电图检查和手功能评定均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3个月:P<0.05,6个月、1年:P<0.01)结论:系统康复治疗是尺神经恢复功能的有效措施.

    作者:郑桂芬;任铭奎;姜珂;王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体会(附36例报告)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对我院2000年-2006年收治的36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36例,男 28例,女8例.30例有肝炎病史,34例合并肝硬化,突发右上腹剧痛29例,休克6例,腹膜刺激征26例,腹腔穿刺、B超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85%、76%、92%.其中32例行手术止血,成功率100%,术后2周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28例获得随访:其中10例术后10个月内复发死亡,16例生存1年以上.保守治疗4例,2例住院期间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时急诊行剖腹手术止血可以有效止血并同时切除肿瘤,部分患者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杨学堂;杨玲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雷贝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4日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含雷贝拉唑的4日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110例Hp阳性患者,随机均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10 mg、甲硝唑400 mg、克拉霉素0.5 g,均1日2次,共4天.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甲硝唑400 mg、克拉霉素0.5 g,均1日2次,共7天.4~5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7.3%、对照组治愈率为83.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0.9%,对照组为20.0%.结论:含雷贝拉唑的新三联4日疗法是一种短程、安全、高效的治疗Hp方案.

    作者:肖承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克赛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克赛用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住院治疗的断指再植患者174例,观察记录断指再植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克赛治疗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x2 =8.470,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应用克赛进行抗凝溶栓治疗,根据再植血管条件,应用克赛进行术后抗凝溶栓治疗,可大限度提高断指再植的成功率.

    作者:高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保守治疗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运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疗程短、疗效高[1]是妇科门诊采用多的物理疗法,但常合并有术中创面出血及术后阴道排液、阴道流血过长过多.对此,我科采用术前阴道冲洗及术后运用中药辨证论治,减少了以上合并症的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玉娥;成敏锐;李爱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血液常规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观察血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变化,探讨血液细胞分析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CELL-DNY37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各50例.结果:急性期RA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及其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容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及其百分比、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数、血小板比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判断指标,为临床治疗和预后估计提供帮助.

    作者:邓翠华;杨明辉;袁冲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电话心理咨询963例分析

    目的:分析热线电话的资料,探讨热线电话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963例心理热线电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期仍以精神疾病的咨询占首位,咨询内容广泛.结论:心理热线电话适应社会的需要,但尚需不断完善,发展成为有特色的心理咨询.

    作者:张家秀;龚传鹏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浅谈医患沟通技巧

    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医患沟通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静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研究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感染、脱位、血管栓塞、疼痛、步态异常、无菌性松动等并发症仍是影响术后效果的主要原因.如何治疗和预防这些术后并发症是提高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的重要手段.

    作者:孙轶博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循环血内皮细胞分离技术

    循环血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是机体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从外周血中所获取的内皮细胞.生理状况下,机体细胞不断新陈代谢,衰老的内皮细胞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其数量一般较少,易于辨认.当机体由于心血管疾病、缺氧、损伤、应激等导致血管受损,大量内皮细胞衰老、死亡、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循环血中内皮细胞数量急剧增多,形态多样.

    作者:隆淑芬;刘渊;苏先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因素分析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未来白衣天使的摇篮,其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关系到全社会能否健康发展的大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环境刺激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人际关系日益紧张复杂化、生活节奏迅速加快、贫富差距显著拉大……这一切都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医学生的心理负荷,使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医学生作为思想活跃、感受灵敏、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不强的一个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更受着极大的威胁和考验.

    作者:韩惠民;冯长海;王睿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应用循证护理解决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前患者的心理问题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解决ALSS治疗前患者心理问题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行ALSS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干预.结果:循证护理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患者的心理问题,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改变了以护士凭经验和感觉为主的工作习惯和行为,促进了护士主动寻找科学证据的意识,不仅锻炼了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完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而且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论:应用循证护理,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认知行为干预和社会支持等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大大提高其对护理的依从性.

    作者:邢爱静;段传霞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130例羊水过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羊水过少组中羊水Ⅱ°以上粪染,胎盘成熟度Ⅲ级及胎盘钙化、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引产率、及剖宫产率均高于羊水正常组.结论:羊水过少是胎儿宫内缺氧敏感指标,羊水过少确诊后以适时剖宫产结束妊娠为宜.

    作者:边文玲;徐贵红;任太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补肾解毒汤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5例分析

    干扰素是目前公认有效的治疗乙型肝炎药物,但是荟萃分析表明,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个月后,HBVDNA(杂交法)及HBeAg的转阴率分别为37%及33%[1],其疗效仍不尽如人意.

    作者:柯国强;徐爱珍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中医药治疗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

    众所周知,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较多,给精神病患者带来很多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常常导致服药不依从而降低疗效或使旧病复发.所以,消除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非常必要.中医药在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不良反应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本文对中医药在防治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清亚;宋瑞华;王晓慧;张兰华;杨玉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自拟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5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消渴方加减治疗,对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PG)、血脂(TC、TG)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显著改善,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消渴方对2型糖尿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降血糖的同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范荣亮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新生儿眼分泌物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结膜炎分泌物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常规分离培养葡萄球菌,K-B法药敏实验.结果:40例新生儿患者眼分泌物中常规培养出葡萄球菌18例,血浆凝固酶阳性葡萄菌2例;血浆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16例.药敏试验显示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呋辛、红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对庆大霉素耐药率低.结论:本地区新生儿结膜炎分泌物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分离率高,对抗菌药物表现出多重耐药.

    作者:王跃钢;蒋丽;李明成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提高更年期妇女保健认识的探讨(附1268例调查报告)

    目的:探讨影响广州市区更年期妇女保健态度、知识、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在本市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更年期保健知识讲座,并发放班前班后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班前班后对本市更年期妇女保健态度、知识、行为的相关知识有明显的影响.结论:更年期妇女保健态度、知识、行为的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普及提高,以提高更年期妇女生活质量.

    作者:徐国智;姚凌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